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水滸傳》中的八十萬禁軍教頭中,唯一死在與異國較量的戰場上的人

前文提過,在《水滸傳》中出現了七位八十萬禁軍教頭。其中,王進和周昂結局不明,張教頭憂鬱而亡,林沖在征討方臘之戰結束後病逝於杭州。另外,還有三位教頭在沙場陣亡。在這三人當中,唯一死在與異國較量的戰場上的僅有一位,此人便是王文斌。

王文斌的職務非常有意思,身兼兩個職務。首先,他在八十萬禁軍中的職位與林沖一模一樣,都是槍棒教頭。除此之外,他還有一個身份,是鄭州團練使。對小說較為了解的讀者或許還記得,鄭州團練使一職團練使一職,筆者在之前的文章中曾經說過,是在宋代歷史上真實存在的一個官職,秩從五品,其地位高於刺史,低於防禦使,是宋代特有的武散官,一無執掌,二無固定員額。為何要介紹團練使這個官職的由來呢?這與後來王文斌主動請戰的想法有關。

梁山大軍進攻遼國時,遼國都統軍兀顏光擺下了太乙混天象陣,令梁山大軍傷亡慘重,戰事也因此形成了僵持局面。不久後,天氣轉冷,梁山大軍的冬衣、被褥成了急需解決的問題。副樞密使趙安撫隨即上奏朝廷,要求儘快調撥以上物資運往前線。

朝廷的反應相當快速,立即調撥了衣襖五十萬領趕往前線,而負責押運的就是王文斌。與王文斌同行的,還有從京師出發的一萬多兵馬。朝廷此舉的目的很簡單,一是解決梁山大軍的物資供應問題,二是增派兵力來到前線作戰,希望儘快獲得戰爭的勝利。

朝廷派遣王文斌前來,除了押送物資之外,還有一項重要使命,“催併軍將向前交戰,早奏凱歌,毋得違慢,取罪不便”。因此,當王文斌進入前線後,首先就找到趙樞密瞭解戰況。當得知梁山大軍受制於兀顏光的太乙混天象陣時,王文斌立刻提出前往梁山營寨檢視,並表示“文斌不才,自幼頗讀兵書,略曉些陣法,就到軍前,略施小策,願決一陣,與宋先鋒分憂”。王文斌是朝廷派來的欽差,趙樞密自然不敢拒絕,立即答應了王文斌的要求。

王文斌來到梁山營寨後,宋江立即擺開酒宴,為王文斌接風洗塵。酒席宴間,王文斌問及戰事,宋江據實相告。王文斌當即表示:“量這個混天陣,何足為奇!王某不才,同到軍前一觀,別有主見。”宋江大喜,以為王文斌有破陣之策,當即一口應允。

等到了第二天,王文斌披掛整齊,來到兩軍陣前。遼軍以為宋軍又要發動進攻,立即金鼓齊鳴,出兵迎戰。宋江調兵遣將,與遼軍展開廝殺。此時,在一旁觀戰的王文斌突然提出:“這個陣勢,也只如常,不見有甚驚人之處。”王文斌此語的意思有兩個,一是在他眼中,太乙混天象陣很容易被破,二是他自己想親自破陣。

王文斌為何如此急於上陣呢?這與他擔任的團練使一職有著直接的關係。上面說過,團練使雖然地位很高,但一無執掌,二無固定員額,自然很少有上陣殺敵的機會。王文斌急於上陣迎敵,一來是不肯錯過這個難得的實戰機會,二來也想利用這次的實戰為自己揚名立萬,為日後的仕途奠定基礎。

不過,王文斌的自大為自己帶來的卻是一場災難。他對於太乙混天象陣一竅不通,只是幻想碰碰運氣。因此,當他與遼國將領曲利出清單挑時,傾盡全力。經過近二十個回合的較量後,曲利出清故意賣個破綻,撥馬便走。王文斌誤以為敵將不是自己的對手,想要逃走,自然不會放過這一揚名立萬的大好機會。於是,他拍馬便追,不料卻中了曲利出清的軌跡。曲利出清“覷著王文斌較近,翻身背砍一刀,把王文斌連肩和胸脯,砍做兩段”。堂堂的八十萬禁軍教頭王文斌就這樣命喪沙場。

王文斌陣亡後,書中還出現了一首詩對其進行嘲諷。詩曰:“趙括徒能讀父書,文斌殞命又何愚。平時誇口千人有,臨陣成功一個無。”平心而論,王文斌雖然眼高手低,死於非命,但倒在與異國較量的戰場,也要強於丘嶽那樣死在內鬥的戰場上,這也算是重如泰山吧。

參考書籍:《水滸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