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鐵托治理時的南斯拉夫,昔日的巴爾幹之虎分解為6個國家. . .

雖然同屬於斯拉夫人,但是當時的南斯拉夫各個共和國之間,宗教和民族矛盾卻暗流湧動,只是依靠鐵托的個人威望,來維持表面的統一局面。

鐵托去世後,南斯拉夫各個加盟國紛紛獨立。在經歷了兩次解體後,昔日的“巴爾幹之虎”分解為6個國家。

鐵托治理時的南斯拉夫,曾經是經濟和軍事實力都很強大的紅色政權,可謂國家富強,人民富裕。

那麼,當初那些放著好日子不過,非得分家鬧搞獨立的共和國,獨立以後,日子過得怎樣呢?

一、曾經的“巴爾幹之虎”。

可以這麼說吧,在解體之前,當時的紅色陣營國家中,蘇聯是一哥,那南斯拉夫就是當之無愧的二哥。軍事和經濟水平,放眼世界,南斯拉夫都是相當強大的存在,令不少西方國家羨慕不已。

南斯拉夫當年的成功,和它正確的外交策略有很大關係。雖然南斯拉夫屬於紅色制度的國家,但鐵托奉行不結盟運動。既不加入蘇聯主導的華約,又不靠近美歐組織的北約。他們在東西方之間左右逢源,遊刃有餘,一門心思搞建設。

在上世紀七十年代,南斯拉夫就已經一躍成為東歐地區少有的發達國家,經濟和軍事力量稱霸東歐,有著“巴爾幹之虎”的稱號。

二、南斯拉夫的解體。

雖然南斯拉夫當年在政治上相對民主和開放,但各個共和國之間的民族矛盾卻一直都存在。鐵托執政期間的政治平衡和滲透融合,不僅沒有起到增進團結的效果,相反使矛盾衝突進一步加劇。

鐵托去世以後,長久以來多民族國家拼湊而成的弊端開始顯現,南斯拉夫內部各個民族、宗教、黨派矛盾不斷爆發,不可避免地走上了解體之路。

1992年,東歐劇變和蘇聯崩塌後,南斯拉夫也進行了第一次解體,分裂成5個獨立國家。前南斯拉夫主體國塞爾維亞和黑山,結為南聯盟共和國。

1999年科索沃戰爭之後,塞爾維亞的科索沃自治省,成為聯合國保護國。雖然法理上仍屬於塞爾維亞,但事實上也已經宣佈獨立。

2006年6月3日,黑山經過公投,宣佈脫離塞爾維亞獨立。曾經強大的南斯拉夫聯盟徹底土崩瓦解。

三、各國獨立後的現狀。

南斯拉夫解體後,由於所處的地理位置和經濟基礎不同,各個獨立共和國的發展狀況,也並不相同。

憑藉南斯拉夫時代打下的工業基礎,斯洛維尼亞獨立之後背靠歐盟,充分利用自身優勢,工業得以迅速騰飛,很快成為歐洲首屈一指的工業強國。在2。02萬平方公里的領土上,206萬國民創造了480億美元的GDP總量,國民人均產值2。3萬美元,遠遠領先於昔日的聯邦兄弟國。

克羅埃西亞也邁入了發達國家之列,經濟狀況僅次於斯洛維尼亞。這個國家人口417萬,領土面積5。659萬平方公里,GDP總量548億美元,人均產值1。3萬美元。雖然工業不如斯洛維尼亞,但旅遊等第三產業更加發達。

作為前南斯拉夫的主體國,塞爾維亞疆域最廣,人口最多,領土面積為8。83萬平方公里,人口1050萬。隨著黑山的獨立,塞爾維亞已經徹底淪為一個沒有出海口的內陸國,對外貿易嚴重受阻。同期GDP為414億美元,人均產值僅有5900美元。

黑山作為領土面積最小的前南斯拉夫加盟國,獨立之後,不僅加入了北約,還成為歐盟候選國。領土面積1。38萬平方公里,GDP43。74億美元,人均產值6701美元。比上不足,比下有餘。

馬其頓是南斯拉夫時期,最貧窮的加盟共和國。獨立之後也沒有起色,全國總人口208萬,領土面積2。57萬平方公里,GDP總量只有109億美元,人均GDP僅為5237美元,連斯洛維尼亞的四分之一都達不到。

可以看出,獨立後的前南斯拉夫各加盟共和國,經濟狀況排名和分裂前相比,基本上大同小異。過去富裕的現在仍然富得流油,過去貧窮的也依然揭不開鍋。而且因為相互間沒有了昔日兄弟國家之間的支援幫扶,這種差距必將進一步拉大。同時,因為軍事及經濟總量變小,這些國家在國際上也就再也沒有什麼發言權了。

(參考資料:《前南斯拉夫五國現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