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盤點被宋徽宗寵信,導致北宋滅亡的六大奸臣,合稱“北宋六賊”

宋徽宗時期有六個他很寵信的大奸臣,這六人朝廟之上結黨營私、貪贓枉法、荒淫無度、排除異己,私下濫使職權以魚肉百姓為樂,將民間弄得烏煙瘴氣,滿目塗炭,是導致當時江南方臘起義和金國入侵中原並導致“靖康之恥”的罪魁禍首。這六人被稱為“北宋六賊”。我們來看看是哪六個奸臣:

蔡京

一、蔡京(1047年—1126年),字元長,北宋宰相、書法家,仙遊縣人。

蔡京於熙寧三年(1070年)登進士第,累任錢塘尉、舒州推官、起居郎、中書舍人、龍圖閣待制、開封知府。元豐八年(1085年),諫官說蔡京懷奸邪、壞法度,因此蔡京被貶到地方。紹聖初年(1094年),蔡京回到朝廷,任代理戶部尚書。

元符二年(1100年),宋哲宗駕崩,端王趙佶登基,是為宋徽宗。宋徽宗即位後,諫官彈劾蔡京與內侍交結,蔡京被貶。之後御史相繼上奏他的罪惡,蔡京被奪去官職,居住在杭州。之後童貫以供奉官的身份到江南訪求名家書畫、各種奇巧之物,在杭州住了幾個月,蔡京極力巴結他,日夜陪伴他,凡是蔡京畫的屏幛、扇帶等物,童貫每天都送到宮中,宋徽宗開始留意蔡京。宋徽宗於是起用蔡京為定州知州。

童貫

崇寧元年(1102年),宰相韓忠彥薦舉蔡京,於是蔡京任學士承旨。之後,韓忠彥被罷相,蔡京為尚書左丞,不久,蔡京取代曾布為右僕射,宋徽宗在延和殿召見他,並說想恢復先帝變法,蔡京叩頭謝恩,表示願效死力。崇寧二年(1103年)二月,蔡京遷任左僕射。

蔡京掌握大權後,鉗制天子,任用黨羽,重要的國事都由蔡京以及黨羽負責。蔡京在天下推行鹽鈔法,凡是舊鹽鈔都不使用,富商大賈一朝化為烏有,成為乞丐,更有甚者竟赴水或吊死。淮東提點刑獄章縡見此情景,於是上書說改鹽鈔法坑害百姓,蔡京大怒,免他的官;陷害章縡所有的兄弟。御史沈畸等因辦案不合蔡京意,有六人被捕或削官。陳正匯因上書觸犯蔡京被處黥刑並流放到海島。蔡京更是提拔童貫領節度使,控制兵權,用十倍價錢收買禁軍人心。他擅作威福,朝廷內外沒有人敢有異議。蔡京連續升官至司空,並被封為嘉國公。

隨著地位的提高,蔡京更加貪婪,他已領僕射的俸祿,又首創司空寄祿錢斂財,宋徽宗並不知道。崇寧五年(1106年),蔡京被提拔為司空、開府儀同三司、安遠軍節度使,改封為魏國公。蔡京還鼓勵宋徽宗奢侈享用,前代積累的財富被揮霍一空。崇寧五年(1106年),言官彈劾蔡京。蔡京免官為開府儀同三司、中太乙宮使。蔡京的黨羽暗中在宋徽宗面前推舉他,大觀元年(1107年),又拜他為左僕射。之後升為太尉,拜為太師。

大觀三年(1109年),臺諫官相繼彈劾蔡京,於是辭官退休,改封楚國公。太學生陳朝老上疏追究蔡京十四大罪狀,即:瀆上帝,罔君父,結奧援,輕爵祿,廣費用,變法度,妄製作,喜導諛,鉗臺諫,熾親黨,長奔兢,崇釋老,窮土木,矜遠略。請求把他流放到遠方。御史張克公上奏蔡京不軌不忠,共數十事。蔡京被貶為太子少保,杭州居住。

