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王德勝:五尺掃帚譜寫奉獻之歌

“鈴鈴鈴……”隨著一陣急促的電話鈴聲響起,王德勝立即整裝待發,準備同綜合執法人員一同清整馬路邊的小攤小販,清理雜物。此時,已經是19點,大多數人已經下班回家,而王德勝在忙碌完一天的掃保工作後依然堅守在崗位上。31年來,他兢兢業業地奮鬥在清掃保潔工作崗位,用辛勤的汗水和勤勞的雙手為和平創造出潔淨、舒適的環境。

王德勝在社群搬運工程土

“重點路段勤打掃,人多之處見空掃,垃圾多時突擊掃,飲食攤旁輕輕掃,灰塵多時壓著掃。”這“清掃經”王德勝一念就是31年。天天念,天天干,幹不好,就寢食難安。作為隊長,王德勝敢於向隊員說看我的,髒活、累活搶著幹,他每天總是第一個到崗位,最後一個離開崗位,多苦多累從未抱怨過,他始終充滿激情奮鬥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凌晨5點,王德勝就開始了一天的工作,騎著

電動車

,前往天津市和平區小白樓街道的19個片區檢查隊員的掃保工作。看到地上有菸頭和

塑膠袋

,王德勝彎腰拿鑷子夾起來放進車筐裡,一上午不知道彎腰多少次。對於檢查工作,王德勝說:“我們要確保院內清整乾淨,在一平方米之內不見一個菸頭、不見一個小石子,看見垃圾立即清整,我們辛苦點沒事兒,寧願一人髒,換來萬人潔。”

由於小白樓街許多老舊小區再裝修,社群裡堆放著一堆堆的工程土,王德勝看到了也會幫著隊員扛起重達50餘公斤1袋的工程土,一袋一袋搬到

垃圾車

裡,在烈日下,王德勝臉上不住地滴著汗,浸溼了衣服。在他和隊員的努力下,30袋重達1500餘公斤的工程土裝進了垃圾車。這些工程土將運送到

轉運站

,在轉運站堆放著各種垃圾,一陣陣惡臭撲面而來。炎炎夏日,轉運站的垃圾經過高溫發酵的味道特刺鼻難聞,瀰漫著濃重的酸臭味,人們路過時都會情不自禁地捂鼻而過。然而,王德勝一天要去兩三次轉運站,聯絡汽車運走工程土。他告訴

記者

:“剛開始接觸這個工作時,我也被燻得連飯都吃不進去。不過長年累月的工作,我的鼻子已經適應了,現在也聞不出來酸臭味兒了。”趕上工程土量大的時候,凌晨兩三點王德勝也要在轉運站堅守,等到轉運汽車把所有工程土都運送走,才能收工。“忙到凌晨的情況一個月能有五六次,既然幹了這一行,就要幹好這一行。如果嫌髒嫌累嫌臭,你不幹,我不幹,我們的城市會變成什麼樣子呢?”王德勝雖不善言辭,但說起自己的工作,幾句樸實的話語卻道出了他的心聲。

作為隊長,王德勝在工作上經常幫助隊友,教育隊友在工作中要注意安全,同事有困難,他都要幫一把,清掃隊員換了一茬又一茬,近143名隊員都得到過他的關心和幫助。

小白樓街道

清掃保潔隊副隊長房俊傑說:“王隊不僅在管理隊員上非常細緻,分工合理,而且對隊員像家人一樣,像有的隊員孩子上學開證明不知道怎麼辦,他就跑前跑後的幫助隊員……大家心往一處想,勁兒往一處使,保潔隊的成員更團結了。”

王德勝31年如一日,無論節假日還是休息日隨叫隨到,每逢街裡舉行活動、迎接創文創衛,他都連著加班清掃好幾天,有時都不回家吃飯。他為和平清掃工作付出著,用五尺掃帚譜寫出一曲愛崗敬業和無私奉獻之歌。面對辛苦,他只是笑著說:“任何工作都需要人去幹,只是分工不同,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據《天津工人報》報道 天津工人報記者 姜凱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