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健康

大麥植髮IPO“禿”了,三成營收燒在廣告上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樂居財經,作者|李禮

生活不易,脫髮卻很容易。席捲年輕人的脫髮焦慮,帶動植髮市場迅速增長。

根據灼識諮詢報告,中國毛髮診療服務行業的市場規模由2016年的83億元增至2021年的238億元,複合年增長率為23。5%,並預期至2026年進一步達到712億元。

目前國內植髮賽道上的玩家大致分為四大類。一種是像雍禾、新生這樣的民營連鎖機構,佔比約為35%;其次,是區域性的非連鎖專科機構,佔比約為30%;綜合類的醫美機構植髮科室大約佔比25%;最後,公立醫院的植髮科佔比10%。

在民營植髮連鎖機構中,雍禾的市場佔有率為第一,大麥植髮、碧蓮盛、新生植髮等民營植髮連鎖機構緊隨其後,整個市場呈現出四強爭霸的競爭格局。

“頭頂”生意市場有多廣闊?國家衛健委的資料顯示,我國當前有2。5億人有脫髮的困擾,換句話說,平均每6人當中就有1人承受脫髮之苦。兼具醫療剛性需求與醫美消費升級屬性的植髮行業正處在爆發初期。

2017年CPE源峰出資3億元戰略投資雍禾醫療,投資機構首次涉足大陸植髮領域,2018年1月,碧蓮盛獲華蓋資本5億元戰略投資。

2021年12月,雍禾醫療在香港成功掛牌上市,首份上市財報顯示,2021年雍禾醫療實現營業收入21。69億元,同比增長32。4%,接待的患者總人數達14。99萬人,較2020年9。11萬患者人數增加64。5%。

龐大的市場空間以及增長潛力吸引著更多頭部玩家入局,近日,大麥植髮也在港交所更新招股書,擬主機板上市,衝擊“植髮第二股”。

不過在植髮醫療機構的數量上,大麥植髮的行業優勢並不明顯,甚至在4大頭部玩家中甩尾。目前,大麥植髮擁有33家植髮醫療機構;雍禾醫療預計2022年底植髮醫療機構的數量可接近70家;新生植髮以60院的規模緊隨其後,碧蓮盛在全國開設了40餘家直營機構。

由於植髮的醫療技術門檻不高,行業本身還有很多入局空間。大麥植髮除了面臨著激烈的競爭環境,還不得不面對高營銷費用投入導致盈利水平不強、醫療人員短缺,導致專業性不足、違規問題及投訴問題頻發等問題。

爭當“植髮第二股”

醫生出身的李興東,用了18年,將大麥植髮做大到準上市公司。

2004年李興東進入植髮行業,2009年創立科發源品牌,2015年11月,李興東透過絲康源投資成立大麥植髮,李興東享有大麥植髮100%股權的相應股東權利及相關投資利益。2019年科發源品牌升級為大麥植髮。

經歷數輪後續增資及股權轉讓之後,大麥植髮於2021年4月轉製為股份有限公司,註冊資本由50萬增加至3000萬。IPO之前,李興東作為創始人及執行長,直接擁有及控制大麥植髮15%表決權,並透過海南科發源、寧波科超、寧波科鷹這三家公司額外控制72%表決權。其中,65%股權由海南科發源持有;4%股權由寧波科超持有,李興東為寧波科超的普通合夥人;3%股權由寧波科鷹擁有,李興東為寧波科鷹的普通合夥人。

崔韶芳是李興東的妻子直接持股海南科發源30%,持股寧波科超、寧波科拓各5%。崔韶芳任職公司執行董事兼副執行長。李濟林直接擁有並控制5%表決權。

海南科發源持有大麥植髮65%股權,公司主要從事技術諮詢服務。股權上分別由絲康源投資持股70%,崔韶芳持股30%。絲康源投資主要從事投資管理。分別由李興東持股90。00%,李濟林持股10%。

麗水中睿持股4。30%。麗水中睿是一家投資企業,主要從事提供投資管理服務。普通合夥人為上海森耀投資管理有限公司。

寧波科超及寧波科鷹作為僱員激勵平臺,於2020年3月26日成立,分別持股大麥植髮4%、3%。寧波科拓同樣成立於2020年3月26日。寧波科拓的普通合夥人為海南潤輝,其持有寧波科拓約55。56%的合夥權益,並由獨立第三方潘楊最終控制。李興東及崔韶芳共同擁有約32。04%的合夥權益。崔韶芳的胞妹崔韶豔持有5。00%的合夥權益。王延樸及王朋英分別持有約2。47%及4。94%的合夥權益。寧波科拓由潘楊最終控制。

爭當“植髮第二股”

大麥植髮提供問診及診斷、微針植髮、固發及養髮為一體的全週期毛髮診療服務,在全面的問診及診斷的基礎上,為脫髮患者提供定製的治療方案。

根據灼識諮詢報告,按收入計,大麥植髮是中國一線城市最大的提供毛髮診療服務的醫療集團,2021年的市場份額為5。2%。

招股書顯示,2019-2022年7月,大麥植髮的總收入分別為7。47億元、7。64億元、10。21億元及4。69億元,淨利潤分別為-1501。4萬、6955。8萬、6611。6萬以及1171。4萬元。