政和二年(1112年),蔡京被召回京師,仍為宰相,改封魯國公。不久蔡京改定官名,有的官員一身兼領十多種俸祿。蔡京造錢券百萬獻給宋徽宗,宋徽宗大喜。蔡京常對宋徽宗說,現今國家和樂富足,於是大興土木徭役,服役者不下四十萬。百姓民不聊生。又想擴大宮室規模以求恩寵,召童貫等五人。童貫等都聽命於他,他們各顯神通,爭相以堂皇奢侈為得意,使徽宗等更奢靡,修了更加華麗的宮殿。

蔡京的兒子們皆官至大學士,連蔡京家的僕人都有做大官的,宋徽宗也討厭蔡京。宣和二年(1120年),宋徽宗令蔡京辭官退休。宣和六年(1124年),憑藉朱勔的勢力,蔡京再度為相。蔡京此時已經老眼昏花不能辦事,政事都由他的小兒子處理。蔡眥恣意為奸,竊弄威權,立即用他的妻兄韓木呂為戶部侍郎。他們一起密謀,挑撥是非,陷害和驅逐朝士,建宣和庫式貢司,各地的金帛及庫藏,都被搜刮來充實它,作為天子的私財。不久,蔡眥被揭發,宋徽宗大怒,想流放他們,蔡京極力請求免他的罪,宋徽宗只令停他的俸養,但把韓木呂貶到黃州。不久,宋徽宗令蔡京辭官,蔡京不得已辭職。

朱勔

靖康元年(1126年),因金軍南下,宋徽宗禪位給宋欽宗,邊事日緊,蔡京舉家南下,逃避戰亂。天下士人認為蔡京是六賊之首,侍御史孫覿等開始上書極力陳述他的奸惡,於是蔡京以秘書監的身份管南京,連貶崇信、慶遠軍節度副使,衡州居住,又遷到韶、儋二州。走到潭州,蔡京去世,終年八十歲。蔡京有八子,蔡倏早死,蔡攸、蔡袺被誅,蔡眥被流放到白州死去,蔡鈃因娶公主沒受處罰,蔡京的其他兒子及孫子都分別被流放到邊遠的州郡。

二、童貫(1054年—1126年),字道夫,開封人,北宋權宦。“六賊”之一。

童貫少年時在宦官李憲門下。性情乖巧,善於揣度皇帝的意旨。宋徽宗即位,在杭州置金明局,搜刮書畫奇巧,童貫以供奉官的身份主管此事,開始和蔡京勾結。蔡京進京任官,得力於童貫。蔡京任宰相後,竭力推薦童貫率軍攻取青唐,於是宋徽宗命王厚為統帥,童貫為監軍。不久出兵交戰,收復四州,童貫升為景福殿使、襄州觀察使。不久,童貫為熙河蘭湟、秦鳳路經略安撫制置使,連續升官至武康軍節度使。討伐溪哥臧徵,收復積石軍、洮州,被加官為檢校司空。童貫恃功開始驕橫跋扈。

政和元年(1111年),童貫被封為檢校太尉,出使契丹。童貫使遼回來,權勢更大,握有朝廷內外軍政大權。於是請求出兵進駐夏國橫山,朝廷命他以太尉的身份為陝西、河東、河北宣撫使。不久,為開府儀同三司,籤書樞密院河西、北兩房。不到三年,他主管樞密院事。另外統領武信、武寧、護國、河東、山南東道、劍南東川等九鎮,為太傅、涇國公。當時人稱蔡京為公相,童貫為媼相。

童貫率軍深入河、隴,進攻西夏。派大將劉法攻取朔方,劉法認為不行,童貫逼劉法出擊,劉法不得已出塞,遇敵伏擊而死。劉法是西州名將,他的死使宋軍各部都震動恐懼。童貫隱瞞失敗,向朝廷報捷,百官入宮慶賀,都對他咬牙切齒,但不敢說什麼。童貫領軍期間,軍政全被破壞了。

政和元年(1111年),方臘在睦州起義,義軍威勢很大,改任童貫為江、浙、淮南宣撫使,立即率準備平燕之兵前去征討方臘。方臘起義的警報上奏到京師,王黼藏起來不報告皇上,義軍力量得以日益發展壯大。各地義軍都率眾響應起義,東南大震。宋徽宗才十分驚慌,趕緊派童貫、譚稹為宣撫制置使,率軍共十五萬前往東南。宋軍大敗方臘軍,收復了所有被義軍佔領的城池。宣和四年(1122年)三月,方臘餘部都被平滅。童貫因功遷為太師,改封為楚國公。

