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漢末三國最神秘的小人物,因殺害曹操的父親而出名,最終結局成迷

文|格瓦拉同志

漢末三國是一個超級亂世,同時也是一個奇人異士輩出的時代,其中張闓便頗具傳奇性,堪稱當時最神秘的小人物。雖然只是一個微不足道的角色,但張闓卻因殺害曹操的父親而聞名,而此後引發的一連串風波,使得三國大戲由此漸進高潮。那麼,張闓是何許人也?他為何要殺害曹操的父親?其最終的結局如何?

徐州牧陶謙

關於張闓的籍貫、生年、出身及早期的經歷,正史記載闕如,我們只知道他本是青徐黃巾軍將領,戰敗後被迫投降徐州牧陶謙,並在他的手下擔任都尉之職。張闓雖然接受招安,但骨子裡依舊是個心懷反覆、喜歡作亂的奸徒,一旦形勢有變,還是會做一番“大事業”。機會說來就來,陶謙一個善意舉動,竟然給張闓提供了改變命運的絕佳機會。

按照《三國演義》的說法,曹操出任兗州牧後,陶謙為了討好他,便派部將張闓率領500名士兵,把寄居在境內的曹嵩(曹操的父親)一家護送到東郡。途中,張闓等人因大雨被迫投宿寺院,曹嵩一家人住進寬敞暖和的房間,但士兵們卻被迫在雨中值守,難免會心生怨憤。張闓見狀,便唆使士兵殺死曹嵩一家,劫去他們的財物,然後一把火燒燬寺廟,攜財率軍投奔淮南軍閥袁術。

張闓因殺害曹操的父親而聞名

正史的記載跟演義大同小異,也把曹嵩之死歸罪於張闓,但認為後者作案的直接動機是貪圖曹家的萬貫家財,而並非出於遭受不公正待遇之後的怨憤。(“太祖迎嵩,輜重百餘兩。陶謙遣都尉張闓將騎二百衛送,闓於泰山華、費間殺嵩,取財物,因奔淮南。”見《三國志·卷一》注引《吳書》)。

雖然殺害曹嵩一家的元兇是張闓,跟陶謙沒有任何關係,但曹操自此卻把陶謙視作不共戴天的仇人,並把刻骨的仇恨發洩在徐州無辜百姓的身上。初平四年(193年),曹操起兵討伐陶謙,所到之處都以屠城作為報復,死於其手的徐州百姓多達數十萬,被拋入河中的浮屍數量之多,竟然讓泗水無法流動(“凡殺男女數十萬人,雞犬無餘,泗水為之不流。”見《後漢書·卷七十三》)。

曹操將張闓、陶謙恨之入骨

曹操的暴行不僅激起徐州民眾的憤慨,連他的部下張邈、陳宮都深感失望,最終選擇背叛並迎奉呂布為主公。此後,曹操與呂布長期在兗州、徐州一帶鏖戰,而在此期間,袁紹迅速發展成為天下最後實力的軍閥,併為數年後與曹操決裂埋下伏筆,而劉備、孫策兄弟也不斷崛起。三國大戲至此漸進高潮,追根溯源,張闓的關鍵作用不容忽視。

在演義中,張闓投奔袁術後的便彷彿“人間蒸發”一般,再沒有關於他的任何記載,但在正史中卻有進一步的說明。原來,張闓歸順後頗受袁術的賞識,不久便被授予刺殺陳王劉寵(注:陳王國國都在陳縣,即今河南淮陽縣,首封之君是東漢明帝之子劉羨,前後共傳五世、124年)和陳國國相駱俊的任務。

漢獻帝

劉寵是漢明帝的玄孫,陳敬王劉羨的曾孫,按照輩分論是漢獻帝的堂叔祖父,不晚於漢靈帝時期繼承陳王之位。劉寵雖然是個王爺,但身上卻毫無皇族們慣有的驕墮放縱的習氣,不僅勇武過人、箭術精準,而且胸懷大志、謀略出眾,目睹漢末種種衰敗混亂之象,慨然有澄清宇內、振興漢朝的志向。

黃巾軍作亂期間,劉寵以保境安民為旗號,在國內徵募大量計程車兵,同時又招徠境外流民,用資財來賑濟他們。由於當時的陳國局勢穩定、國富兵強,所以到這裡避難的流民竟有十餘萬人,使劉寵的實力大增。國賊董卓上臺後,劉寵舉兵響應以袁紹為盟主的關東討逆聯軍,率領軍隊屯駐在陽夏,並自稱輔漢大將軍。但不久,關東聯軍發生內訌,“勤王”一事就此流產,勢單力薄的劉寵也被迫撤軍。

劉寵曾率軍討伐董卓

劉寵雖然沒有完成振興漢朝的願望,但他的名聲卻因此遠播四海,而其強大的實力也難免會引起周邊大軍閥的嫉妒、敵視。為了削弱劉寵的力量,建安二年(197年),當時已經僭號稱帝的淮南軍閥袁術以徵取“貢賦”為名,要求陳王國向他提供大量的糧草,陳王劉寵和國相駱俊對此不僅嚴詞拒絕,而且還譴責袁術僭號自立的舉動,把他罵的狗血淋頭。

袁術既憤恨於劉寵的強硬,又忌憚於他的實力,自知單憑武力恐怕難以解決問題,於是決定採用陰謀詭計來除掉他。為此,袁術派遣張闓為使者,打著跟陳國修好的旗號出使,卻在暗地裡授意他刺殺劉寵。張闓“不辱使命”,在拜謁陳王劉寵、國相駱俊的宴會上對他們極盡謙恭之能事,並利用二人鬆懈之際將他們刺死(詳情見《後漢書·陳王寵傳》注引謝承《後漢書》)。

袁術

張闓雖然順利地完成任務,但此舉卻令舉國譁然,並招致朝廷和諸侯們對袁術的一致譴責,真可謂得不償失。此後,張闓的名字在史書中再沒有出現過,至於其結局,無非有被袁術當做“替罪羊”殺死和逃亡兩種可能,但無論哪一種,都因為沒有明確記載,便成了一樁“無頭迷案”。

史料來源:《後漢書》、《三國志》、《資治通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