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古代死人為什麼要哭喪?福厚之地,雍容不迫,四合周顧,辨其主客。

福厚之地,雍容不迫,四合周顧,辨其主客。山欲其凝,水欲其澄。山來水回,逼貴豐財。——《青烏先生葬經》

古人對於身後事可謂是十分重視,不僅在殷商時期出現過人葬等殘暴習俗,在更早之前還有用生前最珍貴的物品陪葬的習俗。很多情況下甚至會出現賣身葬父母的情節,更不用說那些有地位的貴族了,那些極盡奢華的墓葬無不顯示出古人對於喪葬的重視。

喪葬的講究

在古代,人死之後,除了煞日外,都要哭喪。男主人嗚咽而涕,婦女還要邊哭邊唱,最好是哭得越大聲,越熱鬧越好。後來會有婦女團體專門進行這樣的合哭。除此之外,如果死去的是至親,還需要在家人死後為他們守孝。

不僅如此,古人的喪葬之地也有很大的講究。陰宅,對應陽宅,專門指安葬長輩的地方。陰宅的選擇地點十分講究。很多風水的內容大部分都是關於陰宅,也因此我們常常稱風水先生為葬師。曾經有人說:“邙山就是一座空心山。”原因就是邙山的風水太好了,很多貴族都葬在這裡。當挖得墓多了,裡面就空了。

不僅如此,古代還推出“三禮”(《周禮》,《儀禮》,《禮記》)和《孝經》來規範死後習俗。

古人在特定的地方還會設立宗廟,祭拜先祖。

窮秀才發現一處寶地,自盡於此,家族富貴八百年

潘從源是南宋時期的人,他窮極一生只考上了一個小秀才,在自己的崗位上也算是知足常樂。不過潘從源並不滿足於只做一個窮秀才,他認為他的兒子可以更有出息。為了保佑兒子,潘從源潛心研究風水,希望可以將自己葬在一處風水寶地,保佑家族興旺。

眼看著兒子就要參加科舉了,潘從源還是沒有找到一處風水寶地,就決定辭官回家。可是在路上,他發現了他夢寐以求的風水寶地。但是山高路遠,這塊地也不是他家的,為了將自己埋在這裡,他打算用自己的性命訛下這一塊地。於是,他將自己的計劃告訴兒子,耐不住父親的堅持,兒子最後不得已答應了。

潘從源買來一頭牛,將牛帶到稻田中破壞莊稼。被村民發現後,潘從源開始對村民大打出手。於是,就這樣,潘從源被人多勢眾的村民失手打死了。按照之前的謀劃,潘從源的兒子潘仝找來很多“群眾演員”,大傢伙來到村莊興師問罪。認為得罪了權貴的村民只得答應賠償那塊地給潘從源做墳墓。

緊接著,潘仝就在之後的科舉考試中高中狀元。後來還很受重用,當上內閣大學士。

潘家的後代也是人才輩出,發展越來越好。

潘仝是南宋有名的大臣,他的長子潘念官拜光祿大夫,八子潘毅當過皇室護衛都統,他的孫子潘任被封為大將軍,他還是南宋最後一任兵部尚書。明太祖朱元璋建國後,曾經下詔諡潘任“忠節”。此後,潘家的發展是越來越好。

現狀

現在,潘從源還是葬在那裡,潘家的兒女早就遍佈祖國各地,但是隻要是潘從源那一支的兒女,都知道自己先祖的故事。潘從源的墓地一直就在那裡,接受後來子孫們的供奉。潘家還稱這是“狀元家山”。這就是“有緣得地,以死求發”的典故由來。

不僅僅是潘家歷代相傳這個故事,這個故事在很多史料中也有明確記載。這就使得這個故事愈發帶有神秘色彩。潘家的長盛真的和這個祖墳的位置有關嗎?風水這種東西,信則有,不信則無。

結論

關於潘家的發跡,其實我們可以看到的是祖輩潘從源渴望光耀門楣的決心。這樣培養出來的兒子怎麼會沒有出息?祖輩付出了這樣的代價,後代又怎麼可能不努力呢?埋葬地的選擇只是表面,真正的使潘家發達的是那祖祖輩輩堅定傳下來的要光耀門楣的決心。

這樣的信念越堅定,成功的機率就越大。不然,那些一擲千金尋找風水寶地的貴族們為什麼會走向沒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