王黼

之後,宋金兩國結成海上之盟,協議金攻遼中京,而宋攻遼燕京。宋廷遣童貫二十萬軍隊北伐燕京,大敗而回,嚴重暴露宋兵的腐化,為後來的靖康之難埋下禍根。童貫乞求金兵代取燕京,以百萬貫錢贖燕京等空城而回,回京後說自己收復了燕京。不久,宋徽宗因童貫收復燕山有功,加封他為徐、豫兩國公。過了兩月,命他退休。第二年又起用他,領樞密院。宣和七年(1125年),宋徽宗遵宋神宗能收復全燕之地者賞以封地、給以王爵的遺訓,下詔封他為廣陽郡王。

同年,完顏宗翰南侵,金使勸童貫馬上割兩河之地向金人謝罪,童貫無以應對,逃回京城。此時,宋欽宗已即位,下詔親征,以童貫為東京留守,童貫沒接受而是同徽宗南逃。諫官、御史紛紛上奏童貫的罪惡。起初朝廷貶童貫為左衛上將軍,連續降官,謫為昭化軍節度副使,發配到英州、吉陽軍。之後朝廷又下詔歷數他十大罪狀,命監察御史張澄斬殺童貫。童貫被殺,他的頭被帶回京城懸首示眾。

三、王黼[fǔ](1079年—1126年),原名王甫,字將明,開封祥符(今屬河南開封)人,北宋末年奸臣、宰相。

王黼初名王甫,因與東漢宦官王甫同名,故皇帝賜名為王黼。王黼有口才,善於巧言獻媚。崇寧年間考中進士,調為相州司理參軍,之後何執中推薦他升為校書郎,又遷為符寶郎、左司諫。後來,張商英為宰相,王黼漸漸失寵,宋徽宗派使臣把玉環賞給在杭州的蔡京,王黼偵知此事後,逐條上奏讚揚蔡京所推行的政事,並攻擊張商英。蔡京再次任宰相,感激王黼幫助自己,就任命他為左諫議大夫、給事中、御史中丞。

王黼靠何執中得以進升,卻想除去何執中,讓蔡京專權,就上疏論奏何執中的二十條罪狀,宋徽宗不聽。不久王黼升為翰林學士。蔡京與鄭居中不合,王黼與鄭居中交好,蔡京生氣,就調他任戶部尚書,蔡京想以國家財用不足作為他的罪狀,但蔡京的計劃沒實現。王黼回來後任學士,遷為承旨。

王黼遭父喪辭官守孝,之後,朝廷重新起用他為宣和殿學士,宋徽宗賞他宅第昭德坊。原來的門下侍郎許將的住宅在左邊,王黼待梁師成像父親一樣,稱為恩府先生,憑梁師成的權勢,逼許將搬走,白天就趕走了許將全家。之後王黼被任命為尚書左丞、中書侍郎。宣和元年(1119年),任命為特進、少宰(右宰相)。他由通議大夫超晉八階,被任命為宰相,是大宋開國以來前所未有的。

梁師成

之後蔡京辭官,王黼得到相位後,他借位高權重,蒐羅很多子女玉帛享樂,和皇宮差不多。甚至搶奪其他官員之妾,還將官員流放。王黼升為少保、太宰(左宰相)。他請求設應奉局,自己兼任提領,中外錢財允許他隨便用,竭天下財力供應奉局的費用。官吏推測宋徽宗和王黼的意思,凡是四方水土所產的珍奇之物,都苛取於百姓,但進奉給宋徽宗的珍品不到十分之一,其餘的全歸王黼。

宣和二年(1120年),睦州方臘起義,王黼粉飾太平,不報告給宋徽宗,起義軍力量擴大,攻破了六郡。宋徽宗派童貫率秦地十萬大軍才平滅方臘。王黼仍因功轉為少傅,又升為少師。之後王黼與童貫蔡京在朝中爭權奪利。

