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劉邦的兄弟中,為何只有盧綰被劉邦看重?劉邦是怎麼評價盧綰的呢?

劉邦在沒有發跡之前,有很多哥們兒兄弟。包括周勃、曹參、樊噲、灌嬰、蕭何等人,都是與劉邦耍得比較好的兄弟。不過這些人只能說與劉邦耍得比較好,但若是評價與劉邦關係最鐵,最能說得來的,那就只有盧綰一個。

比如蕭何,之前在沛縣縣令的酒宴上,還根據給縣令送禮的大小安排座次,因此把一文不名的劉邦安排在末席。而且等劉邦起事以後,無論蕭何還是周勃,都已經居於劉邦部下的位置,不再敢和劉邦“兄弟”相稱。

可是盧綰不一樣,盧綰一直和劉邦以兄弟相稱,他一直跟隨在劉邦身邊。他基本上沒做過什麼事兒,立過什麼功。但是他的官卻越做越大,從賓客到侍中再到太尉,成了掌管軍權的最高人物。直到劉邦當了皇帝以後,劉邦還允許他隨便出入自己的寢宮,促膝長談。有時候還和劉邦在一個被窩裡滾到天明。他給盧綰的獎賞,超過了蕭何,周勃等所有立過大功勞的人。

劉邦在爭奪天下期間,封了七個諸侯王。但是這些王,嚴格地說,都不是劉邦願意封的,是形勢逼迫所然。比如韓信,是自己想當齊王,逼迫劉邦封他。彭越、英布,也是劉邦拉攏他們,讓他們背叛項羽,而封他們為王的。韓王信、臧荼、張耳,那是需要用他們來對付匈奴。長沙王吳芮,則是需要用他來對付南邊的趙佗大軍。總之沒有一個異姓王是劉邦心甘情願封的。

但盧綰的燕王,卻是劉邦自覺自願封的。劉邦在平定了臧荼的叛亂以後,他完全可以不封。把燕地變成一個郡,收歸中央。畢竟這時候,劉邦本來就在削奪異姓王。他要不封,誰也不會說他不對。

可是他沒有這樣做,他把盧綰封為新的燕王。

有人可能會說,燕地不太適合變成一個郡,因為這裡位於匈奴的邊境,需要有人防範匈奴。但就算這樣,也不用派盧綰去啊。因為盧綰武不能帶兵,文不能劃策,讓他去幹什麼呢?這樣的人,能守住邊關嗎?唯一的目的,就是劉邦對盧綰特別好,給他恩惠。

但是盧綰最後竟然叛變了劉邦。

盧綰究竟為什麼會叛變劉邦呢?史書上說,是因為他中了陳豨的挑撥離間之計。陳豨找張勝給盧綰說,你別滅我,你要滅了我,劉邦就會滅你。只有我存在,你才會存在,這個道理叫做“唇亡齒寒”。

盧綰覺得這個道理說的對,所以才不主動打陳豨,而把陳豨保護了起來。這也造成了劉邦對他的懷疑,派人調查他,又召他來詢問。

這一系列的動作,把盧綰給嚇住了,最後真的就被逼投奔了匈奴。

那麼,陳豨給盧綰講的“唇亡齒寒”,有沒有道理呢?

我認為,這個話,站在陳豨的角度來考慮,甚至站在張勝的角度來考慮,都很有道理。但是,站在盧綰的角度來考慮,其實毫無道理。

要知道,劉邦對盧綰,有多麼寵愛。前面我們所列舉的那些,就是劉邦寵愛盧綰的表現。既然劉邦寵愛盧綰,他當然就不會像對待韓信、陳豨等人那樣,對待盧綰。他犯得著主動封盧綰為王,又猜忌盧綰而除掉盧綰嗎?所以,盧綰完全沒有明白劉邦的一片苦心。可以說,他白和劉邦當了一陣朋友。他對劉邦的理解,還不如張良和陳平。

當然了,盧綰和劉邦從相知相愛,到最後兩人互相猜忌,有盧綰這個人不夠聰明,不明白劉邦一片苦心的原因;也有劉邦因為當了皇帝以後,兩人等級的距離發生了很大變化,從而造成心的距離發生很大變化的原因。這也可以算是古代皇權社會的一種悲哀吧。

(參考資料:《史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