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孝莊文太后:從皇太極到皇太極,歷經三個時代,她主持了清朝的事情

清朝初年,為了維護女真和蒙古兩族的友好關係,清廷有一項既定政策,也就是俗話說的“滿蒙聯姻”。這次,代表蒙古和女真一族的首領皇太極聯姻的就是大玉兒,即,後來的孝莊文太后。

她的一生可謂是跌宕起伏的傳奇。

在她十三歲時,被她的兄長吳克善送入宮中,封為莊妃。自此以後,大玉兒與這座紫禁城的關係就密不可分了。從皇太極,順治再到康熙,歷經三個時代,她主持了清朝的多項大事,真可謂是一位奇女子!

大玉兒在民間廣為流傳的一件事,就是“莊妃勸疇”:

據傳,1642年,清軍抓獲了明朝有名的封疆大臣,洪承疇。洪承疇若是歸順了清朝,對清朝來說有極大的好處。此時,一旦洪承疇歸順,以其的影響力,清朝招攬有才能之士,可以說,瓦解明朝統治的障礙又會被掃除一部分。

之後,皇太極命令手下人將洪承疇帶到盛京,下令讓已經歸降的漢臣勸降洪承疇。但是,洪承疇其人頗有幾分氣節,為人堅毅,“延頸承刀”,不願歸降。這就讓皇太極傷透了腦筋,愁容滿面。

大玉兒見此情況,提議讓她去勸服洪承疇。洪承疇其人剛正不阿,但是,卻有一個缺點,就是好美色。大玉兒扮成一個漢族侍女,進入關押洪承疇的地方,不提政治,只是安慰:“以壺承其唇”,親手為洪承疇喂下薑湯。

此時的洪承疇,從昔日的明朝重臣,指揮百萬軍隊的將軍淪落為異族的階下囚,心理落差有多大也就可想而知了。這時突然出現的漢族侍女,溫柔勸解,所以,短短几天便攻破了洪承疇的心防。

就這樣,大玉兒短短几天便取得了洪承疇的信任。看著時機成熟, 大玉兒向洪承疇挑明瞭自己的身份,指出了明朝朝廷的腐敗和黑暗,並且,表達了皇太極求賢若渴的心情。在大玉兒曉之以情,動之以理的勸解下,洪承疇終於放棄了無味的抵抗, 歸順了朝廷。

雖然這個故事廣為流傳,但是,並未在正史中有所記載,因此,此事的真實性尚且存在疑問,學術界尚有爭議。但我們中從可以看出,大玉兒對於政治活動的敏感性,這就說明,她的政治素養是極高的,於是,當重大政治事件發生的時候,大玉兒能夠很快地把握時機,掌控全域性。

那麼,多爾袞和大玉兒是什麼關係,能夠讓多爾袞放棄帝位,甘心輔佐順治帝呢?

歷史上一直存在著一種說法,叫做“太后下嫁攝政王”。也就是說,大玉兒為了保住順治帝的帝位,下嫁了攝政王多爾袞。這種改嫁的習俗在草原上很常見,但是,在當時的中原人民看來,這是不可理喻的。於是,也就引起了不少人的關注。

那麼,這種言論到底是真是假呢?學術界至今仍在探索。

支援這個言論的人認為證據有三:

其一、是明遺民張煌言寫的《建夷宮詞》,其中,有一首詩寫於順治七年。詩中描寫了慈寧宮中張燈結綵,舉辦了盛大的婚禮。當時慈寧宮中住的可不就是大玉兒,孝莊皇太后麼?那麼,就是說,這是大玉兒和多爾袞的婚禮,即表明了太后下嫁。

其二、是《東華錄》中所寫,多爾袞的罪狀中有一條就是自稱“皇父攝政王”,還經常進入皇宮內院,彷彿是在指責多爾袞與大玉兒私通,逼迫大玉兒下嫁。

其三、則是因為大玉兒死後留下的遺囑,是讓康熙不要把她和皇太極合葬,臨終前她囑咐康熙說:

“太宗山陵奉安已久,不可為我輕動,況且我心中也捨不得你們父子,就將我在你父親的孝陵附近擇地安葬。”

那麼,這是否也是側面證明大玉兒因為下嫁多爾袞而覺得無顏和皇太極合葬呢?

但是,不支援這種說法的人也有其理由:

其一、寫詩的那個人是明朝舊臣,對清朝懷有敵意,他寫的詩能當真嗎?所以,他肯定是要詆譭大玉兒啊。

其二、“皇父”這個稱呼,在古代就和“仲父”這些稱呼一樣,只是個尊稱。至於所謂的“皇宮內院”,多爾袞或許與后妃有私,但是,不一定就是大玉兒。

其三、就更離譜了,大玉兒不要求合葬是因為孝端皇后,且帝后不合葬是有舊例的。並且,綜上,並沒有一條同年的史證能夠證明,太后下嫁的,所以,此事純屬謠傳。

那麼,如果大玉兒並沒有下嫁多爾袞,她是如何防止多爾袞謀朝篡位的呢?

眾所周知多爾袞覬覦皇位已久,但是,冊封福臨一事是他在諸王面前提出的,所以,他難以出爾反爾。再加上,大玉兒敏銳的政治眼光,做出了正確的對策,這才保全了福臨的王位。

最終,根據她的遺願,靈樞沒有運往盛京與皇太極合葬,而是暫安在京東清東陵,並將孝莊生前居住的慈寧宮東王殿五間拆建於昌瑞山下,稱“暫安奉殿”停靈其中。直至雍正三年,才在暫安奉殿原處就地起建陵園,葬入地宮。

至此,大玉兒的棺材整整放了38年。

雖然,大玉兒雖已過世多年,但是,有關她的秘密,仍然值得眾人去探索。

參考資料:

『《孝莊皇太后與洪承疇多爾袞的恩怨糾葛》、《清史稿·列傳一·后妃》、《孝莊秘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