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長安城的名字是怎麼來的?為什麼長安城的名字不是長安而是長安城?

“名”與“實”之辨一直存在於我們的考古工作中。新發現一座遺址是不是文獻中所記載的那座城,是需要不斷考證的。歷史時期的城市一般有文獻記載,但大多語焉不詳,大部分僅留有地名。雖有前人考證,但多數並未開展考古工作。要確定它的名字,必須先確定其時代,之後才能開展有的放矢的定名討論。

從秦漢考古看,最合適的研究物件當是文獻記載豐富、考古工作開展甚多的都城長安。我們以漢長安城為例,來看看“名”與“實”之間的考證問題。

在不同時期,不同學者對同一事物會存在不同的認識。歷代遺留的漢長安城圖有很多,現存最早的是北宋呂大防的《長安城圖》,此外還有南宋的程大昌、元代的李好文、明代的馬理等均對漢長安城圖進行了繪製。對這些圖考察可發現,歷代學者在漢長安城圖的繪製中,無論是城市形制,還是詳細內容和標記,都存在或多或少的差異,如城牆、宮殿、水系、城門等,都不盡相同。

對漢長安城遺址的正式考古開始於1956年。當時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成立專門的考古隊,對長安城進行調查、勘探和發掘。我們發現60多年來,在不同階段的考古工作中,所繪城圖的很多細節都有差異。

除考古學者外,歷史學、歷史地理學者也分別研究並繪製了漢長安城圖。如武伯倫《西安歷史述略》中的《漢長安城遺址範圍及地形圖》、陳橋驛《中國六大古都》的《漢長安城遺址示意圖》、楊寬《中國古代都城制度史研究》的《西漢長安城內宮室分佈圖》,等等。從這些漢長安城圖來看,不同背景的學者所繪製的城圖具有較大差別,如北宮位置、長樂宮內路網、明光宮位置等。

經過多年的考古工作,不同階段繪製的漢長安城圖中的大多數細節,都在考古發掘後得到了或多或少的修改,甚至重構。一些早期的考古資料,在後來的工作中也被逐漸修正甚至否定。

我們已經在漢長安城中給很多遺址提出了定名,但這可能僅是學者個人的意見。到現在為止,在長安城遺址內並沒有發現“長安”“未央宮”“長樂宮”等文字材料。那裡一定就是“長安”嗎?圖中的“長樂宮”“明光宮”等標註,難道就不會有其他可能嗎?

一座城市的考古是一個不斷髮展、不斷認識的過程。考古資料本身也是一種文字資料或文獻資料,也是由學者做出來的。因此,今天的考古資料並不一定是“板上釘釘”。預設考古資料絕對可信,並在研究中放心使用是很危險的事情。

目前經調查和發現的秦漢城址已超過774座,其中絕大多數只是簡單地調查過,極少數城址開展過勘探,經過發掘的城址更少。然而,多數城址都有歷史“地名”,其定名的根據基本都是文獻、傳說。這些名字,雖言之鑿鑿、久盛不衰,但實際上可能沒有經過考古,更沒有發現顯示其名的文字,所以嚴格來說,這些名稱都是不確定的。

但是,如果說在長安城沒有發現“長安”二字,就不能叫“長安”了嗎?

從學術研究的邏輯看,我們常說“孤證不立”,但也說“見微知著”“以小見大”,因此如何判斷、以何種邏輯判斷,還需不斷進行學理的思考。科學研究需要假設,考古學同樣需要假設。對城址的定名,現在看來基本都只是假設,與大家期待的“定論”還存在距離。(文字源自南漢二陵博物館“考古廣州·名家講壇”。整理:福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