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杜月笙的五姨太,如果她們沒有去世,她們的結局會不會不一樣. . .

“上海土皇帝”杜月笙去世後,杜公館瞬間分崩瓦解,妻妾兒女東奔西走互不理睬。

其實早在杜月笙還活著的時候,姨太太們就已經心照不宣的減少來往,以往杜月笙還能下地吃飯的時候大家都還碰個面,後來杜月笙身體越來越差開始在房裡吃飯,姨太太們索性見都不見,關係岌岌可危。

這杜月笙前腳分完遺產去世,後腳人就散沒了。

要說其他幾位太太有錢有子,人老了卻還有個照應,這五姨太孟小冬膝下無子,孤苦伶仃一個人,沒了杜月笙就沒了依靠,又在人生地不熟的香港,她是怎麼謀生的?

若以一個女人的角度來看杜月笙的一生,最愛的人是誰,那無疑是孟小冬。

從杜月笙和孟小冬結婚這件事來看,他是心疼這個女人的。

1945年,杜月笙移居香港,心中卻一直惦念著孟小冬的情況。

杜對孟的情愫可以追溯到二十年前,但天生傲骨的孟小冬年輕時自不肯做妾,選擇嫁給梅蘭芳,所以對杜月笙來說兩人一直是君子之交。

但杜月笙對她的關注一直未減少,在第二年反滬時,一直寫信催孟小冬南下。

原本孟小冬與杜月笙的四太太姚玉蘭就是閨中好友,許久沒見甚是想念,也不再推脫杜月笙的邀請,來到杜公館與其團聚。

而在這此前,孤身一人的孟小冬一直倔強地堅持在北平,為自己的藝術追求奮鬥。

來到杜公館,姚玉蘭與杜月笙的關懷,再次讓她感受到了溫暖。

那顆被梅蘭芳傷透的心,再次受到了安撫。

1949年,杜月笙一家遷居香港。原本在杜家沉默寡言,一心照顧躺在病榻上的杜月笙的孟小冬突然說了一句話:我跟著去,算丫頭呢還是算女朋友呀。

此時被病痛折磨得連床都下不了的杜月笙,說要和孟小冬結婚。

1950年的一天,杜月笙被人攙扶下床,和孟小冬完成了結婚儀式。

這個一直沉默、冷漠的女人,臉上第一次出現了笑容。

孤苦伶仃半生的孟小冬,找到了家的歸屬,即使這個家,已經千瘡百孔。

1951年,杜月笙大限將至,進行財產分配。

當年在舊上海叱吒風雲的大佬,終其一生留下的錢財,也不過枕頭下一直壓著的7千美金和銀行中的10萬美金。

枕頭下的七千美金,分給孟小冬三千美金,三夫人孫佩豪和長子杜維藩各兩千美金。

十萬美金,孟小冬分到兩萬美金,加上之前的三千,孟小冬得到遺產兩萬三千美金。

無兒無女,嫁進來不到一年的孟小冬,拿到了5分之一的遺產,杜月笙對她情至意盡。

但很多人詬病孟小冬,認為她在拿到遺產後說的那句:“這怎麼夠……”令人心寒、不懂知足。甚至認為她嫁給杜月笙,就是為了分遺產。

堂堂一代“東皇”,竟然落魄到這種地步,為了蹭人家產而委屈自己?

都是笑話,若想要錢,孟小冬與梅蘭芳結婚時可以選擇大筆數的錢,但她公然登報與梅蘭芳劃清界限,甚至見都不見他一面。而這句“這怎麼夠”只不過是孟小冬直率性格的體現。

孟小冬對杜月笙,是帶著情義的,杜月笙對她的關心,使她那顆萬年冰封的心融化了。

杜月笙也知道孟小冬的苦,他曾對自己最信賴的弟子陸京士說:“只有媽咪最苦!”

分完家產沒幾天,杜月笙去世。

孟小冬搬家到使館大廈。

她性子孤傲,沒有工作,也不再登臺演出,沒有收入只能吃老本。

但是收了幾位弟子傳承餘派藝術,也算是生活下去的動力。但這一切也都和金錢不沾邊。

後來孫養龍編寫《談餘叔巖》,需要孟小冬的幫助,孟小冬全程無償協助,幾十萬的稿費分文未拿。

後來又有人找她拍電影錄唱片,報酬為一百萬港幣,孟小冬思量前後也婉拒了,雖然她也贊同拍電影發揚國劇精神,但是由於排練問題未達成協議,所以不了了之。

就這樣,孟小冬毫不留戀的失去了很多次賺錢的機會,一直孤傲的活著。

直到十幾年後,孟小冬與姚玉蘭再次聯絡,受姚玉蘭邀請前去臺灣生活,安度晚年。

1967年9月11日,孟小冬搭輪船離開香港,趕赴臺北。

在臺灣,與好姐妹姚玉蘭想見,更有杜美霞每日陪伴她聊天、散步、喝茶,讓孟小冬感受到了膝下有之的天倫之樂。

1977年5月26日,梨園冬皇與世長辭,享年70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