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農婦苦練20年書法,卻被書法專家全盤否定,蘿蔔青菜各有所愛!

“把自己交給他人的眼光去評判,正是產生不安和懷疑的根據。”——米蘭·昆德拉《生活在別處》

書法是一種行走的藝術,想要把書法練好練精通,對於當代人來說也是非常不容易的。有很多人一輩子都在與書法打交道,並且與它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今天要說到的就是這樣一位苦練二十年的農村婦女。她的精神不得不說值得每個人學習,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書法遭到全盤否定?

僅因一個簡簡單單的書法愛好自己獨自苦練了二十年,她就是地道而又淳樸的

農村婦女李豔紅

,在別人的眼裡,這是一種奇怪的舉動,更是對此表示不理解。然而這並沒有讓李紅豔放棄她苦練的書法,直到近年來她被一些書法藝術家發現。自此以後,大家開始對她所練的書法藝術性展開了激烈的討論。

為何農婦苦練書法卻被引起如此之大的爭議

?誰能想到自己苦練二十年的書法,被一夜之間全盤否定。

苦練了二十年的柳體書法,李豔紅表示自己對於書法的喜愛不容懷疑,她總在一點一點的學習,不斷改進,就此李豔紅也不怕被世人否定,她堅持自己的愛好,同時也表示接受大家的評判。

她也很想知道自己是出現了哪些問題?讓別人有了否定她的機會。伴隨著這樣的議論,李豔紅便想了是不是因為自己不夠有名氣,以至於沒有市場讓她在書法界中有一片立足之地。

對於李豔紅的想法與說法,關注此事的網友大部分表示贊同,對此引發了深深的思考。但是有句古話說到

"凡是都是具有兩面性的"。

一方面是對李豔紅苦練書法的認同,說她的書法有了書法家的風範;另一方面也就是大家對李豔紅書法的懷疑了。對於這樣的說法,就像俗話說

"蘿蔔青菜各有所愛",

每個人喜歡的都不一樣,不能夠做到統一。

大家對待一件事情的態度各有不同,自然看法也有所不同,李豔紅的柳體書法究竟怎麼樣?一時半會大家是說不清楚的,兩種說法也只能從中片面的看出,不能以此去評判,這實不屬於明智之舉。對於劉豔紅的柳體書法,究竟是什麼樣子的?書法之間的“較量”。

可以來看看李豔紅之前所寫所練的柳體書法。仔細對比,

李豔紅的字龍飛鳳舞,

字型乾乾淨淨規規矩矩,每一筆蒼勁有力,讓人看的很舒服,這樣的字型也顯得每一筆恰到好處不多不少。

再來看看字與字結構間隙也工工整整,毫無違和感,讓人看起來乾淨利落,不脫離帶水。

那為何這樣的字卻不被世人認可呢?

在看過李豔紅寫的柳體書法後,很多網友對她書法的拍手叫絕,並對她苦練二十年書法這樣的毅力感到敬佩,這樣的一手好字,真是有著柳體書法的韻味。

即便得到了廣大網友的贊同,但是在某些專家眼裡,他們依舊覺得李豔紅的書法不值一提,

甚至產生全盤否決:字型結構錯誤,連醜書大師都不如。

為何會對李豔紅的字產她生如此之大的不贊同呢?

原來是因為這些專家覺得她的字毫無藝術美感可言,並且沒有達到那種柳體書法的藝術境界,

只能說李豔紅的書法只能算得上一種欣賞性的美體書法

,僅供欣賞而已,要說到是專業水平的柳體書法那還是遠遠不夠的。

像那些具有專業水平的專業級書法家都是透過長久時間進行週而復始的練習,

進而一步一步的慢慢寫出來,和李豔紅相比這過程並沒有什麼獨特的地方。

然而最重要的就是她的字有一個看似不重要卻是必不缺少的一部分,那就是每個字在大家看來是那麼的整齊無比,但所寫的字型結構卻被完完全全的打亂了,因此從整體來看就是她的字型雖然很好看都是缺乏藝術書法的美感。

究竟是什麼使得書法藝術被埋沒?

人的本身決定藝術的價值。

說到這,看得出李豔紅的柳體書法功底是很好的,在這其中就像之前她自己說的,

是否因為自己沒有市場而得不到認可

,這也的確是個真實的問題。比如現在的書法藝術市場中大多數都是醜書滿天飛,反而勤勤懇懇、認真寫書法的人會沒有人欣賞。

這就好比現在的明星效應,名人的字畫只會越來越貴,相反那些不知名的書法家或者自學者只能在這書法界中混吃一樣,

總結來說就是人的本身決定了書法藝術的價值。

俗話說高手在民間,但就

像千里馬遇不到伯樂一樣,

即便有再好的才華也不能被專家賞識,在如今的社會上,沒有什麼公平競爭可言,更沒有一個公平的書法競爭的市場。

所以說

柳體書法專家對於李豔紅的點評也沒有什麼實質性的錯誤,錯也就是錯他們站在了在當今這個社會市場來評價。

所以到底是因為她沒有名氣,還是因為沒有書法市場,連一個醜書大師也算不上,柳體書法自然而然也不被看好?還是因為她的柳體書法書寫僅僅只表達了其書法的形態,並沒有從中體現出柳體書法的精神。

文化也需要創新,不同的書法書寫也會有不同的美。

很多網友也是因為李豔紅堅持不懈練習柳體書法的精神,表示要以李豔紅為榜樣,開始練習書法。

書法雖然只是個興趣愛好,但是透過書法的藝術美,把這個傳統藝術發揚光大,推廣給越來越多的人,而不是讓它高高在上的

"供起來",

應讓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書法,把書法這門中華傳統文化藝術傳承下去。

文/朱竟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