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三大要素成就曹魏滅蜀,但是滅蜀將領卻被滿門抄斬!

蜀漢滅亡有哪些主要因素呢?其一是蜀國自關羽、張飛、趙子龍、馬超、諸葛亮、李嚴、法正等老一輩文臣武將相繼去逝後,蔣琬和費禕輔政,他們堅定不一地執行諸葛亮生前既定的治國方略,內部緊密團結,大力發展農桑商貿,活躍經濟,且憑藉四川盆地四周的天然屏障天險,構築起銅牆鐵壁、固若金湯的防禦工事,不輕易用兵,曾一度使蜀國維持著攻不可破的穩定局面。但自蔣琬、費禕之後,姜維再度多次北伐,勞命傷財,消耗國力,無功而返。最要命的是宦官黃皓乘機巧取豪奪、結黨營私,取寵弄權,朝政腐敗,連姜維也因怕被害,到沓中(今甘肅甘南州舟曲西北)去避禍。期間後主劉禪更加昏庸無道,貪圖享樂,不理朝政,蜀國的基礎已從根本上動搖了。

其二是:自從劉備諸葛亮等老一輩英雄人物離世以後,長達數十年間,蜀國從上至下出現了人才斷層,不注重各類人才的選拔和培養,有真才實學者也得不到重用,再沒有劉備當年求賢若渴,三顧茅廬類似的行動!相傳在劍南地區有五位文武雙全、力大無比,不輸張飛、關羽的壯士,其中一人家住劍南以北的古瓦口關下(今綿陽市梓潼縣七曲山)一日傍晚他路過翠去廊時,路遇兩隻飢餓的大花豹,他一手一隻抓起來直接仍上了十幾米高的樹叉上掛了起來。但是兵營跟朝政一樣腐敗,他去應徵當兵後卻分配他去放了三年馬。

其三是:軍事方面姜維沒有堅決執行諸葛亮臨死前囑咐他的軍事方針策略,認為陰平一線300餘里的岷山天險荒無人煙無路可走,並沒有構築起有效的防禦工事,一個天大的破綻,給曹魏大將鄧艾以可趁之機。263年夏,魏發兵十八萬,分三路進攻蜀國:鄧艾率兵3萬多,自狄道(今甘肅臨洮)向甘松(今甘肅迭部縣東南)、沓中,進攻駐守在此的姜維;諸葛緒率兵3萬多,自祁山(今甘肅禮縣祁山堡)向武街(今甘肅成縣西北)、陰平之橋頭,切斷姜維後路;鍾會率主力10萬餘,分別從斜谷(今陝西眉縣南)、駱谷、子午谷(在今陝西西安南),進軍漢中。

戰爭開始以後,蜀軍就陷於被動,連吃敗仗。漢中很快就被魏軍佔領。這時姜維帶兵退保劍閣,抵擋鍾會的進攻。其間還和諸葛緒有過較量,諸葛緒上了姜維的當,讓姜維成功地完成了軍事排程和轉移,順利透過橋頭,憑險守劍閣,阻擋住了鍾會的進攻,讓其寸步難行!此時的魏軍,也成了強弩之末,糧草缺乏,軍無鬥志,已經開始打算撤退了。

這年十月,鄧艾率軍自陰平道,行無人之地300多里,一路鑿山通道,遇水搭橋。山高谷深,至為艱險。又面對供給不濟、重兵器根本無法攜帶的巨大困難,但鄧艾將軍身先士卒,遇到數十處斷崖絕壁時,就帶領將士們就用毛氈或軍被包裹身體,如圓木一般一個個順勢滾下山去,死傷無數!在克服了這些難以想象的困難之後,終於通過了陰平險道,到達江油時出發時的三萬多人此時僅剩下不足萬人了,然而蜀漢江油守將馬邈見魏軍如從天降,奇蹟般突然出現,大驚失色,不戰而降。一下子扭轉了戰爭局勢。象譙周這樣的大學者都倡議投降,後主劉禪於是立即投降,並下命令讓姜維也投降。

筆者認為:鄧艾的偷襲成功,也沒什麼大不了的,一支人數極少的軍隊,又是孤軍深入,沒有後援,一拖就垮。蜀軍只要節節堅守江油、涪城、德陽、成都,支援上一陣子,援軍到來時鄧艾的孤軍就完蛋了。也許歷史會重寫蜀漢繼諸葛亮之後最光彩的篇章。常言道:蜀道難,難於上青天!憑藉四川盆地蜀道四周的天險,至少也可以多撐幾十年,或許一統三國也不是沒有可能。

鄧艾剛攻下成都,就被一起打仗的戰友鍾會惡人先告狀,誣衊鄧艾密謀造反,被曹魏當局滿門抄斬!但是鍾會才是真正想造反的人他一進入成都就發動了叛亂,但很快被撲滅,鍾會也被反殺,也沒得到什麼好的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