王黼專門負責邊事。之後王黼蒐括百姓,得錢六千二百萬緡,竟然買了五六座空城來報捷。王黼率百官祝賀,宋徽宗解下玉帶賞給他,並升他為太傅,封為楚國公,允許他穿紫花袍;他的車馬、侍從等儀仗幾乎和親王相同。之後王黼想盡快收復燕京,接待金國使臣時,每次都在使館設宴,往往把皇家用的尚方錦繡、金玉、瑰寶擺設出來,來誇耀富有繁盛,於是金國更有侵略之心。王黼位至元宰,甚至陪宋徽宗在後宮取樂,親自表演,來取悅宋徽宗。

宋欽宗即位後,金兵攻入汴京,王黼不等詔命來,就帶著妻子兒女往東跑。皇上下詔貶他為崇信軍節度副使、籍沒他家。吳敏、李綱請求殺王黼,開封尹聶山就派武士殺了王黼,百姓取他的頭獻上。

四、梁師成(?~1126年),字守道,籍貫不詳。北宋末年奸臣,“六賊”之一。

梁師成聰慧狡黠,開始隸屬於書藝局。之後得以管理睿思殿文字外庫,負責出外傳道上旨。政和年間,受宋徽宗恩寵,逐漸遷為晉州觀察使、興德軍留後。之後梁師成被拜為節度使,並任中太一、神霄宮使。歷任護國、鎮東、河東三節度使,官至檢校太傅,被拜為太尉、開府儀同三司,調任淮南節度使。

當時中外泰寧,宋徽宗留意於禮文符瑞的事,梁師成善於逢迎,希望得到宋徽宗恩寵。宋徽宗因此提拔他為近臣,凡是皇帝詔令都出自他的手,他選那些擅長書法的小官練習模仿徽宗的字型,摻雜在詔書中頒佈,朝官不能辨別真偽。梁師成在廳堂放了很多書畫,請賓客參觀,看到符合己意的,就秘密提拔,執政、侍從也可由此而升任。王黼待梁師成如父,稱之“恩府先生”,即使蔡京父子對梁師成也要獻媚攀附,京城人視他為“隱相”,他兼任百十個官職。

宣和二年(1120年),王黼提出攻取燕雲十六州的計劃,梁師成開始還反對,最終還是贊同了,並推薦譚稹為宣撫使。平定燕山後,梁師成因功升為少保。之後更是廣收賄賂。梁師成貌似不善言談,但十分陰險,一有機會就會害人。李彥依靠梁師成到處蒐括民田,所到之處飛揚跋扈,監司、郡守不敢與之抗禮。

李彥

梁師成與王黼是鄰居,宋徽宗到王黼家,見他們交往十分密切,非常生氣,朱勔又因應奉局的事與王黼有矛盾,於是趁機攻擊王黼。宋徽宗罷去王黼相位,梁師成也因此遭貶。當時鄆王趙楷最得寵,有意奪太子位,梁師成竭力保護太子趙桓。靖康元年(1126年),太子趙桓即位,是為宋欽宗,當時寵臣多隨宋徽宗東下,梁師成因舊恩留在京城。於是太學生陳東、布衣張炳上書指斥梁師成。宋欽宗迫於公議,下詔歷數罪狀,貶梁師成為彰化軍節度副使。開封府衙吏押送他到貶所,走到八角鎮,把梁師成縊殺,抄沒家產。

五、朱勔 [miǎn] (1075—1126),蘇州(今江蘇蘇州)人。北宋奸臣,為“六賊”之一。

因父親朱衝諂事蔡京、童貫,父子都任有官職。 崇寧四年(1105年)十一月,朱勔奉迎宋徽宗,主持蘇州應奉局,專門搜求奇花異石,用船從淮河、汴河運入汴京,號稱“花石綱”。當時蘇州百姓家中只要有一木一石稍堪賞玩,朱勔就率領健卒直衝其家,往園囿花石貼上黃封條為標誌,就算是又蒐羅到一件御前貢物。百姓稍有怨言,則必冠之以“大不恭罪”,藉機敲詐勒索,普通人家往往被逼得賣兒鬻女,傾家蕩產,朱勔卻大發橫財。他以採辦花石為名,從庫府支取錢財,“每取以數十百萬計”,但進貢到東京的卻都是“豪奪漁取於民,毫髮不少償”。其他如掘墳毀屋貪贓受賄的事情不可勝數。

