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明朝最奇葩的案子,皇太子被打得滿地找牙,只因他做了一件奇葩事情

明朝中期有一個著名的案件,就是‘’梃擊案‘’。這裡面的‘’梃‘’,其實就是木棍,‘’梃擊‘’,就是總木棍打,打什麼?當然是打人,如果打的是普通人,也還罷了,但是因為打的這個人不是普通人,而是皇太子,這就成為了當時的一個大案子。

被‘’梃擊‘’的這個皇太子,就是萬曆皇帝的長子,名字叫做朱常洛。朱常洛是庶出,母親是宮女,很不受萬曆喜愛,所以這個兒子也很不受他的喜愛,在很多事情上,萬曆對他都是很刻薄的。比如說讀書這件事。普通老百姓的孩子,只要家裡條件允許,也都會被送到學堂去唸書。

皇家則更是不一樣,更是應該早早的去讀書。萬曆帝自己就是5歲,就開始讀書了。但是他卻一直不允許兒子朱常洛讀書。

不但他不同意兒子朱常洛讀書,也不許大臣們提皇子讀書的事,誰敢建議讓皇長子出閣讀書,誰就被貶遭罰。朱常洛直到13歲時,才第一次出閣讀書,然後就長期輟讀。19歲時又奉旨出閣讀書,以後讀書斷斷續續,長期被禁閉在宮中。所以,他沒有受到良好的系統的文化教育。

萬曆帝既不喜歡朱常洛的母親王氏,由母及子,也不喜歡王氏所生的長子常洛。萬曆帝寵愛鄭貴妃,子因母貴,也喜愛鄭貴妃所生的兒子常洵,一直想立常洵為太子。

但是二人都是庶出,常洛居長,如果立常洵,則既怕違反祖制,又受到朝臣的反對。所以,遲遲19年不立皇太子。

萬曆自己是6歲被立為太子的,但是朱常洛直到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19歲才被立為太子,住迎禧宮。太子朱常洛既沒有統兵征戰沙場的考煉,也沒有協助皇父治理朝政的閱歷,更沒有苦讀經書的學養,甚至幾乎未出過皇城,又長期受到皇父的冷落,心情壓抑,寂寞寡歡,無所事事。

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五月初四日,發生了梃擊東宮太子朱常洛事件,這就是‘’梃擊案‘’。這一年太子朱常洛33歲。這天傍晚,一個薊州男子,名叫張差,他手持棗木棍,從東華門直奔內廷,打傷守門太監,闖進太子朱常洛居住的慈慶宮,直到前殿屋簷下才被捉拿。

當時,慈慶宮第一道門只有兩名太監守門,第二道門無人看守。事發後朱常洛驚恐萬狀,而且‘’舉朝驚駭‘’。

萬曆帝下令審訊。當時,巡視皇城御史叫劉廷元,聽到這個訊息,嚇出了一身的冷汗,因為這天的皇城守備是他督察,如果刺客真的殺了太子,自己的性命也就保不住了。

於是劉廷元連夜叫人把刺客帶進審訊室。這個刺客身高有七尺左右,身體魁梧,一張方形大臉上充滿了殺氣,身上穿的是一身農民的衣服,像是個種地的農民。刺客的兇器是一根棗木棍,有一丈多長。

經過拷打,刺客承認是家住京東薊縣,名叫張差,是個農民。誤入皇城,迷失了方向,看見有人阻攔,生怕捉住殺頭,才想著打人,為的是衝出去。

劉廷元又問他是怎麼溜進紫禁城的,又是怎麼來到慈慶宮的。刺客張差支支吾吾,說了半天也沒有說明白。

劉廷元心想:這紫禁城戒備森嚴,平時連一隻貓都別想竄進來,這個張差是個七尺大漢,手拿一根棗木棍,怎麼能輕易地混入宮裡來呢?即使他能混進宮裡,又怎麼能躲過一撥又一撥的巡邏侍衛,一直來到慈慶宮呢?這裡邊肯定有人指使。

劉廷元想到這,就不敢往下審問了。因為明朝後期,皇后、妃子、王子之間的鬥爭特別激烈,如果劉廷元再往下審問,不知道會審出個什麼結果來。弄不好,他就會落得個滅門九族的下場。

劉廷元寫了一個奏摺,大意是說:刺客張差,兩眼發直,說話胡言亂語,好像有瘋癲病。可看他那模樣,又有許多狡詐,皇城之內沒有司法機構,恐怕難以查得清楚,所以請押到刑部審訊。

果然,明神宗看到劉廷元的奏摺,就把這個案件交給了刑部。

刑部立刻指派胡士相等幾個官員審問張差。胡士相這幾個人也非常油滑,第二天一審問,就把案情弄出了個結果:刺客張差交待說,他原來是個賣柴草的,年初因為得罪了人,被人一把大火燒了柴草。

