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好男有毛不鞭春,好女有膘不看燈”,啥意思?古人的經驗之談

俗語就是民間百姓中流傳的通俗用語,往往用簡單的一句話就能以點概面地說出大道理,不像書面上的文字晦澀難懂,還需要詳盡地瞭解才明白所表達的含義,俗語都是用最質樸的語言、最簡潔明瞭的口語總結出來的經驗,包括文學、地理、人生、醫學等等,還有一些和節氣有關的俗語,方便人們日常生活和出行,或者表達具有某種意義的想法在裡面。

“好男有毛不鞭春,好女有膘不看燈”就是古人的經驗之談,這句俗語有濃厚的地方特色,今天我們就來說下這句俗語表達的是怎樣的意思,又道出怎樣的道理呢?

一、小語句大智慧

俗語之所以能夠廣泛流傳、代代相傳,其主要原因就是字數少,說起來也是朗朗上口,很容易讓人記住,畢竟在古代不像現代教育這樣普及,尋常百姓是根據平時觀察的現象,或者是親身的經歷而總結出來的人生經驗,並用最精練的口語表達出來,讓人一目瞭然、熟記於心。

兩淮馬裕家藏本的《俗語》中記載:“錄古今諺語及方言,並標出其原始出處。凡經史小學諸書,皆見援據。其採自說部者,並各注書名於其下。雖釋常言,而考證頗近於古。”

這本書中並沒有作者的姓名,推測是收集古往今來的俗語所著,這些俗語都是來自民間,而在古代民間大多都是以農耕家庭為主,勤勞的農民經過漫長的歲月,日積月累總結出自已一套獨特的生活經驗,或對人,或對事,淺顯易懂卻也道出人生的大智慧。

比如“拔出蘿蔔帶出泥”,這句俗語是典型的農耕生活寫實,把蘿蔔從田間拔出來的時候,必然會帶一些泥土在上面,但這句俗語的內在含義並不在於此,而是指在做事時不利索,引發了一系列的後序。

在當代“拔出蘿蔔帶出泥”也有牽連之意,喻指想要查實一件事情時,結果卻引出了其他的人或事,使事情的發展像滾雪球一樣越來越大,甚至難以收場。

可以說,很多俗語都不僅僅是字面的意思,還有更多的引申含義在裡面,用最精練的語言道出日常生活中的人或事,小小的語句滲透著大智慧,印證著文明發展中人類思維的進化,讓人們從中領悟到人生的哲理。

書面上的哲理遠不如生活中的俗語來得生動具體,相比文字上的晦澀難懂,俗語則是平民化、通俗化,更接地氣兒,更有人間煙火的味道,並且會根據地域的不同會有一定的地方特色在裡面,今天我們要說的就是這樣的俗語,“好男有毛不鞭春,好女有膘不看燈”,這其中是否有什麼具體含義嗎?

二、“好男有毛不鞭春”

“好男有毛不鞭春”這句俗語的“好男有毛”是比較容易理解的。在古代大多都是體力勞動者,身體強壯才能完成這些繁重的勞作,體毛旺盛的人說明身體健康,是個能幹活的男人,而體毛不多則視為體弱、不健康,稱不上“好男”,所以才說“好男有毛”。

“鞭春”是一個與時令節氣有關的季節性農耕風俗,據傳始於隋煬帝時期,隋煬帝屬牛,看到春季時耕牛勞作便下令讓耕牛休息百天,沒有牛耕地,田地荒蕪,農民敢怒不敢言,只能以鞭打耕牛洩憤。

久而久之便流傳下來成為一種風俗,稱為“鞭春”,寓意鼓勵農耕,希望能有好收成。但被鞭打的牛換成了紙牛或泥牛,在牛腹中塞滿五穀雜糧的種子,牛腹被抽打破後,看哪種農作物的種子先落地,就意味著哪種農作物會豐收。

清道光年間所著的《商河縣誌》中記載:“迎芒神,土牛入至縣衙大門外,土牛南向,芒神西向,安神完畢。立春日正時,備牲禮果品,各官偕芒神位前往三獻禮,至土牛前擊鼓者三,擊土牛者三,名鞭春,向芒神揖退。”

從史料中可以看出“鞭春”在古代是官方參與的比較重視的一種農耕風俗,會有豐盛的祭祀供品等食物,古代農民都比較貧苦,尤其遇到饑荒年代,吃不飽飯的農民更多,遇到這樣的祭祀場面都會去瘋搶食物飽腹,而家中條件較好的則不會去參加鞭春。

這樣我們就可以理解“好男有毛不鞭春”的意思了:好男人體毛重不去參加鞭春,寓意出色的男人身體健康、家境殷實,不會與貧苦之人一起去搶食物,引申來講,說明男子自力更生,不受嗟來之食,說明這樣的男人有志氣、有骨氣,是個成功的男人。

三、“好女有膘不看燈”

“好女有膘不看燈”這句話是很容易理解的,就是好的女人身上有膘不去看花燈,但為什麼這樣說,還要從古代的習俗講起。

自古以來對於美女的概念,除了唐朝以肥為美之外,其他朝代都是以體態輕盈、身姿窈窕為美,包括現代也是,前凸後翹、有線有條的女人才視為美女,甚至還有人偏愛骨感美女,相反,那些胖胖的女人、身上有膘的則很難吸引別人的眼球。

但為什麼在古代還要有“好女有膘”這一說法呢?其原因就是這句俗語流傳於古代的普通百姓之中。古代百姓大多都是農耕家庭,一輩子都在辛苦勞作,長期的體力勞動,營養又跟不上,普通人家都是面黃肌瘦的模樣,反觀那些條件好的百姓,吃的比較好才會心寬體胖。

因此,在古代“有膘”的女子都是家庭條件比較好的人家,在重男輕女的封建禮教束縛下,一個身體有膘的女子不但說明家庭條件好,還可以說明身體健康,當然可以稱為“好女”,實力證明一切,不能怪古人目光短淺,什麼樣的社會環境自然會有什麼樣的想法。

“看燈”是流傳至今的一種民間習俗,每逢元宵佳節都會掛燈籠增加喜慶,到處都洋溢著節日的氛圍,再加上熙熙攘攘的人群,顯得尤為熱鬧。在古代休閒娛樂活動較少,遇到元宵節都會出去看燈,圖個吉利。

但在古代這樣的節日氛圍對女子不是很“友好”,大家閨秀、名門望族、皇親貴胄這樣家庭中的女子是不能隨便出門的,“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平時不見人才是嫻良淑女。像看花燈這樣的熱鬧場面與她們無緣,如果去看燈接觸過多的陌生人則視為品行不端,這樣才有了“好女有膘不看燈”的說法。

小結

“好男有毛不鞭春,好女有膘不看燈”是古人的經驗之談,產生於田間百姓,這句俗語似乎與現代人有些“脫軌”,鞭春的習俗已經廢於民國初年,不看燈對於如今的女性來說是無稽之談,在男女平等的基礎上,有的女性在某方面更勝於男人。

只是我們要理解從中所表達的深層含義,做男人要有健康的身體和上進的心,而女人則要有自已的操守和道德底線。總之,要做一個身體健康、家庭和睦、事業有成的人,這樣的人才可以稱為“好男”、“好女”。

參考資料:《俗語》《商河縣誌》

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聯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