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他是哈工大建築材料系熱處理專業的學生,沉迷於世界,最後毀了人生

每個人都是自己生命中的主角,在我們小的時候,身邊的人都圍繞著自己,讓自己感覺自己就是世界的中心,這個世界上少了自己就會變得一團糟,長大後才明白,其實我們都是普通人。這位高材生卻一直沉迷於自己的世界中,最後毀了自己的人生。

他就是劉漢清,出身貧苦,父母都是老實巴交的農民,希望他能多讀點書,將來找份好工作,所幸劉漢清天資聰穎,學習成績一直名列前茅,深得老師的喜愛。1980年,劉漢清以389。5的高分被哈工大建築材料系熱處理專業錄取。

當時的大學生非常稀少,所以能考上大學,是一份至高無上的榮耀,整個村子都覺得非常風光,在他上學那天,敲鑼打鼓放鞭炮將他送走,劉漢清也因此被稱為“天才”。大家都覺得劉漢清之後前途無量,以後肯定會有大出息,但之後的事又有誰能說得準呢?

大三時,劉漢清偶然看到了《哥德巴赫猜想》這篇文章,對他的觸動很大,尤其是陳景潤。1973年,陳景潤在《中國科學》發表了“1+2”詳細證明,被公認是對哥德巴赫猜想研究的重大貢獻。劉漢清覺得陳景潤能研究出來,他也可以,於是他一頭扎進了“數論”中,每天專心研究,已經到了痴迷的程度,甚至連飯都不吃。

他越研究就越覺得這其中奧妙無窮,而且堅信,自己做的一定要比陳景潤好,因此荒廢了學業,導致成績不斷下滑。老師勸他,如果想要研究,可以等到畢業,但現在是好好學習的時候,可是劉漢清無法放下,他覺得學業固然重要,但是他的興趣更加重要。

在大四的期末考試上,劉漢清多項科目掛科,無法拿到畢業證,只能退學,誰會相信曾經的天之驕子,會連大學畢業證都拿不到。因為沒有畢業證找不到工作,所以他回到了家鄉,回去後他依舊痴迷於數學,每天什麼也不做,全靠爸媽養活,村裡人對他議論紛紛,都說他好吃懶做,不務正業,這麼大了還讓父母養活,但是他也是研究出了一些成果的。

1989年,劉漢清寫了15頁紙的論文,並委託高中同學將他的論文翻譯成英文,上傳到網路。這引起了一位數學家的興趣,說是可以交流交流,劉漢清彷彿看到了希望,但是後來這位數學家便失去了訊息。1990年,劉漢清又找到了北京大學數學系教授潘承彪。

潘承彪對他有偏見,覺得他不可能研究出來什麼成果,所以隨便翻了幾頁之後,發現有幾個問題有些問題,對他說,這個地方未經證明,之後便揚長而去。劉漢清覺得潘承彪不理解他,這個地方根本就不用證明。大家都認為,劉漢清研究不出來什麼,再怎麼努力也沒用。

劉漢清一直和父母生活在一起,沒有成家,也沒有工作,父母覺得他開心就好,並未給他施加壓力。最後還是村裡的人看不下去,給他辦了低保,每個月有400塊錢的收入。雖然因為研究數學慘遭退學,又因為沒有文憑找不到工作,鑽研了30年也沒有結果,但是他表示,不會放棄,自己一定可以的。堅持是好事,但不應該不顧及父母和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