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隋煬帝真的是弒父的暴君嗎?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理論上說不過去

儒家修史者,對於隋煬帝道義上的評價的確是苛刻的,因為,他們把他描寫成了一個令人生畏的典型的“末代昏君”。甚至,在民間傳說、戲劇和故事中,他的形象被作者和觀眾的隨心所欲的狂想大大地歪曲了。

公元六零四年,對於還未稱帝的隋煬帝楊廣來說,是他畢生難忘的一年。七月十三日,隋文帝楊堅死了,享年六十四歲,死於仁壽宮的大殿內,皇帝的權位最終還是由已經三十六歲的楊廣繼承。經歷了十幾年的磨練,楊廣終於得到了多年付出的回報。

歷史上,對於隋文帝楊堅的死,流傳出很多故事,很多的史書典籍中,對楊堅的死因描寫的神秘可疑,這些或多或少都是在向人們暗示:隋文帝楊堅的駕崩,是他的兒子楊廣處心積慮弒父奪君的一場宮廷政治事件。

在史書上,對楊堅死的時候的描述是從容安詳,放心的把大隋江山交給太子楊廣,繼而,安詳的歸天。在《隋書·何稠傳》中,有著大段的文字描述,楊堅彌留之際對楊廣是如何的交代託付。從描述的內容上,可以體現出楊堅當時有著清晰的思維,也表達出夫妻、父子之間的融洽關係,臨終對楊廣委以重任,對國家的發展也是寄以希望。

但是,除了這些,歷史中還有各種的版本,其中,就有將楊廣描述成了奪嫡、弒父、奸母、和篡權的卑鄙小人。經過歷史的考證後對比,我們慢慢的揭開歷史的真相,發現:那些將楊廣描寫成為一個惡貫滿盈、姦殺搶奪的故事,都有很多不合理的論點。

有正史對隋文帝臨死之前的描述,時間都是發生在七月初十前後,這時楊氏之人都是知道楊堅命不久矣,也確實在三天之後,楊堅崩逝;在這個緊要的特殊時期,再笨的人也明白:楊廣即將可以獲得皇位,難道楊廣自己會不知道。

但就在這個最後時刻,事事千變萬化,事事小心謹慎的楊廣,又怎麼會如故事所以說:跑去非禮自己父親的女人。 如果真相確是如此, 那麼,楊廣並非是好色成性,而是愚蠢。這種沒有邏輯的事,怎麼會在一個帝王之家發生?

此人,這些編出來的歷史曾說過:被楊廣非禮的物件陳氏,最初,還是協助過楊廣爭奪太子之位的女人,真想不通,這難道是想鋪墊一下,說明楊廣與陳氏有私情?那麼,她又怎會在楊堅即將死亡之時,跟楊廣在一起並且拒絕楊廣,還對外大肆宣揚自己被非禮呢?

一個可以在宮廷裡成為寵妃的女人,也絕不會是沒有頭腦的女人。

所以,這些分析都證明了這些史料記載前後的矛盾之處,它們不合常理也自相矛盾。這個故事經考究,最早出自隋末唐初趙毅所編寫的《大業略記》之中,這本書內容多數是一些民間流傳故事和傳說,可信度存疑。

因為,歷史上的隋末唐初時期,老百姓確實對隋煬帝的暴政是各種聲討,所以,這本書對楊廣的描述,也就夾雜了一種懷恨在心的態度,書的作者藉機發揮,就如同現在人們在網路渠道發洩自己的內心不滿一樣,透過吐槽或者杜撰來滿足自己內心。

但是,我們也發現,這個在原文中所記載的“楊廣非禮其父的寵妃”其實是另有其人,這個女人並非是陳氏,原文講的是一位蔡氏女子。《隋書》中對這個女人為何改變的初衷,現在,我們也無法真知曉其真實目的。

如果,我們用邏輯思維去推斷,那麼,就可以斷定:原文中出現的人物本身就和楊廣毫無聯絡,為了增加內容的合理性,最終,作者就竄改了這個人物,重新的製作了一個新的人物關係,並添油加醋的寫一些更容易被人接受的“事實”。

也正是因如此,就再次證明這種說法的不真實性。,

雖然,這些都是後人的推測,但是,這段正史的源頭其實就是野史,這也就導致在魏徵等人《隋書》中,對於這段“非禮事件”到楊堅崩逝都是簡單的一筆帶過。沒有任何資料可以考證楊廣弒父的行為,所以,在文中作者用的就是各種暗示的手法表述。

再結合歷史資料來講,如果,有一個可靠的證據證明楊廣弒父奪權,那麼,後期的這些建唐的大臣早就昭告天下,去四處宣揚楊廣的這種惡行,他們還怎麼會不做聲響的把這些事情掩蓋起來,直至多年之後,才將這件事情用民間流傳的形式公佈與眾。

關於隋煬帝楊廣的這些事情,就是在這些野史和正史的夾雜中流傳至今,將一個面目可憎,遭人唾棄的小人形象一直留在了人們的心中。以至於,我們一想到隋煬帝,就總是用弒父奪君、篡奪皇位、暴君昏君這樣的詞彙來形容他。

但這些都只是後人的評判,在公元六零四年楊廣登上皇位後,他無論如何也意想不到,自己將來留給後人的會是如此印象。

崔瑞德在《劍橋中國隋唐史》中說道:“在中國的帝王中,他決不是最壞的,從他當時的背景看,他並不比其他皇帝更加暴虐。他很有才能,很適合鞏固他父親開創的偉業,而他在開始執政時也確有此雄心。。。 。。。”

參考資料:

【《隋書·何稠傳》、《大業略記》、《資治通鑑·隋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