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信陵君在長平之戰前七年就預言了秦國將怎樣滅魏, 魏王為何不信!

趙國公子平原君急得團團轉,秦軍如虎狼,吃完了青壯還要吃老弱,邯鄲一破,玉石俱焚,這可如何是好?

咋辦,請救兵唄!

先找最強的齊國求救,可齊國死也不肯出兵,它當時奉行的親秦外交策略,別說趙國要完蛋,就算五國全完蛋了它也不管。

再找楚國求救,平原君好說歹說,楚國總算是派出大將景陽,率軍十萬前往救援。

然而楚趙之間路途遙遠,且光靠十萬楚軍,是絕對打不過邯鄲城下將近四十萬秦軍的,平原君於是多次寫信向魏安釐王求援。

平原君夫人乃是魏王的姐姐,雙方是姻親關係,同氣連枝,唇亡齒寒,魏王於是派出大將晉鄙,也率軍十萬,前往救趙。

秦昭襄王拒絕了白起的意見執意攻趙,卻沒曾想大軍派出去幾個月還沒將邯鄲拿下,心中已然發慌,這會兒又聽說楚魏都來救趙,當下大驚,連忙遣使警告魏王說:“吾攻趙旦暮且下,而諸侯敢救者,已拔趙,必移兵先擊之。”

魏王聞言大恐,趕緊派人告訴路上的晉鄙,要慢慢走,越慢越好,快到趙國邊境的時候就

留駐

待命。

接著,魏王又派出將軍新垣衍潛入邯鄲,透過平原君去勸說趙王,打算共同尊秦王為帝,以使他罷兵。(據《戰國策 齊策三》記載,魏國此時甚至還趁火打劫攻取了趙地伊氏。)

魏王天真的以為,只要向秦人投降,秦人就會放過魏趙一馬,能不打仗,總是最好的。

就算大家都當了秦帝的屬國,那又有什麼關係,保住小命要緊。

魏王錯了,大錯特錯,還未反抗就把自己的頭放進虎狼的口裡,還妄想虎狼不會吃自己,我生平沒見過這麼蠢的人。

果然,新垣衍一到邯鄲,就先被趙人拒絕,後被齊人恫嚇,新垣衍只得灰溜溜的打道回府。

秦國的大軍依然在圍攻邯鄲,平原君實在撐不住了,只得再次遣人往魏國求援,使者冠蓋絡繹不絕,但魏王始終不為所動,總之就是不肯發兵,你趙國完蛋了關我屁事。

平原君氣急攻心,便又寫了一封信去罵起信陵君來,信中說:“趙勝所以自附為婚姻者,以公子之高義,能急人之困耳。今強秦圍攻邯鄲,晝夜鏖戰於城垣,邯鄲之民早已炊骨易子而食,卻苦等魏救不至。令姊憂城破,日夜悲泣。公子縱輕我趙勝,獨不憐公子姊邪?”

平原君真是個不厚道的傢伙,求不動魏王,就來罵信陵君。姐姐也不是信陵君一個人的姐姐,難道魏王就不是?何況信陵君無兵又無權,即便再想救趙,也愛莫能助啊!

然而信陵君看過信後,心中愧疚萬分,當場就流淚了,淚水滴滴答答滴在竹簡上,滴滴碎成水花。

他之前何嘗沒有求過魏王發兵,趙魏如唇齒,魏國在黃河以北的城池,與趙國犬牙交錯,最近的城邑鄴城離邯鄲只有九十里,邯鄲若被秦軍攻下,魏北的地盤又豈能倖免?所以,為了救趙,信陵君吃不下睡不著,這幾天每天都在跟魏王擺事實講道理,又派賓客辯士走馬燈車輪戰般百般規勸,嘴皮子都快磨破了,然而魏王就是不聽。信陵君鬱卒萬分幾致崩潰,現在卻被姐夫書信痛責,他心中好苦。

信陵君在政治上從來就是一個堅定的合縱抗秦派,別說是姻親之國趙國了,就算是更加弱小的韓國,信陵君也勸魏王要存韓抗秦。那還是在七年前(公元前263年),長平之戰尚未爆發,秦國猛力攻韓,魏國非但不願相救,居然想和秦國聯手滅韓,這時信陵君就已經清醒的認識到合縱抗秦的重要性,並從戰略地緣的角度向魏王敲響了秦若滅韓則必能統一天下的警鐘!其對大局冷靜的分析與驚人的預見性,實在讓人驚歎!

在《史記魏世家》中,太史公記載了信陵君勸魏存韓的全文,現摘錄如下:

“秦與戎翟同欲,有虎狼之心,貪戾好利無信,不識禮義德行。苟有利焉,不顧親戚兄弟,若禽獸耳,此天下之所識也,近百年間,從未見其有施厚積德也。”

這句話的大意是說,虎狼之秦貪心無厭,只講利益從來不講信義,對兄弟親戚都是如此,何況別國,所以跟他合作無益與虎謀皮。

沒錯,當初楚懷王就是因為輕信的秦國,才弄得客死異鄉身敗名裂的。秦國就是兇狠的戎翟,是虎狼,是禽獸,不可相信。

“今韓氏以一女子奉一弱主,內有大亂,外交強秦魏之兵,王以為不亡乎?韓亡,秦有鄭地,與大梁相鄰,王以為安乎?”

