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張良先後輔佐過兩位君王,為何在滅秦戰爭後,沒有能力成為大功臣?

大家好,我們的老虎仔談歷史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漢高祖劉邦取天下以後,對張良張子房給予了很高的評價:

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也因為劉邦的評價,張良成為坐上了“漢初三傑”的頭把交椅,被後世尊稱為“謀聖”。

但實際上,張良在滅秦戰爭後曾先後輔佐過兩位君王,劉邦之外,張良還輔佐過韓王成,輔佐韓王成的那段日子,張良完全沒有“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的特殊能量。

項梁使良求韓成,立以為韓王。以良為韓申徒,與韓王將千餘人西略韓地,得數城,秦輒復取之,往來為遊兵潁川。

輔佐韓王成的日子裡,張良竟然只能做散兵遊勇,打下一座城池,轉眼就被秦兵又給奪回去了。為什麼苦讀了十年《太公兵法》的張良,在輔佐韓王成時的成績如此不堪呢?

原因是複雜的。

首先,很可能是因為,韓王成能力不行。

我們知道,魏王豹在楚懷王那裡借到幾千兵馬,就能連下魏地二十餘座城池,由此可見,魏王豹的能力很不一般,當然了,也從另一個側面證明了,楚軍的戰鬥力異常彪悍。

但是,到了韓王成這裡,雖然兵馬少了一點,但竟然連一座城池都沒法長久地佔據,就很說明問題了,說明韓王成打仗真是不行。

其次,很可能是因為,張良和韓王成錯過了復國的最佳時間。

我們注意到,張良之所以提出擁立公子成為韓王,就是因為楚、齊、魏、趙、燕都已復立,唯獨韓沒有復立。

為什麼韓國沒有被複立呢?

因為韓國小,因為韓國不重要,因為韓國的百姓並不想復立韓國。所以陳勝吳廣舉事時,才沒有人提出復立韓國。

而在其他五國皆已復立的情況下,秦軍的統帥章邯橫掃六國,銳不可當,秦軍的戰鬥力空前地提升,這時候再去復立韓國,已經不是什麼好時機了。

再次,《太公兵法》可能不是兵法之書,而是謀略之書。

有頃,父亦來,喜曰:“當如是。”出一編書,曰:“讀此則為王者師矣。後十年興。十三年孺子見我濟北,谷城山下黃石即我矣。”遂去,無他言,不復見。

據張良傳記中的這段記載,出示《太公兵法》的黃石公說,讀了《太公兵法》可以做“王者師”,並沒說可以做“王者將”,由此,我猜測,《太公兵法》絕非兵法,而是謀略之書。

再參看張良之後的人生經歷,我們會更加確信,其實張良是不懂軍事的,但特別精通謀略。如果《太公兵法》是兵法,張良就不會是軍師而應當是元帥了。

正因為《太公兵法》不是兵法,韓王成雖有賢名卻又不會打仗,所以不會打仗的張良和不會打仗的韓王成只能做散兵遊勇,最後因為會打仗的劉邦及時出現,韓王成才得以成功復國。

沛公之從雒陽南出轘轅,良引兵從沛公,下韓十餘城,擊破楊熊軍。沛公乃令韓王成留守陽翟,與良俱南,攻下宛,西入武關。

參考資料:《史記·留侯世家》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