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寶雞青銅器博物院為何能成為一個地方博物館?它的歷史價值是什麼?

作為一個地方博物館,寶雞青銅器博物院的發展是很迅速的。它的前身是歷史文物陳列室,成立於1956年。直到1963年時,它還沒有一件青銅器。但是在2010年便更名為現在的名字,並於2017年晉級為第三批國家一級博物館。

之所以能有如此迅猛的突破,與陝西寶雞獲得的歷史饋贈是分不開的。此地孕育了西周文明,西漢宣帝神爵四年開始,寶雞地區的扶風縣就有青銅器出土的記錄。此後兩千多年,歷代不絕,出土青銅器的數量數以萬計。特別是在上世紀七十年代以來,茹家莊遺址、岐山董家村西周青銅器窖藏、扶風莊白一號西周青銅器窖藏以及眉縣楊家村西周青銅器窖藏的發現,更是有著其它地區難以匹敵的優勢。

即便是零零碎碎的發現,也常常有著令人羨慕的成果,西周厲王胡簋的面世就是如此。那是在1978年5月,扶風縣法門公社的社員為了挖掘水塘,一直工作到深夜。推土機作業時,突然被阻擋了,不能前進。駕駛員還以為是大石頭,不以為意,繼續加大油門,結果只聽到一聲巨響,火星四射。

駕駛員這才慌了神,連忙下來察看。利用推土機的燈光,發現前面是一件古拙的青銅器,這就是西周胡簋的發現過程。

所謂簋,原本是一種食具,後來發展成為禮器。而且,簋一般是與鼎配合使用,它的外形特點是敞口束頸、鼓腹雙耳,地位非常重要。《禮記?玉藻》中記載,簋是偶數存在的,地位越高的人,擁有的鼎和簋更多。天子九鼎八簋,諸侯七鼎六簋,卿大夫五鼎四簋,士使用三鼎二簋。

陝西寶雞扶風發現的這件青銅簋,形制就十分龐大,它的底座是古樸厚重的方形,圓圓的腹部十分飽滿,圈足較高,兩隻附耳之上有著鳳鳥的圖案。它重達60公斤,在青銅簋之中已經是佼佼者了,商周諸簋,以此最重最大,所以被稱為“簋王”。

為何認定是西周厲王時期的呢?這是因為在它的內壁之上,有著內有銘文12行124字:

王曰:“有餘隹小子,餘亡康晝夜, 坙雝先王,用配皇天。簧黹朕心,墜於亖方。肆餘以士獻民,爯盩先王宗室。” ?乍將彝寶簋,用康惠朕皇文剌且考,其各歬文人,其瀕才帝廷陟降,貈皇帝大魯令,用[素令]保我家、朕立、?身。阤阤降餘多福,憲宇慕遠猷。?其萬年,將實朕多御,用賁壽,匃永令,畯才立,乍疐才下。隹王十又二祀。

銘文中反覆出現的?,其實就是周厲王,又因為周厲王名叫姬胡,所以此簋又被稱為?簋、胡簋。銘文是周厲王在祭祀先祖是做的祝詞,其實就是他的施政綱領。周厲王表示自己晝夜經營先王的事業,以配皇天后土的恩德。同時,他也將任用義土獻民,特獻此簋給宗廟,希望能保佑自己多福、長壽和智慧。

這篇銘文,雖然是自我誇耀之作,但也讓史學界深思。在歷史上,周厲王的名氣可不怎麼好,他以強硬手段禁止國人提意見,使得百姓道路以目,這也造就了“防民之口甚於防川”的成語。同時,因為施政不當,導致了國人暴動,被迫流亡,也讓周王朝進一步衰落。

在古代史家筆下,周厲王往往被當作夏桀、商紂、周幽那樣的昏君看待。但是,細想起來,周厲王和他們實在有著太多的區別。那些昏君荒淫好色,任用小人都有實據,但周厲王到底寵幸過哪位女子,做過什麼大奸大惡之事,卻語焉不詳。

事實上,周厲王接收的王朝,已經是積重難返之勢。為了振興王室,他抓住“專利”和農業,這相當於從既得利益的貴族手中要回財富。另外,他廢除了周、召二公“世為卿士”的慣例,大膽任用經濟、軍事上有專長的榮夷公和虢公長父,這也被貴族大做文章,認為他不用“舊章舊臣”, 不知道誰做輔佐,不知誰做公卿。

所以,現在也有專家認為,周厲王實際上是一名改革家。他以巨大的勇氣實行變革,期望帶領周王朝破局,但因為經驗不足,得罪的利益群體太多,最終慘遭失敗。胡簋是他的自作器,也是那段歷史的見證,只不過真相到底怎樣,也許已經深埋在歷史長河之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