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健康

緩解頸肩疼痛,不妨試試養生妙招拔水罐

【來源:中國中醫藥報官方號】

文| 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王琛 孫海花

大家可能都聽說過有拔火罐,今天介紹另外一種養生保健的妙招——拔水罐。

拔罐療法又叫做吸筒療法、拔筒法,通常以各種罐為器具,利用燃燒等方法所產生的熱力排去罐內的空氣以造成負壓,使之吸著於經絡、穴位、患處或體表的某些部位,造成被拔部位的面板出現充血、淤血或者起泡等現象,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拔水罐治療是拔罐療法之一,也稱為藥罐療法。一般多用竹罐或木罐,操作時先將罐子放入清水或藥液中煮沸3~5分鐘,也可根據病證辨證配合藥物同煮,增強治療效果。

水罐療法歷史悠久

水罐療法在我國早有記載。唐代的王燾在《外臺秘要》中詳細描述了用竹罐治療疾病的方法:“遂依角法,以意用竹做作小角,留一節長三四寸,孔徑四五分。若指上,可取細竹作之。才冷搭得螯處,指用大角角之,氣漏不嗍,故角不厭大,大即嗍急差。取五、四枚,鐺內熟煮,取之角螫處,冷即換。”

明代陳實功在《外科正宗》中對藥罐療法也有詳細的記載:“羌活、獨活、紫蘇、艾葉、鮮菖蒲、甘草、白芷各五錢,連須蔥二兩。預用徑一寸二、三分新鮮嫩竹一段,長七寸,一頭留節,用力劃去外青,留內白一半,約厚一分許,靠節鑽一小孔,以柵木條塞緊。將前藥放入筒內,筒口用蔥塞之。將筒橫放鍋內以物壓,勿得浮起。用清水十大碗煮數滾,約內藥濃熟為度候用。再用針於瘡頂上一寸內品字放開三孔,深入淺寸,約筒圈內,將藥筒連湯用大磁缽盛貯患者榻前,將筒藥倒出,急用筒口乘熱對瘡合上,以手捺緊其筒,自然吸住。約待片時,藥筒已溫,拔去塞孔木條,其筒自脫。”

水罐療法依據中醫基礎理論,施治於經脈、腧穴、肌腱,可達到行氣活血、活血化瘀、通經活絡、柔筋緩急的臨床作用。水罐療法既具有拔罐療法的物理治療效果,又有藥物滲透治療的效果,不僅可以緩解頸肩部疼痛和腰肌勞損症狀,對類風溼性關節炎、胃腸疾患、疲勞症、肥胖症、軟組織損傷、頑固性疼痛等均有一定效果。

怎樣拔水罐

頸肩部疼痛是臨床常見病症,以肩頸部酸楚疼痛甚則轉動不利為特點,主要由於風寒溼邪侵襲,或姿勢不當,長期勞損,致氣血執行受阻,肌肉失養而出現疼痛。拔水罐可以疏通肩部的經絡,行氣活血,促使身體裡的溼氣、寒氣從身體裡滲透出來,從而排出邪氣,加速血液迴圈,達到刺激穴位的效果,還可以促進人的新陳代謝,從而緩解肩頸不適。

操作部位

可取頸椎兩側至兩肩上及肩背部膀胱經區域,如阿是穴(區域性痛點)、風池(在項部,當枕骨之下,胸鎖乳突肌與斜方肌上端之間的凹陷處)、大椎(位於第七頸椎棘突下凹陷中)、肩中俞(大椎旁開2寸處取穴)、肩外俞(在第一胸椎棘突下旁開3寸)、肩井(在肩上,當大椎穴與肩峰端連線的中點上)。

操作步驟

1。將竹罐或木罐放入水中煮沸2~3分鐘;如若配合藥物同煮,則需要根據藥物的特性制定煮罐時間。

2。用鑷子將罐倒置夾起,迅速用毛巾捂住罐口片刻,以吸去罐內的水液,降低罐口的溫度,並保持罐內的熱氣。

3。快速將罐扣於施治部位,輕按罐具30秒左右,令其吸拔牢固。

4。根據病情吸拔一定時間後輕輕取下罐,然後擦掉面板上的水汽即可完成治療。

注意事項

1。拔水罐需要專業醫生辨證論治,一定要去正規醫院就診諮詢後進行。

2。操作時,一定要注意把罐內的水甩乾淨,否則沸水容易燙傷面板。

3。拔罐容易受涼,所以在拔罐過程中一定要注意保暖,同時拔罐後不要立刻洗澡,避免著涼。

4。如果在拔罐後,出現水泡、水腫或者水汽過多的現象的話,說明體內溼氣太重,可以用無菌針挑破後消毒區域性面板以防止感染。

5。孕婦或經期女性不適合拔水罐,過飢過飽、有肺部疾病、發燒時以及面板有感染者也不適合。

編輯|徐婧

稽核|厲秀昀 李芮

宣告: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透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絡,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