四月的時候,張差帶著病來京城告狀,正好遇到兩個男人,哄騙他說,要想告狀就得找皇上,你沒有狀紙,可以拿一根大木棍當作標誌,皇宮裡的人就不阻攔你了。

張差急著報仇,就拿著一根棗木棍,從東華門溜進了皇宮。他不認識皇宮裡的道路,把慈慶宮當成了皇上住的地方,造成了一場虛驚。

案件審理清楚了,張差還在供詞上畫了押。刑部官員立刻寫了一道奏摺,遞交給了明神宗。明神宗下令殺了刺客張差。

本來這個事情到這就可以糊里糊塗的結束了,結果沒想到,一個叫王之宷的人,遞交上來一道奏摺,說出了刺客張差刺殺皇太子朱常洛的一些真相,這一下就引起了軒然大波。

王之宷曾經當過縣令,很有審理案件的經驗,如今在刑部大牢裡擔任提牢主事。奏摺裡說,五月十一日這天,王之宷到大牢裡給犯人們送飯,最後才走到刺客張差面前。他一看張差年輕力壯,不像有瘋癲病,就叫獄卒把飯放在張差不遠的地方,說:‘’你為什麼要刺殺太子,如果老老實實地招供,我就給你飯吃,不然就餓死你。‘’

張差聽了,低著頭想了半天才說:‘’我不敢實說。‘’王之宷讓獄卒們退下,只留下兩個獄卒架著他,然後再問,張差這才支支吾吾把事情的來龍去脈說了出來。

原來,這個刺客張差,的確是薊縣人,小名叫張五兒,在家種地為生。這次進京,是鄰居馬三舅和李外父讓他跟一個不知道姓名的公公去幹一件事情。

張差口中的公公,說的就是皇宮裡的太監。那個公公說,事成以後給張差幾畝地。來到京城以後,那個公公把張差領進了一個很大的宅院。院子裡有個公公讓他吃了飯,就給了他一根棗木棍,告訴他說:‘’你先闖宮,撞上一個打死一個,事後我們救你。‘’

隨後,公公領著張差由皇宮東門走了進去。守門的人阻攔他,被他打倒。後來,太監太多,他才被捉住。所以說,刺客張差是受人指使,並由太監領進皇宮,目的就是要殺死太子朱常洛。

王之宷在奏摺裡說,請明神宗批准會審,肯定能審問出更多的真相來。王之宷的這道奏摺一上,有一個戶部郎中,叫做陸士受的,也跟著上了一道奏摺,請明神宗一定要捉住首犯。十幾天以後,明神宗傳旨,命令刑部十幾個官和王之宷一塊審問刺客張差。

這下子,案情就清楚了:張差說的兩個鄰居,那個馬三舅叫馬三道,那個李外父叫李守才。那個不知道姓名的太監叫龐保,那個很大的宅院是朝陽門外太監劉成的住宅。

馬三道和李守才經常到龐保那裡送木炭。龐保和劉成還對張差說:‘’進了宮裡,見一個打一個,打了小爺,吃也有、穿也有。‘’

然後,劉成領著張差進了皇宮。小爺,就是皇宮裡對皇太子的稱呼。這龐保和劉成,都是鄭貴妃手下的親信太監。

朝中的東林黨人,懷疑是鄭貴妃欲謀害太子,堅決要求徹底追究。事情牽連鄭貴妃,朝議洶洶。鄭貴妃聞知後,對萬曆帝哭泣。萬曆帝說:‘’外廷語不易解,若須自求太子。‘’

於是,鄭貴妃就找到了皇太子朱常洛。史書記載,鄭貴妃向太子號訴,意思就是說鄭貴妃,找到了皇太子朱常洛,嚎啕大哭,訴說事情的原委,請求太子寬恕。

《明史》記載二人對話的過程是:貴妃拜,太子也拜,貴妃和太子是且泣且拜,一面哭一面拜。

萬曆皇帝一看這事情鬧大了,牽連到鄭貴妃不好,又牽扯到太子。這就讓他兩頭為難可,怎麼辦呢?他決定親自來處理這個事。

萬曆帝在慈寧宮皇太后靈位几案前召見太子和百官,令太子降諭處理此案,禁止株連,就是不要牽扯太多人。

皇太子朱常洛既不願意得罪他父皇,也不願意得罪鄭貴妃,不敢深究此事,也想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息事寧人。

萬曆帝因為都是他們家裡頭的事情,而且牽扯到鄭貴妃,也不想深究此事。最後決定把張差處死,兩個太監龐保和劉成在內廷秘密打死,草草了結這樁大案。

負責此案審理的王之宷也沒有得到好下場,他遭到了反東林黨一派官吏的攻擊,萬曆帝就趁機將他削職為民。公元1625年的時候,他竟被抓進了大牢,最後死在牢房裡。這就是‘’梃擊案‘’。

這個梃擊案,看上去案情不復雜,過程也很簡單,從表面上看是鄭貴妃意欲謀害太子朱常洛而沒有得逞,好像是皇帝的家事,但實質上卻沒有那麼簡單,反映的是朝廷中東林黨與其他派系的政治鬥爭。

儘管最後由萬曆帝,親自處理結案,看似這件事完結了,其實遠不止此,在此以後,大臣們常以此為題目,‘’奏章累數千百,由是門戶之禍大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