徽宗建中靖國年間,為修建景靈宮,下令到吳郡徵集太湖石四千六百塊。朱勔役使成千上萬的山民石匠和船戶水手,不論是危壁削崖,還是百丈深淵,都強令採取。太湖石經過長期的水蝕,佳品形成了瘦、漏、透、皺的特點,一些太湖石體量很大,這就給搬運帶來了難題。後來有人想了個辦法,用膠泥把石頭封住,再裹以巾麻載運,解決了這個問題。當時為運載花石,朱勔可任意抽調官、商用船,一度曾影響漕運。宣和五年(1123年),取得一巨型太湖石,高達四丈,載以鉅艦,以數千名縴夫,歷經數月,運到汴京,徽宗賜名曰“神運昭功石”,封“磐固侯”,朱勔也因此被擢升為威遠節度使。

因採辦花石綱有功,加之利用特權公開掠奪,朱勔成為擁有私人武裝的大官僚、大地主。最後抄家時,計有田莊十所,良田三十萬畝,歲收租課十萬多石。朱勔搜刮民脂民膏在蘇營造的同樂園,據稱園林之大,湖石之奇,堪稱江南第一。朱家也一門顯貴,並擁有衛隊數千人。東南一帶刺使、郡守多出於其門下,“頤指目攝,皆奔走聽命”,時人目之“東南小朝廷”。人民不堪其苦。由於朱勔動靜太大,東南民不聊生,最後連大奸臣蔡京也看不過眼,向徽宗皇帝講起“花石綱”擾民太甚。

公元1120 年10月,終於導致以“誅朱勔”為名的方臘起義,起義軍範圍涉及十八個州郡,攻佔縣城六使多個,一時威鎮東南。蘇州石生曾起兵響應。公元1121 年4月,遭受童貫所率的皇家衛戍部隊和駐守西北邊防的騎兵軍團的聯合鎮壓,方臘起義失敗。其後,朱勔又官復原職。

宣和七年(1125 年)10月,金兵包抄開封,宋徽宗趙佶匆忙讓位於宋欽宗趙桓,帶著蔡京、朱勔父子逃到鎮江,看來當時是想到蘇州朱勔老巢避難。後因金兵未克開封即退兵,蔡京等還朝,當時,朝野同聲要求誅殺“六賊”。宋欽宗只得削去朱勔父子官位,並將其流放,後又下詔中途處死,籍沒其家。訊息傳到蘇州後,積怨已久的人們衝進蘇家,把同樂園搶砸一空。

六、李彥,北宋太監,北宋六賊之一。

李彥是宦官,給事掖庭出身,後來,掌管後苑。宣和三年(1121年),大宦官楊戩死,李彥繼為大內總管,楊戩活著在位的時候主張蒐括土地,在他死後,李彥比他有過之而無不及,將他之前收括的土地全部併入了西城所,三萬四千多頃的土地從此間接的劃入了自己的勢力範圍內。他的做法讓百姓們從此流離失所,破產的人不計其數,李彥狠決毒辣的殺了上千個無辜的百姓,讓人們恨得牙癢癢。這種悲哀的現象直接可以看出李彥禍國殃民,他是導致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中的罪魁禍首。

李彥這種天怒人怨的做法讓各地或者英勇或者走投無路的人們紛紛展開起義,想要將這種人誅殺為百姓討回公道。太學生陳東說:“今日之事,蔡京壞亂於前,梁師成陰謀於後,李彥結怨於西北,朱勔結怨於東南,王黼、童貫又結怨於遼、金,創開邊釁。宜誅六賊,傳首四方,以謝天下”。宣和七年(1125年)十二月,朝廷詔罷西城所,將土地還予農家。宣和八年(1126年),宋欽宗趙桓賜死李彥。

歡迎關注我,看更多歷史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