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包青天敢於忠言直諫,又屢次惹到皇親國戚,他的官位為何不降呢?

包拯(999年-1062年7月3日),字希仁。廬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東)人。北宋名臣。包拯,進士出身,官至開封知府、御史中丞、三司使、樞密副使等職。因曾任天章閣待制、龍圖閣直學士,故世稱“包待制”、“包龍圖”。包拯,為官清廉、剛正不阿、鐵面無私、英明決斷,故後世又稱“包青天”。

包拯為官不畏權貴、秉公執法。任開封知府時,東京多皇親國戚、達官顯貴,素以難以治理著稱,而包拯“立朝剛毅”,凡以私人關係請託者,一概拒絕,因而將東京治理得“令行禁止。人們傳誦他的事蹟,並加以藝術化。根據演義故事編排的戲曲《鍘美案》廣為人知,但正史無此記載。

包拯敢於忠言直諫,又屢次惹到皇親國戚,官位反升不降,是因為他的做法維護了皇帝和朝廷的根本利益。一個開明的皇帝是需要這樣一個敢於犯言直諫,不顧個人得失維護國家利益的忠勇之臣的。

腐敗是一方面,二是威懾大臣,知道有個包黑,還誰的面子也不買,殺雞儆猴讓大臣們悠著點!萬一被辦了誰都不好使。歷史多半由後人評說。演義又有戲說的成分。天下人都是一樣的,包拯務必做到左右逢源才能屹立不倒。懲處的權貴之類,也是證據紮實,外人且又無理由反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