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為什麼說劉邦直到臨終前,才想明白,當年項羽為什麼在烏江自刎?

項羽烏江自刎,為什麼登上皇位的劉邦,直到臨終前才想明白原因?

垓下之圍,項羽自知無力迴天,親率八百騎兵突圍,項羽邊打邊逃,窮途末路之下,逃到烏江岸邊。萬念俱灰的項羽再也激不起絲毫鬥志,面對無邊無沿的漢軍,項羽義憤之下舉刀自刎。

項羽自刎的原因

項家世代都是楚國將領,少年的項羽就可以讀書習字,學習武藝,最起碼從家庭條件上,項羽比劉邦要強上很多。秦末天下大亂,項羽也加入瞭如火如荼的起義大軍。

史料記載:

“及楚擊秦,諸將皆從壁上觀。楚戰士無不一以當十,楚兵呼聲動天,諸侯軍無不人人惴恐。於是已破秦軍,項羽召見諸侯將,入轅門,無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視。”

項羽比劉邦的平臺高,不僅自身勇武過人,運氣也極好,在鉅鹿之戰中,在項羽的鼓舞下,楚軍以一當十,大破章邯數十萬秦軍。章邯眼見敗局已定,加之秦二世、趙高已經開始懷疑他,於是章邯直接投降了項羽。

公元前205年,劉邦集結五十多萬諸侯聯軍,攻下彭城,當時項羽正在進攻齊國,得知訊息,急速調集三萬精銳騎兵掩殺而來。劉邦不是對手,聯軍被項羽擊潰,劉邦家人被俘,劉邦本人好不容易才逃出生天。

項羽從起兵以來,基本上順風順水,沒有遇到什麼挫折,全天下盡在他的掌握之下,直到垓下之圍。項羽就好比一個家世好、學習好的優等生,成績總是名列前茅,受到家長和學校的稱讚,雖說他能力很強,但心理素質不達標,一旦遇到挫折,便會一蹶不振。

以至於到了最後,項羽無法承受失敗的打擊,將原因歸咎於天意,意思就是天要亡他。事實上,項羽並非退無可退,如果他渡過烏江,東山再起並非沒有可能,而且他的號召力仍在,只要他振臂一呼,仍可以繼續和劉邦爭奪天下。

劉邦和項羽的不同

劉邦沒有什麼世族背景,只是沛縣一普通人,在很長一段時間,他都是以小混混的身份示人,由於家裡也比較窮,劉邦也經常到旁人家裡蹭吃蹭喝。由此可見,劉邦的臉皮還是很厚的,劉邦對此卻不以為然,出門喝酒就給店家賒賬。

由於劉邦人緣好,講義氣,總有一些朋友甘願跟著他。呂公在家舉辦宴會,劉邦不請自來,還打了一萬錢的禮金白條,白吃白喝的劉邦臉不紅心不跳,還將呂雉忽悠到了手。正所謂臉皮厚吃個夠,臉皮薄吃不著。

從性格上分析,劉邦出身低微,吃過苦也受過罪,但他仍是以樂觀的心態面對生活,除此之外,劉邦有野心、有抱負,也有耐心。最最重要的是,劉邦可以真正做到百折不撓、能屈能伸。

諸侯們在一同伐秦之時,曾經約定,率先攻下咸陽的,就做關中王。劉邦先攻下了咸陽,本來劉邦很想在咸陽城享受一番,但現實決定他不敢多在咸陽逗留,因為項羽大軍在靠近。當時項羽手下數十萬軍兵,劉邦只有十萬軍隊,儲存實力才是最佳方案。

在楚漢稱霸過程中,劉邦總是處於劣勢,屢戰屢敗,屢敗屢戰。彭城之戰,劉邦率五十餘萬軍兵攻打項羽,卻被項羽反殺,幾十萬軍隊毀於一旦。劉邦惶惶如喪家之犬,是上天無路入地無門,狼狽不堪。

在逃亡的路上,劉邦遇到劉盈和魯元公主,為了能逃命,劉邦甚至將兩個親生兒女踢下車。然而,就算賠掉了所有本錢,家人被項羽俘虜,但劉邦仍沒有放棄稱霸之路。劉邦退守滎陽之後,繼續收集潰兵,重整旗鼓,並沒有一點頹廢的意思。

史料記載:

“至固陵,而信、越之兵不會。楚擊漢軍,大破之。”

面對項羽大軍,劉邦幾乎沒有什麼優勢,到了最後垓下之圍前夕,漢軍仍不是楚軍的對手。本來劉邦是要約韓信、彭越一同出兵的,但韓信、彭越不見兔子不撒鷹,涮了劉邦一把。在張良的勸說下,劉邦給韓信、彭越封王封地,這才得到了兩支強大力量的支援。

劉邦和朱元璋類似,一路之上磕磕絆絆、艱險萬分,但他們都堅持到了最後,贏得了最後的勝利。劉邦就好比一個很普通的學生,平時嘻嘻哈哈,成績也很一般,但他可以在經歷一次次挫折後,頑強地站起來,這一點是一般人難以做到的。

帝王之路的困難程度堪比登上青天,這個賭注很大,風險很大,收益則更大。項羽有野心,有能力,但心理素質很差,一次失敗也無法接受,而劉邦的逆商很高,他就像一個打不死的小強,總能絕地逢生,反敗為勝。

人之將死,劉邦有所領悟

劉邦擊敗項羽之後,本以為可以安享富貴,但事實卻給了他一個響亮的嘴巴。天下初定,諸侯王各懷鬼胎,北方匈奴虎視眈眈,所以劉邦還要一次次御駕親征,為帝國掃平道路。

公元前200年,劉邦率三十二萬大軍進攻匈奴,不料反被敵人圍困在白登山。這回劉邦終於體會到了項羽的痛苦,天氣寒冷,大雪紛飛,劉邦足足被圍困了七天七夜。如果不是陳平給劉邦獻出一計,那麼劉邦可能就會被困死在白登山。

之後劉邦還要面對韓信、彭越、英布的反叛,一波接一波無休無止,最讓劉邦傷心的是,他的發小盧綰也背叛了他。與此同時,呂后的勢力越來越大,已經開始威脅到劉氏江山,劉邦看在眼中,也是無可奈何。

皇帝富有四海吃盡穿絕,但皇帝同樣有不為人知的苦楚,劉邦奮鬥一生,從一無所有到君臨臣下,直到他死前仍無法安心。劉邦在一統天下之前,或許無所畏懼,哪怕九死一生也毫不在意,但他在臨終之前,或許也體會到了項羽當時的無奈。

劉邦戰勝了項羽,贏得了天下,但劉邦不論如何奮力鑽營,仍無法擺脫命運的束縛,哪怕他再強大,也無法解決所有問題。最後劉邦也明白了,生離死別無法避免,面對死亡即便是皇帝也只能聽之任之。

用一句話來講:

你的對手才是最懂你的人,也是最能理解你的人,就像《亮劍》裡面的李雲龍和楚雲飛。倆人一碰面都把對方往死裡打,等到都躺在了病床上,卻又互相關心,猶如好朋友一般。

等到李雲龍去世後,楚雲飛還寫了悼詞在金門島上播放:

“鐵馬曉嘶營壁冷,樓船夜渡風濤急,有誰憐?猿臂故將軍,無功極……”

其實,劉邦根本就不用等到臨死前才想通,早在他登上皇位的那一天開始,他就已經想通了。這種高處不勝寒的刺骨,這種無處不在的孤獨,時刻都在提醒著他,劉邦其實已經死了。

而活下來的不過是一具皮囊,他叫皇上,死後被稱為漢高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