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健康

共濟失調一旦嚴重了,是否應該再抱有希望

共濟失調透過患者的日常生活動作來觀察,如穿衣、係扣、端水、書寫、進食、言語、步態等。行走不穩,步態蹣跚。動作不靈活,行走時兩腿分得很寬;成年發病者,步行時不能直線。

共濟失調不一定會引起小腦萎縮,小腦萎縮是一種神經影像學的表現,老年人多見到,分為百分之五十遺傳,百分之五十非遺傳。由於小腦主要參與軀體平衡和肌肉張力的調節,因此小腦萎縮患者臨床多出現步態不穩,共濟失調,言語不清等症狀。

可能很多人認為,共濟失調和我沒有太大關係,但其實真的錯了,共濟失調看似患病人數是比較少的,但是在我們身邊,多多少少都碰到過類似症狀患者,共濟失調往往特別容易被誤診,並不是因為共濟失調的複雜性,而是因為共濟失調屬於疑難雜症,很多地方不對共濟失調做過多的研究,所以直接導致了很多共濟失調患者不能及時的確診以及治療。

忽左忽右呈曲線前進,表現為剪刀步伐,呈“Z”形前進偏斜,並努力用雙上肢協助維持身體的平穩。睡覺有時為不停震顫。肌張力的改變隨病變可由降低而轉變為痙攣狀態,共濟失調步態也可隨之轉變為痙攣性共濟失調步態。

隨病情的進展,患者可表現起坐不穩或不能,直至臥床。動作缺乏次序或條理,不規則,混亂和不協調的一種表現。是促動肌失去了拮抗肌收縮調整所致。包括靜態性共濟失調和動態性共濟失調兩種。前者主要表現於軀體的靜止狀態下,即平衡障礙;後者主要表現於肢體的動作過程中所出現的一種辯距障礙——動作起動緩慢,速度和力量不均,常不達預定目標或停止不及而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