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中國曾得到二戰德軍“MG42”,為何沒能進行仿製,有何考慮?

如果說起二戰時期的名槍,可能大家一個念頭都會想到德軍,也的確,德國在二戰時期的軍事工業一向以嚴謹著稱,因此所誕生的槍械無論是從外形還是從精良角度來看,都是當時世界各個國家都難以比擬的,這就要說到早些時候曾被世界各國視為粗製濫造的武器MG42通用機槍,但沒想到這款名槍的壽命在後來遠遠超過世界各國的想象。

一戰結束以後,德國被禁止生產製作水冷式重機槍等一些重型裝備,但隨著希特勒上臺以後,急於改變一戰時期德國在世界上的地位,為他發動戰爭創造有利的條件,軍隊中的裝備自然需要更新,但是在《凡爾賽條約》的限定下,他們又絕對不能觸碰這根紅線,因此別出心裁的德國人,發明了通用機槍。

它裝上兩腳架就是輕機槍,配備75發彈藥的大彈鼓,而安裝在支架上,用彈鏈供彈就成為重機槍,這就是後來有名的MG34重機槍,而為了改變MG34造價昂貴、結構複雜的缺點,又在1942年重新設計改進這就是後來有名的MG42。

MG42曾經給盟軍部隊造成了很大的困擾,以至於士兵對這種槍械都形成了恐慌,由於其效能極度可靠優異,無論是在冰天雪地之下,還是在叢林裡面,MG42發揮總是十分穩定,但武器裝備的進步並沒有伴隨著德軍的勝利,但就在戰爭結束以後,MG42並沒有隨著消亡,而是透過不同的途徑流傳到了世界各國,並被大量的仿製,知道90年代還在被各國所使用。

二戰結束以後,蘇聯繳獲了大量德軍的原制式裝備,其中包括MG42,但是他們卻並沒有使用,而是作為援助軍事裝備都送給了各個盟國,其中也包括中國,但對於這樣一款效能優異的通用機槍,我國卻並沒有進行仿製,而是扔給了民兵作為裝備,後來更是直接被扔進了倉庫。

實際上之所以將這樣一款優秀的裝備不用,也和我國當時的國情有很大的關係,當時我國早期的軍事工業技術都是來自於蘇聯,當時我們部隊中配備的都是仿製二戰時期蘇聯的53式/57式重機槍,以及58式連用機槍為主,這種槍械一直沿用到了六十年代,由於中蘇關係的變化,我國在得不到技術裝備的支援以後,為了避免七十年代以後還裝備國外生產的重機槍,我國決心自主研發重機槍,這才有了後來的67式輕重兩用機槍,而且在設計上特別的兼顧了國情和當時中國人的身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