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朱元璋建立大明後明教何去何從

明教之中,設有教主一人,教主之下是光明左右使和四大護教法王,另外還有五散人和五行旗掌旗使。光明左使楊逍手下還有天地風雷四門。明教雖是武林中一大教派,但是它有自己的軍隊,稱之為明教義軍,教中高層基本不參與義軍之事,在書中我們看到朱元璋、徐達、常遇春等人都分屬不同的五行旗,朱元璋屬於洪水旗,正是他們這些明教中下層人員率領明教義軍反抗元朝統治。後來朱元璋逐漸做大,率領明教義軍驅逐元朝,建立了明朝,而他順理成章地成為明朝的第一任皇帝。等他繼位以後,大肆屠戮明教人員。

《倚天屠龍記》中最後一章有一段話暗喻了明教的結局:“後來楊逍雖繼任明教教主,但朱元璋羽翼已成,統兵百萬之眾,楊逍又年老德薄,萬萬不能與他爭帝皇之位了。朱元璋登基之後,反下令嚴禁明教,將教中曾立大功的兄弟盡加殺戮。”彼時,明教高層中教主張無忌選擇隱居,不問世事;楊逍繼任教主後被朱元璋下毒毒死;範瑤在朱元璋下令屠戮明教的時候早已離開;白眉鷹王在少林挑戰三渡的時候耗盡真氣而死;金毛獅王在少林寺出家;青翼蝠王來去自如,不知去向;紫衫龍王經歷靈蛇島事件後回到波斯。

可以說到朱元璋建立大明後,由於他對明教的大肆屠戮,明教早已不復當年盛望,教中高層損傷殆盡,剩下的教眾也不能再用明教的名號做事了,只能改頭換面了。這些只不過是金庸先生書中明教的結局,那麼歷史上真實的明教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明教在歷史上真實的名字叫摩尼教,發源於古代波斯的薩珊王朝。唐高宗武則天時期,摩尼教開始在安西都護府傳播,唐朝大曆三年(768年)於長安建有大雲光明寺。摩尼教在傳入唐朝的同時也傳入了回紇,並被回紇定為國教。安史之亂後,因回紇對大唐平定叛亂有功,摩尼教得到回紇的支援得以在大唐迅速傳播,甚至受到唐朝廷的禮遇。

唐武宗會昌年間,回紇國勢衰落,唐朝對摩尼教的態度急轉直下,摩尼教受到嚴重的打擊,從此轉為地下秘密宗教。

到了宋朝,摩尼教被譯為明教,教義被簡明地歸納為“清淨、光明、大力、智慧”八個字。教中各色人等都有。在宋元之際,明教進一步完成了與本土文化的結合,成為下層人民和江湖人士對抗朝廷的鬥爭形式。由於明教長期受到朝廷壓抑,行事極為詭秘,有時也為江湖“白道”所誤解,比起一般的江湖人士,明教徒面臨著更大的壓力,因此反抗朝廷也更堅決,在歷史上幾次掀起大的波瀾。

第一次大規模的起義便是北宋末年的方臘起義。方臘利用明教阻止群眾發動起義,震動了大宋的半壁江山。《水滸傳》中方臘被宋江義軍所擒,歷史上真實記載的是方臘被韓世忠所擒。方臘之後,在南宋建炎年間,又發生了鐘相楊麼起義。鐘相楊麼就是利用明教阻止群眾起義的,不過最終還是失敗了。

第二次大規模的起義便是元末明初的農民大起義。彼時明教和白蓮教已經勾結在一起,元末的紅巾軍北伐,其中的大部分人都是白蓮教教徒,首領韓林兒又稱“小明王”,這個“明”又與明教有關。元惠宗至正十年(1351年)“明王出世”的韓山童、劉福通起義,都受摩尼教的影響。

朱元璋以布衣參與起事,先是在郭子興帳下做事,後來慢慢地壯大,成為一方割據勢力,經過15年代惡征戰最終統一天下,建立大明。至於“大明”這個國號的由來,根據吳晗先生的考證,主要有兩個原因:

1 、大明的意義出於明教。明教本有明王出世的傳說,經過五百多年的民間傳播,成了眾人皆知的預言。韓山童,劉福通在河南起義後,朱元璋一度向小明王政權稱臣。後來害死小明王,繼之而起國號大明。

2 、朱元璋部下分紅巾軍和儒生兩類。紅巾軍早年追隨韓山童,劉福通,彭瑩玉等明教領袖都是明教徒,他們自然贊成用國號大明。 對儒生來說,雖然他們不信明教,但認為明是光明,分開是日月,古代的祭祀禮制相符。而且,明朝起於南方,拿陰陽五行來說,南方為火,神是祝融;北方為水,神是玄冥,當時蒙古政權起於北方,正好應了陰陽五行相剋的道理 再則,上古神話中也有“朱明”一說,正好又應了皇帝的姓氏。

但不管是哪種說法,在筆者看來都跟朱元璋的自身經歷有關,或許暗含了他的某種希望。但是不管是什麼原因,朱元璋稱帝后對宗教進行了嚴厲的打擊。洪武七年(1374年)正式頒行的《大明律》中這樣說:\“凡師巫假降邪神,書符咒水,扶鸞禱聖,自號端公太保、師婆,妄稱彌勒佛、白蓮社、明尊教、白雲宗等會,一應左道亂正之術,或隱藏影象,燒香集眾,夜聚曉散,佯修善事,煸感人民,為首者絞,為從者各杖一百,流三千里\”。其後,白蓮教以各種支派的形式變換名目繼續得到發展,如永樂年間有唐賽兒起義,清朝中後期的白蓮教起義等。自此明教逐漸地衰落了以致於自明之後再也聽不到明教的叫法。

小結:

不管是金庸先生書中的明教還是歷史上真實的明教,在朱元璋稱帝后,明教都遭到了無情的打壓,再也不能像元末時期那麼明目張膽的從事活動。隨著時間的流逝,明教逐漸沒落,最終淹沒於歷史長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