奧推網

選單
健康

中耳炎致聽損"小毛病"拖不得

中耳炎是最常見的影響聽力健康的耳科疾病之一。

很多人都不以為然,認為這是“小毛病”,“滴點藥水就會好的”。

其實,醫學上中耳炎是一大類耳科疾病的總稱,可分為四大類:急性中耳炎、分泌性中耳炎、慢性化膿性中耳炎和中耳膽脂瘤。

這四種類型的中耳炎臨床表現和治療方法不盡相同。

■急性中耳炎

約80%的兒童在3歲前至少經歷過一次急性中耳炎。

急性中耳炎主要由細菌感染導致。

急性中耳炎的臨床症狀是耳痛、鼓膜腫脹和發紅,並可伴有傳導性聽力損失,7%的患者還會發生鼓膜穿孔。

部分患者還可出現發熱、乏力等全身不適症狀。

患急性中耳炎後,患者應及時到正規醫院就診,在醫生指導下合理用藥治療。

如果急性中耳炎在6個月內至少出現3次或在12個月內至少出現4次,則稱為“複發性急性中耳炎”。

患複發性急性中耳炎時,由於中耳持續積液,中耳、內耳損傷的風險顯著增加,可能會導致永久性傳導性聽力損失。

■分泌性中耳炎

這是指有中耳積液、聽力下降,但是鼓膜完整,沒有耳朵流膿,且沒有發熱、劇烈耳痛等急性炎症感染表現的中耳炎。

患者的聽力損失程度一般較輕(10-50dB的傳導性聽力損失),鼓室圖可見典型的平坦曲線。

分泌性中耳炎最初首選藥物治療,確診後的患者在醫生指導下個體化用藥,常用藥物包括鼻用糖皮質激素、減充血滴鼻劑、黏液促排劑、抗組胺藥、減充血藥等。

除藥物治療外,患者還可使用Valsalva動作來將空氣壓入咽鼓管內,從而改善中耳通氣,幫助中耳積液引流。

如果分泌性中耳炎反覆出現或持續存在,則應考慮進行手術治療,手術治療方法包括鼓膜切開術、鼓膜置管術、腺樣體切除術等。

■慢性化膿性中耳炎

這是由中耳黏膜慢性或複發性炎症引起永久性鼓膜缺損的疾病,發病率為每年476/100000。

慢性化膿性中耳炎通常是在急性中耳炎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出現傳導性聽力損失,通常反覆急性發作表現為輕度疼痛及耳溢液。

慢性化膿性中耳炎可持續多年而沒有任何主觀症狀,但在少數情況下會導致嚴重的併發症,如面癱、腦膿腫。

疑似慢性化膿性中耳炎時,應儘早到正規醫院就醫,採用藥物或手術治療。

■中耳膽脂瘤

首先患者無需談“瘤”色變,中耳膽脂瘤並非真正的腫瘤。

膽脂瘤雖然是一種良性疾病,不會像惡性腫瘤一樣侵襲、轉移,但它具有破壞周圍骨質的特點,可引起嚴重的顱內外併發症,患者仍需予以重視。

藥物治療如區域性或全身使用抗生素,可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抑制中耳炎症和肉芽生長的作用。

但沒有藥物能夠使膽脂瘤消失,手術是中耳膽脂瘤首選的治療方式。

透過手術,一方面切除膽脂瘤,另一方面保護或重建聽力。

建議患者儘早到醫院接受手術治療。

(來源:新民晚報 作者王雲峰為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耳鼻喉科主任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