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元青花辨別真偽之“製作工藝留下的痕跡”

請全屏觀看

古代瓷坊的各種陶工,都技藝高超純熟,幹起過來,準確,乾脆,利索,古瓷上留下的工藝痕跡十分自然,有迅速,乾脆,利索,隨意的感覺。

底足

如元代大瓶,罐的外釉是用澆釉方法。底部會有流入的釉,裝匣之前必須把底部的釉刮掉,以免粘連墊渣。由於陶工刮釉操作迅速,隨意,但多刮不乾淨,會自然地在器底留下殘釉。真品刮釉隨意,刀法純熟。而仿品因不知以上特徵形成原因,便在器底點上幾滴釉。用刀刮掉底足邊緣釉的手法也不乾脆利索,顯得死板。

澆釉

元代壺的嘴和把都很生硬,沒有那種熟練的手捏痕跡和隨意粘接的感覺。

元執壺

瓶罐的象耳,龍耳,虯耳,獅耳,羊耳等,真器形象準確,結構清晰,骨點,肌肉感強,尤為生動感人。仿品多結構不準確,形體模糊,即使是清晰,也形體不準,比例失調,缺乏神韻。

參考圖

參考圖

器物挖足,仿品有的過分規整,有的又過分粗糙,很不自然。總之器物成型時所留下的工藝痕跡,每個細部都必須細細觀察是否符合當時的燒製工藝。

印坯成型

各個時代成型工藝:

元代:琢器印坯 圓器印坯

明代洪武:琢器印坯 圓器印坯

永樂宣德:琢器印坯或者利坯成型,圓器印坯成型,特大盤,碗為利坯成型。

成化晚明:琢器以利坯成型為主,少數為印坯成型,但是民窯的罐壺多為印坯。異器型(方、扁、扁圓)均為印坯成型,景德鎮稱印器。圓器以印坯成型為主,嘉靖,萬曆時特大盤,碗為利坯成型。

利坯

清代:順治-光緒 圓形均為利坯成型,異形多為印坯成型,還有用瓷板鑲成型的叫鑲器。圓器以印坯成型為主,特大盤,碗為利坯成型。有二次印坯成型。薄胎為利坯成型。

現代,同上面清代一樣,只是高仿古會採用古代成型方式,但是多為利坯成型。

二次印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