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吐槽】周武王的後櫻:周武王的後櫻,周朝的後櫻之爭

各位客官,你們有什麼想法?歡迎吐槽交流。

各位小主的光臨,實在是讓敝地蓬蓽生輝。

周武王,姬姓,名昌,商朝晚期周部落的傑出首領。周部落是一個古老的部落。相傳虞夏之際,他們就在棄的領導下定居於渭河平原的部地(今陝西武功縣西南),從事農業生產,成績顯著,棄因而被夏朝任命為“後櫻”(農官)。到了夏朝中後期,由於西北地區遊牧部落的不斷侵擾,棄子不密率領其部落離開部地,徘徊在徑水流域一帶。到不密之三世孫公劉時,他們遷居到了幽(今陝西旬邑)。此後九傳至於古公父,又由於遭到北方猶等部落的逼迫而放棄幽地,“度漆沮,逾梁山,止於岐下”的周原(今陝西岐山縣)。

從此,他們在這裡定居了下來,自稱周人,便在岐山摹以西散居著西戎諸部。古公宜父為了對抗西戎諸部的騷擾,開始臣服於商。其子季歷時,周部落在商王朝的支援下,先後戰勝了西落鬼戎、餘無之戎、始呼之戎和豁徒之戎,鞏固了自己的勢力範圍,並很快成為商朝西方的一個強大王國。與此同時,他與商的矛盾也逐漸加劇。商王“武乙獵於河渭之間”,開始對周使用了武力,並最終殺了季歷。季歷死後,其子姬昌嗣立,他就是周文王。周文王謹守祖業,立志滅商,併為此收攬人才,重用姜尚,積極進行滅商的準備。姜尚就是著名的太公呂尚,他曾經為生活所迫,“屠牛於朝歌,賣飯於孟津。”

其實,周文王發現姜尚是一個治國大才,便授以太師重任,對他言聽計從,所以便有“後世之言兵及周之陰權,皆宗太公為本謀”之說。周文王又規定“有亡荒閱”,對逃亡奴隸主貴族的支援。對外,周文王積極爭取與國,征伐敵國。他透過調解虞(今山西平陸北)、茵(今陝西大荔東)兩國的土地糾紛,爭取了他們與自己同盟;接著西征犬戎,密須(今甘肅靈臺西),東伐黎國(今山西長治西南)、邢地(今河南沁陽西北),這些對內外政策的推行,使周迅速強盛起來,原來臣服於商朝的許多方國、部落,紛紛改臣於周,以致這時的周已經是“三分天下其有二”。為了適應新的形勢和繼續向東發展,周文王自滅崇以後以後作邑於豐(今陝西洋水西岸,長安附近),並遷都於此。

周文王在位五十年,雖然沒有來得及實現滅商的夙願,但已經為滅商奠定了基礎。子姬發繼位,為周武王。為了做好滅商準備,他遷都於鎬(洋水東岸)。即位的第二年,他在孟津大會諸侯,檢閱軍隊。“諸侯不期而會盟津者八百”,“皆日封可伐矣”。但是他認為時機尚未成熟,所以這次沒有向尚超進兵。就在周人積極部署伐商的期間,商封王卻在忙於征伐東蠻夷。商王朝自從祖甲以來,君主大多“惟耽樂從之”。

他們在商朝內外的厚徵暴斂,弄得民不堪命。商封王征伐東南夷的戰爭更加加重了人民的負擔,進一步引起了人民普遍的不滿,激化了社會矛盾。就連商王朝統治集團內部也已分崩離析。這時,周武王斥責商封王“自絕於天”,遂在孟津之會的兩年以後,親自統帥兵車三敢為變法者先百、虎責(近衛軍)三千、甲士四萬五千,東伐商封王。武王揮軍渡過孟津,長驅商境,很快就到了距離商都朝歌只有七十里外的牧野(今河南淇縣南)。周武王在這裡舉行了誓師大會,在會上歷數封王罪狀,鼓勵軍隊奮勇作戰。

商封王的主力部隊這時還在外地,一時調遣不及,只好驅使大批奴隸和東南夷俘虜開赴牧野前線,倉促應戰。這隻軍隊雖然人數數量巨大,可是“皆無戰心,心欲武王巫人”。他們在前線紛紛倒戈,配合周軍,殺向封王。封王大敗,逃歸朝歌,周軍緊緊尾追。封王眼看大勢已去,當夜登上鹿臺自焚身死。

周武王隨即佔領了商都朝歌,滅掉了商朝。他按照周公的建議,封子祿公(武庚)為商侯,讓他仍然留在了商都,另派管叔、蔡叔和霍叔在商都附近加以監督,謂之“三監”。他一反封王暴政,“釋百姓之囚,表商容之間”,“散鹿臺之財,發矩橋之粟,以振貧弱”,取悅民心。此外,他還透過分封諸侯以管轄廣大的東方地區。周武王的這些措施,對於安定周初的社會秩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同年4月,周武王勝利返回鎬京,正式建立了周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