這句話的大意是說:現在韓國弱小無比,秦魏若聯手攻韓,韓必亡無疑。韓如果完蛋,秦國的地盤就直逼魏都大梁,這樣一來,魏國就不會再有安寧之日了。

“秦非無事之國也。夫韓亡之後,兵出之日,非魏無攻矣。秦有鄭地,得垣雍,決熒澤水灌大梁,大梁必亡。”

這句話的大意是:秦國從來就是一個不安分的國家。韓國完蛋之後,秦國第一個就會攻打魏國。因為秦國得到了韓地,就等於控制了黃河上游,到時候只要掘開黃河水,將能把大梁變成魚蝦澤國了,連仗都不要打。(唉,一語成讖)

“異日者,從之不成也,楚、魏疑而韓不可得也。今韓受兵三年,然始終不肯服秦,反投質於趙,請為天下雁行頓刃。楚趙必集兵,皆識秦之慾無窮也,非盡亡天下之國而臣海內,必不休矣。是故臣願以從事王,王速受楚趙之約,其功則多於與秦共伐韓,而又與強秦鄰之禍也。”

這句話的大意是說:當初合縱沒有成功,是由於楚、魏互相猜疑,而韓國又不參加盟約。如今韓國遭受戰禍已有三年,但始終不肯屈從秦國,反而送人質到趙國,表示願做天下諸侯的先鋒與秦國死戰。這是因為大家都知道秦國的貪慾是無窮的,不征服天下,絕不會罷休。因此大王應使用的臣的合縱戰略,儘快接受楚國和趙國的盟約,共同存韓抗秦,而不要親秦伐韓,做那自毀長城的蠢事。

“夫存韓安魏而利天下,此亦王之天時已。韓必德魏愛魏重魏畏魏,韓必不敢反魏,今不存韓,二週必危,楚、趙大破,衛、齊甚畏,天下西鄉而馳秦入朝而為臣不久矣。”

這句話的大意是:儲存韓國、安定魏國而有利於天下,這也是上天賜給大王的良機。韓國必定要感激魏國、愛戴魏國、尊崇魏國、尊崇魏國、懼怕魏國,韓國一定不敢反叛魏國,如果不儲存韓國,東西二週必定危險,楚、趙又大敗,衛、齊國則更加畏秦,天下向秦國稱臣的日子就沒多久了。

由此可見,秦國奉行的是遠交近攻的戰略,韓魏趙是它重點打擊的物件。三晉唇亡齒寒,是利益共同體,無論哪個國家率先為秦所滅,對另外兩個國家都是災難。事實上,秦趙之間之所以爆發戰爭,也是因為秦國侵佔韓上黨地,嚴重威脅趙國安全,所以趙國才不得不出手。如今上黨已失,韓對秦已處於半投降狀態,趙又危在旦夕,如果魏不救趙,則三晉去二,魏國南北屏障盡去,豈能獨存?所以秦昭襄王對魏王的威脅根本就是放屁,無論魏救趙與否,秦國都會攻魏,救趙還能拒敵於國門之外,不救趙就只能等死了。

這些道理,信陵君不知跟魏王說過多少遍了,魏王這次卻依然對秦抱有幻想,竟表示:“魏與秦爭,素無盈獲。昔日我惠王爭於秦而失河西,我襄王爭於秦而失安邑,我父王爭於秦而失河東,今寡人若與秦爭,公子欲以何城遺秦耶?況且魏近於趙而遠於秦,魏受趙之侵擾亦少耶?二十年前趙惠文王時,趙與秦並強於天下,乃屢遣廉頗攻我河內之地,使我河內幾乎不保,公子忘否?今秦若不勝趙,則我可承敝而擊秦。縱其勝趙,亦於我有利無弊。鄰之羞,國之福也。趙之弱,魏之利也!”

原來,魏王還抱著卞莊刺虎的心思,想等秦花費巨大代價攻破邯鄲之時才出手,對於魏王來說,趙國與邯鄲的存亡並不重要,最大限度的打擊秦趙,削弱秦趙,才是最重要的。當年孫臏“圍魏救趙”與“圍魏救韓”,使用的便是這一戰略,才一舉助齊國削弱了韓趙魏三國。

信陵君熟讀兵史,當然明白魏王的想法,然而此一時彼一時也,當時魏國雖首霸天下,但並無滅一大國乃至統一天下之實力,故齊國可從容出兵而同時削弱三晉;但此時秦國已坐擁天下之半,手握滅國乃至統一天下之實力,山東六國必須合縱抗秦,方有一線生機,任何一國被秦國吞滅,對於其他五國都將是災難性的後果。

於是,信陵君嘆道:“秦自孝公以來,戰未嘗屈,且愈戰愈強,今又悉兵以臨趙,即便未能拿下趙國,又何敝之承!反秦若勝趙,以其之貪暴,則必復他求,臣恐於時魏受其師也。今趙非弱,趙將亡亦!趙若亡,則魏失其障,何以御強秦之鋒銳?”

魏王又道:“趙國將亡?公子為平原君所詐矣!彼尚有代郡防備匈奴之邊兵十萬,如何將亡?且吾聞秦王欲複用武安君白起往邯鄲為帥。白起者,不世名將也,天下莫能敵。縱各國聯兵,吾恐亦不能勝之也。”

信陵君沒有想到,原來魏王的“恐秦症”竟然如此嚴重,他居然認為六國聯手也不是白起的對手!?這也難怪他,自魏安釐王即位以來,魏國多次遭受秦軍的打擊,魏軍屢戰屢敗,先後損失了二十多萬的部隊,最後不得不割地求和。再打?打不動了!

好在信陵君早有定計,值此時刻,只有掏出底牌了:“大王無需擔憂,臣有客於秦相范雎左右。秦將相不和,武安君必遭讒死,安得復為秦將?武安君若亡,則秦師震恐,軍心浮動,吾可趁便也。且秦將多為武安君舊部,彼等惱恨范雎,必不欲久留邯鄲之下,吾往救趙,正其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