大麥植髮的主營業務包括手術植髮、非手術養固、商品、服務。其中手術植髮佔營收大頭,但在業務中的佔比不斷降低。2019-2022年7月31日,手術植髮收入分別為7。15億元、7。12億元、8。07億元、3。59億元,佔各期間總收入的95。7%、93。1%、79。0%、76。6%,近3年下滑明顯。

對比來看,其非手術業務卻逐漸實現了快速增長。同期,大麥植髮的非手術服務的收入分別為3190萬元、5270萬元、2。14億元及1。09億元,佔各期間總收入的比例不斷增長,分別為4。3%、6。9%、21。0%及23。4%。

綜合來看,報告期各期平均每名患者需要為手術服務支付的費用分別約為3萬元、2。58萬元、2。47萬元和2。31萬元,同期非手術服務需要的人均花費約為1150元、1490元、3380元和2760元。

儘管營收資料以及客單價表現可以,但大麥植髮淨利率並不高,而且整體毛利率也在逐年下降。從2019年的79。8%下降至2020年的75。9%,2021年近一步下降至70。9%。2022年7月31日大麥植髮的毛利率已經降至62。9%。毛利率變動一方面是營收大頭植髮服務的毛利率下滑,另一方面是毛利率相對較低的非手術固發業務增速較快。

除此之外,高額的營銷支出吞噬著其利潤。報告期內大麥植髮的營銷開支分別為5億元、3。99億元、5。21億元以及2。12億元,三年多合計16。3億元,佔營收的比例分別為67%、52%、50%以及45%,近一半的收入用於營銷。

大麥植髮的營銷策略大部分專注於對大眾進行有關脫髮、植髮及其他脫髮治療的科普,同時提高市場對品牌的認知度。營銷策略包括市場教育和品牌廣告及客戶獲取。

市場教育方面,大麥植髮從2009年開始舉辦植髮技術交流會,向客戶介紹植髮技術,並分享植髮手術的經驗。定期邀請中國知名公立醫院的專家就與毛髮相關的健康問題、毛髮和頭皮健康管理、植髮手術和其他與毛髮相關的服務等主題舉行講座。

品牌廣告及客戶獲取方面,大麥植髮透過各種線上平臺開展線上廣告活動,包括搜尋引擎、主要新媒體平臺及主流電商平臺,以擴大客戶群。同時也透過線下管道投放廣告,包括戶外媒體管道以及傳統媒體管道。

2019至2022年7月31日,大麥植髮分別產生廣告及營銷相關開支3。72億元、2。73億元、3。79億元及1。36億元。

靠營銷支撐的營收

廣告投入如此之高,難免會出現違規等情形。公開資料顯示,大麥植髮旗下機構頻發因虛假宣傳受罰。

2021年1月,上海大麥門診因存在假冒專利行為,被上海市場監督管理局沒收違法所得18474元,並罰款2萬元;同年4月,南京大麥門診因“違反廣告內容管理規定行為及其從屬”,被南京市秦淮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罰款103800元,並責令停止違法行為、消除影響;同年9月,杭州大麥門診在未取得《醫療廣告審查證明》的情況下,釋出的廣告中包含表示功效、安全性的斷言或者保證,被西湖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罰款。

除此之外,還有大量消費者對大麥植髮發起投訴。投訴內容包括:虛假誇大宣傳誤導欺騙消費者、售後無人處理、植髮效果差、亂定價亂收價等問題。

最近的一次投訴發生在2022年11月14日,消費者表示,做的手術毛囊成活率沒有達到承諾的98%,而且在術後維權中困難重重,答應協商解決,但隨後聯絡不上售後。該次消費涉及金額30000萬。

早前,另有消費者投訴表示自己在南昌大麥微針植髮花費17822元做了植髮手術,但術後未達到承諾效果,存在欺騙消費者行為。還有消費者曝光,大麥植髮存未與消費者溝通就在手術前臨時更換主治醫生、手術人員的行為。

毛髮治療的最終效果,有賴於專業醫生的執業水平,醫生的數量和水平,也是醫療機構的核心競爭力。截至目前,大麥植髮有176名註冊醫師,619名其他醫療專業人員。包括33名副主任醫師和主任醫師、73名主治醫師、64名執業醫師及6名執業助理醫師。

值得關注的是,創始人李興東2013年才取得內蒙古自治區衛生廳頒發的執業助理醫師資格證書,雖然在毛髮診療行業有18年執業經驗,但其一直是執業助理醫師,簡言之,李興東不可以單獨進行植髮操作。因此也有媒體質疑,李興東此前多年涉嫌無證行醫。

此外,樂居財經《穿透IPO》還注意到,在大麥微針植髮官網上,其簡介稱“大麥微針植髮醫院,數十年來一直專注植髮行業,現已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城市成立數十家直營醫院,成為植髮行業知名的連鎖醫療集團。”但是京工商海處字〔2018〕第249號行政處罰決定書顯示,大麥微針植髮在北京成立的第一家醫療美容診所北京大麥醫療美容醫院有限公司成立於為2011年8月5日,到 2022年也才11年,與其宣傳的數十年不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