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假如允許走馬換將,用明朝哪個皇帝換掉崇禎,可以力挽狂瀾?

這個問題的答案,可能會有些出乎意料:要想挽救明末崇禎年間的危局,可能還輪不到朱元璋朱棣這類鐵腕強人出馬,哪怕換兩位崇禎以前出名的明朝“昏君”,都足以圓滿完成任務。

第一位能擔此大任的“昏君”,就是明朝十五世紀出名的奇葩皇帝:明憲宗朱見深。

這位昏君的奇葩事蹟,單在二十世紀香港的武打片裡,就被吊打過千百遍。野史電影裡講到他在位時代,基本都大罵奸臣當道太監群魔亂舞。正史裡也同樣奇葩,專寵年長他十九歲的萬貴妃一輩子,國家大事更基本甩手。日常的早朝都年年歇,成天窩在深宮裡吃喝玩樂。十足昏君一枚。

但只要看他登基時的糟爛局面,就知道這位“昏君”,絕不是個簡單人:他的父親明英宗朱祁鎮兩度為帝,留給他的卻是個經濟疲軟國防敗壞的爛攤,以至於他即位沒多久,國家就連遭大亂:廣西大藤峽叛亂,荊襄流民叛亂,北方韃靼也不停進犯。以至於這位年輕皇帝初登基時,群臣眼前的表現,就是看著奏摺不停唉聲嘆氣。

而且比這些更糟心的,卻是這位皇帝在位二十三年裡,明朝從未停歇的天災。都說崇禎年間是多災的“小冰河期”,其實看看十五世紀的成化年間,卻簡直有過之而無不及。二十三年裡大型地震就有三次,外加每年南北不停的水旱災害瘟疫。就連經歷過崇禎年間天災的史學家談遷看過史料後都哀嘆:無有酷於此二十三年者。崇禎年間的自然災害,都沒這時候嚴重。

這樣一位不務正業的“昏君”,攤上如此糟糕的年頭,然後卻是神奇場面:登基時三場規模空前的叛亂,他都一一平定。然後二十三年連綿不斷的自然災害裡,卻是大明朝經濟民生蒸蒸日上,國家軍事實力直線復甦的好景象:滿血復活的明軍多次霸氣出塞,打的韃靼可汗狼狽北逃,民間經濟文化更豐富多彩,哪怕罵明憲宗最狠的《明史》裡,嘲諷了明憲宗一輩子的槽點,最後卻也無奈給了個好評:幸斯小康!

這位看上去一生懶洋洋的昏皇帝,卻是一位叫大明朝國富民強的好皇帝。如此神成績,也正因他一個完美碾壓崇禎皇帝的優點:用人!

明憲宗這一輩子,別看槽點極多,但看人用人的眼光,卻是從來精準。他的執政團隊,常被吐槽“紙糊三閣老泥塑六尚書”,看上去滿朝都是不務正業的懶官,但具體到關鍵崗位,卻是能人輩出。比如長期以臉皮厚捱罵多著稱的奸滑閣老劉吉,卻有一手內政外交的好手段。長期執掌禮部戶部的周洪謨,更是有明一代傑出的經濟學家。擔綱北部國防大任的王越餘子俊,也是個頂個帶兵的英才。就是這些各顯其能的能臣,成就了成化年代特有的奇景象:主昏於上,臣奮於下!

而要看看晚明崇禎年間的悲催場面,就更知道崇禎差的有多遠:崇禎時期不是沒有力挽狂瀾的英才。但崇禎皇帝的用人手腕,卻毫無明憲宗敢於相托的大氣,越是關鍵時刻,越不管甩手叫臣下做事。決戰清朝的松山之戰,決戰李自成的潼關大戰,全是關鍵時刻崇禎皇帝瞎指揮,穩贏的戰役大敗虧輸。待到瀕臨亡國的時候,用人眼光更是嚴重歪,最後提拔的內閣大學士魏藻德陳演,在明朝滅亡後都爭著賣國投敵,還當著李自成的面,大罵崇禎荒唐無道。這失敗用人水平,莫說力挽狂瀾,就是大好江山,沒準也被糟蹋完。

而同樣一位可以頂替崇禎力挽狂瀾的“昏君”,卻是一位看上去比明憲宗還昏的仁兄:明穆宗朱載垕。

放在清朝人編修的《明史》裡,這位皇帝的“昏”法,簡直到了活靈活現的地步。每次大臣在朝堂上吵的一團糟時,這位皇帝卻總是一言不發,雙目放空狀的思考人生,直到把滿朝文武大臣都雷著。私生活的毛病,也是一抓一大把。成天沉溺後宮,奏摺報上來就甩手給大臣處理,還偏愛鑑寶收藏。而這個他當起甩手掌櫃的明王朝,也正是無比困難的時候,國庫錢糧最窘時只夠一個月,朝政更是貪腐嚴重。以當時大臣張居正的說法:豈有異於漢唐末世乎?

這麼個糟爛局面,外加這麼個糟爛皇帝,以至於當時好些大臣,都對明朝的前途深深憂慮。就連當時的朝鮮國王,都偷偷給身邊大臣吐槽,說大明朝可能分分鐘要完蛋。但接下來的事實,卻是嚴重打臉:雖然明穆宗在位只有六年,但就是這短暫生涯裡,看似沒心沒肺的明穆宗,卻以精準的用人,透過高拱張居正王崇古戚繼光等人的卓越表現,有條不紊推進財政改革,連一直囂張的韃靼,都在被暴揍後乖乖稱臣。大明朝的再度中興,自此開始。

如果說這類成就,照某些貶低明穆宗的人的說法,是運氣好攤上了能臣。那麼大明朝此時空前力度的反貪整頓,卻真見證了這位“無能”帝王的手腕。從登基開始,他就著手進行吏治整頓,卻並非朱元璋那般兇狠屠戮,相反卻是不溫不火推進,挑動朝中各派爭鬥,再順勢借力打力,完成對朝堂各級官職的洗牌。與之相對應的,就是年年大規模的裁撤,每年都有數百官吏落馬,以至於“數年之內,仕路肅清”,一派廉潔高效的模樣。

如此執政手腕,也正如《明實錄》裡給他的總結:屬任大臣,引大體,不煩苛,無為自化,好靜自正。

比起崇禎皇帝一輩子高調大刀闊斧,最後卻落得上吊的悲催場面。明穆宗的這個歷史評價,才是做領導的真學問。倘若崇禎能懂半句,明朝真還有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