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千丘生·千丘說】第2丘老照片裡的萬千世相,距今已有一百多年!

良田千丘,

看見人性生長,

看見有趣有料有文化的故事……

作文如作田,一丘一丘來……

【千丘生·千丘說】

第2丘

老照片裡的萬千世相(上)

你家珍藏最早的照片是哪一張?

照片裡的故事,你真心知曉嗎?

——- 不知曉也沒關係,

它可能太久遠,或已不屬於你的記憶。

我家現藏最早的照片,距今已有一百多年

這是我家現藏最早的照片,距今已有一百多年。

照片上的人幾近作古,人與事歸於塵土歸於迷。

老照片有些滄桑。特殊年代裡,為了保護它,我的祖父和父親用油布包裹好,先後藏到堂屋地下、樑上、灶壁、屋後城牆裡、甚至茅廁踏板下。水湮、煙燻、蟲蝕、人掠,竟然奇蹟般儲存至今。

如此敝帚自珍的老照片,相較於人類程序史,的確沒有重大的文獻意義和社會價值;但對於割捨不斷的家族血脈與親情,顯然彌足珍貴。

我家是湘西田氏大家族“紫荊堂”一脈,堂聯:宦流齊國勳臣邑,世守沱江宰相家。我們這一支曾稱“官府田”,宋代御賜十個字輩:祖、宗、慶、興、應、景、儒、茂、仁、宏。

田氏紫荊堂

“紫荊堂”堂聯

扯遠一點,再拉近一點,我的家族世系可簡要表述為:

黃帝(姬軒轅,一世)……舜帝(姚重華,十世)……媯滿(陳國侯,四十三世)……田完(奔齊易姓,五十三世)……田和(田氏代齊,六十二世)……

戰國亂,齊滅。本支田氏於秦漢之際,由齊先後遷至汾陽雁門、京兆藍田。隋開皇二年(582年),田和第三十九代孫田宗顯奉詔由長安入黔為太守,宗顯公成為如今湘、黔、渝、鄂、川等地田姓共祖,史稱“入黔田氏一世祖”。

自一世祖,而至我子,又經四十六世:

田宗顯(一世祖)……田應階(始居湘西鳳凰縣茶田砂羅寨,三十世)……田應能(四十世)—— 田景灝(高祖父)—— 田博儒(曾祖父)—— 田茂榮(祖父)—— 田仁麒(父)—— 田宏輝(我本人)—— 田俎豆(我子,四十六世)。

我所能見到真實影像的祖輩中,最遠的要屬我的曾祖父田博儒(“儒”字輩常把“儒”字放名字最後,不知何故)。這張老照片上,立於最右邊的就是我的曾祖父。旁邊是他舅父的兒子徐世元,當時在貴州一所大學堂任職。再旁邊是曾祖父的姐姐,已經看不清容顏了。其餘都是徐世元的家眷。

照片拍攝的大致背景是:曾祖父受去世不久的母親之託,攜信物遺囑,從湖南去貴陽,約上遠嫁貴州的姐姐一道探望孃舅家,然後與表弟及家人拍了這張合影。

那時,遠方親戚間走動一次十分不易。那麼,這張照片裡為何沒有孃舅家的長輩和其他人?當時是否還拍了別的合影?表親間的敘舊涉及哪些社會時事與家庭瑣事?……

哪怕有當事人的努力回憶,也不一定能還原那如煙往事,更何況當事人早已遠離塵世。面對老照片,所有的猜測只能淪為不得而知的迷團。

口耳相傳中,似有孃舅家強烈建議曾祖父舉家搬到貴陽去住,並想讓我的祖父繼承徐世元的弟弟徐世敬(無嗣)的家業,但最終都沒有達成意願。

歲月淹留,人事代謝。此後,再無徐家半點訊息。

照片(背面字跡已模糊

曾祖父田博儒,字“廣生”,自幼學文習武,家教良好。聽說他在光緒下詔“停科舉,辦學堂”之前,就經過嚴格的科考,成為廩生(一等秀才)。

曾祖父在他的父親去世後,即隨其母遷居到距離湘黔邊境十餘公里的鳳凰縣篤信鄉(後改為新場鄉),因為他在那裡謀得一份守國庫的差事。“守國庫”是鄉里人的慣常叫法,其實就是擔任管理公家糧倉的官吏。

曾祖父本有很好的仕途去向,卻由於他的母親不知何故的家訓教誨,有條件卻沒去新式學堂深造,更沒去外面闖蕩,而始終安於一隅,甘願做個鄉間小吏。

曾祖父後來娶本村付家大院的付氏為妻,家室徹底穩固下來。

農業時代,民以食為天,管理糧倉也還算個清閒又富足、安穩少風險的好差事。忠於本職的曾祖父,莫非參透了“慾壑難填、知足常樂”?

曾祖父富裕自在了大半輩子,後來不得不置身歷史洪流,應對各種不期而至的狂風暴雨。“三年困難時期”的一九六○年農曆三月,帶著極度的飢餓感,曾祖父在家中與世長辭,享年71歲。

老照片上的曾祖父大耳富態,精氣安然。可他一定始料未及,自己有朝一日會以何種方式作別這個屬於任何人、卻也不屬於任何人的紛繁而又寂寥的世界……

田氏圖騰

喜歡本文,請轉發分享;

看更多文章,請關注本號!

作者簡介:千丘生,本名田宏輝,土家族,作家、編劇、影音出品人。本職藝術總監,置身廣電傳媒與文化傳播。迴歸個性寫作,原創《千丘說》系列,說點有趣有料有文化的故事,以見天地、眾生。

歡迎持續關注千丘生的“千丘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