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唐太宗和魏徵真的是歷史最佳君臣嗎?兩件事告訴你,恐怕未必

如果要評選歷史最佳君臣搭檔,可能很多人都會選唐太宗和魏徵。當老魏頭惹得李二罵他鄉巴佬,還揚言要殺了他時,最後還是不計前嫌、重歸於好。可是,事實真的是這樣嗎?兩件事告訴你,恐怕未必。

第一件事發生在魏徵死後不久,杜正倫和侯君集夥同太子李承乾謀反。巧的是,魏徵曾向唐太宗推薦過這兩個人,還建議讓侯君集掌握兵權。這就不得不讓唐太宗懷疑,魏徵是否也和他們一夥?如果魏徵不死,是否也會和他們一起謀反?

這件事涉及到皇位繼承問題。太宗後期,太子李承乾和魏王李泰之間的繼承人爭奪戰,和當年李建成與李世民的爭奪戰何其相似,唐太宗對此非常敏感。當年,他透過非法手段奪取皇位,到了晚年,他最怕自己的兒子也透過非法手段奪走他的皇位。

唐太宗絕不會讓歷史重演。因此,晚年的唐太宗對大臣的信任度在降低,尤其是他曾經非常信任的侯君集居然會謀反,簡直讓他無法接受,同時讓他深度懷疑與侯君集有過交集的人。

魏徵不但說過侯君集有宰相之才,還推薦他掌兵權。這讓唐太宗嚴重懷疑,他們之間早有預謀,甚至另一場類似玄武門之變的政變正在他們中間醞釀。如果不是魏徵早死,以老魏的才能,自己能不能安慰地坐在龍椅上還是個問題。

這些細思極恐的事,讓唐太宗越想越生氣。但接下來的另一件事,讓他由生氣變成惱火:魏徵把給唐太宗的勸諫形成文字,交給史官褚遂良。

唐太宗一向注重自己在歷史上的形象,他曾經向褚遂良要求觀看史官的記錄,但遭到拒絕。如今,老魏頭居然把他的勸諫書交給史官,這當中指不定怎麼抹黑自己呢。如此看來,表面上為國為民的直臣魏徵,居然是一個想踩著皇帝的肩膀留名青史的投機分子。唐太宗無意中成了魏徵的墊腳石,這怎麼能不讓他惱火?

和馬周臨死前燒燬所有與勸諫有關的文字相比,魏徵的做法確實讓人覺得他別有用心。但對於唐太宗來說,更重要的是,魏徵這樣做會給大臣留下什麼樣的後果?會不會有人拿道德大棒來壓皇帝?會不會威脅到皇權?後來明朝的言官就是最好的例子。

皇帝一惱火,後果很嚴重。唐太宗先是取消了衡山公主與魏徵兒子的婚約,又讓人推翻了自己親手給魏徵寫的墓碑。他要以此警告後人,不要越過紅線,這就是下場。魏徵成了替罪羊,死了都不得安寧。

雖然後來唐太宗又親自給魏徵平了反,但君臣和諧的面紗徹底被打破。而魏徵死後被揭露的兩件事,也大大損害了他的後世形象。如果說第一件事可以看成魏徵識人不清,第二件,則讓他諫臣的形象不再光明磊落。不過,人無完人,我們也不該苛求。

——以往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