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諸葛亮的才智真的神乎其神嗎?為何羅貫中寫這個主題卻沒有寫到呢?

談到諸葛亮,在廣大民眾的認知裡,他就是謀略和智慧的代名詞。

諸葛丞相在歷史上的形象是正面的,一生嘔心瀝血,興復漢室。“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這是杜甫對他的評價。

對於這樣一個人物,羅貫中在編寫《三國演義》的時候,也緊緊抓住這個主題,把諸葛亮的才智寫得神乎其神、天花亂墜,其實這樣是不大好的。由於寫得太過於神話,諸葛亮不但足智多謀料事如神,還知曉天文地理,深諳陰陽五行,會呼風喚雨,能驅使天兵天將,無所不能,已然接近於一個活神仙,這也以至於帶來“狀諸葛之多智而近妖”的後果。

關於諸葛亮的生平事蹟,相信幾乎所有的中國人都至少有一些瞭解的。那麼除開草船借箭、借東風、空城計等虛妄之說,真實中諸葛亮的軍事才能和政治才能究竟如何呢?

追溯諸葛亮的一生,他少懷大志,甫一出山,便定“天下三分”之謀略,並差點實現;受命於危難之際,渡江東,和孫抗曹,赤壁之戰,奠定天下三分的格局;劉備死後,面對“益州疲弊”的形勢,東和孫權,北伐曹操,“提兵數萬,長驅祁山,慨然有飲馬河洛之志”!治理蜀中,“田疇闢,倉廩實,器械利,蓄積饒”,使得蜀漢能以一州之力支撐著數次北伐的消耗,“民不以為勞”,遺澤後世。

《三國志·諸葛亮傳》對諸葛亮的評價是:“可謂識治之良才,管、蕭之亞匹矣。”是個非常有見識的治世良才,和管仲、蕭何是一樣的人物。可見,諸葛亮的政治才能是能夠得到歷史認可的。

縱觀諸葛亮為蜀漢服務的十七年中,真正起到掌權作用的,是白帝城託孤後的十年。

在這艱苦的十年裡,諸葛亮親自統兵完成了南征和北伐。

三國志記載“三年春,亮率眾南征,其秋悉平。”春天帶領大軍南征,到了秋天就把叛軍全部平息了,由此可見,南征是取得了重大勝利的。

而在這十年的北伐中,諸葛亮雖未能恢復漢室天下,但也足以名傳千古了。

第一次北伐,馬謖違背排程,行動無章,失守街亭……

第二次北伐,出散關,圍陳倉,曹真拒之,亮糧盡而還……

第三次北伐,拿下武都、陰平二郡,官復原職……

第四次北伐,糧運難繼,主動退兵,但設計斬殺魏將張邰……

第五次北伐,兵出斜谷,蘭坑屯田,與魏軍對峙百餘日……

可惜的是,受到當時種種惡劣情緒的影響,加上長期“食少事繁”,身體上早已撐不住了,在當年八月,諸葛亮突然病死軍中。即便如此,蜀軍仍在諸葛亮事前的安排下井然有序地退回漢中。當第五次北伐的對手司馬懿來到蜀軍駐地的營壘觀看時,佩服得五體投地,直呼“天下奇才也!”(亮每患糧不繼,使己志不申,是以分兵屯田,為久駐之基。耕者雜於渭濱居民之間,而百姓安堵,軍無私焉。)

總結五次北伐,諸葛亮以寡敵眾,以弱制強,橫挑強梁,取得二勝二負一平的戰績,令對手都感到欽佩的人,他的軍事水平會很差嗎?

歷朝歷代的史書中,從不乏對諸葛亮的溢美之詞,每提起諸葛亮無不冠以“名將”的頭銜。自唐代建立武廟祭祀制度開始,諸葛亮在需要分心內政的前提下,憑藉軍事成就,依然與韓信、白起、李靖等千古名將,同列“武廟十哲”之中。

但他不僅是一位傑出的軍事家、政治家,還是個一流的文學家。南宋謝枋得《文章軌範》引用安子順之說:“讀《出師表》不哭者不忠,讀《陳情表》不哭者不孝,讀《祭十二郎文》不哭者不慈”。

可畢竟生命也總有枯竭的時候,諸葛亮內理政務,外督諸軍,事必躬親,嘔心瀝血,復漢室“繼之以死”,油盡燈枯,也算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一句話,歷史上的諸葛亮真有那麼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