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太平天國的“小陳玉成”——少年將領忠二殿下李容發的傳奇故事

太平天國的將領中,能夠得以善終的鳳毛麟角,而且基本都是降將,比如韋俊、古隆賢、蔡元隆等人,都是如此。不過,在這其中,著名的忠二殿下李容發很有可能是個例外。正史上並沒有關於他的結局的記載,但是在私人筆記中卻記述他並沒有投降清軍,卻能夠得以全身而退,壽終正寢。下面就來介紹一下李容發的故事。

(一)

李容發是李秀成的兒子,不過是義子。他是湖北江夏人,據說是個孤兒。太平軍打下武昌之後,李秀成收養了他。

當時,太平軍收養義子的風氣很盛。關鍵的原因在於,太平天國那時正好實行男女分行,即便是夫妻也不能同居一處。同時,楊秀清軍紀森嚴,想要強暴民女更是絕對沒有可能。

可憐這幫正值盛年、血氣方剛的漢子們沒有辦法,只好改為在男人身上打主意。有些太平軍官兵就在民間收養義子,這些義子就變成了發洩的物件。

李秀成和李容發他們爺倆之間有沒有發生過一些不可描述的事情呢?這個就無從得知了。不過,現存的關於李容發的記載,幾乎都一致確定:李容發姿容俊美、眉清目秀,是一個標準的小帥哥、美少年。這就讓人不能不展開豐富的聯想了。

不過,李秀成和李容發的父子關係始終都是很密切的,從來都沒有什麼他們發生衝突的記載。李容發對於太平天國也是忠心耿耿,到了南京之後,李容發就參加了童子軍,成天拿著紅纓槍站崗放哨查路條,結果,還真的立下了大功一件。

1854年,天京城內發生了張繼庚間諜大案。原清朝廩生張繼庚暗中發展組織,密謀叛亂。在張繼庚偷偷與城外的清軍聯絡的時候,李容發等童子軍發現了他們的蹤跡,並且及時報告給上級。這樣,李容發就立下了大功。

後來,隨著李容發一天天地長大,他就開始參加真正的戰鬥了。他的成長之路就如同陳玉成、譚紹光等童子軍前輩一樣。

到了1860年,隨著乾爹李秀成的地位越來越高,李容發就開始躍升到將領階層,開始帶兵打仗了。

關於李容發的年齡,或者說他到底出生於哪一年,這個是有不同的說法的。有生於1842年、1846年不同的記載。按照英國人呤唎的記述,李容發是生於1846年,到1860年就開始帶兵打仗。不過,這個呤唎的回憶錄虛構的成分太多,可信度不高。李容發如果真的生於1846年,那麼他作為一個十四歲的孩子就去帶兵打仗,未免太誇張了一點。因此,我還是願意相信李容發生於1842年,到1860年時,他應該是18歲了。

也是在1860年,李容發被封為“忠二殿下”。這是他的正式封號,並不是大家在底下的私自稱謂。“忠二殿下”這個封號很有些古怪。既不是王,也不是侯,也不是什麼“義”什麼“豫”,就叫忠二殿下。李容發的頭上並沒有大哥,李秀成當時雖然有了親生兒子,但是年齡比李容發小很多,實在是讓人搞不懂李秀成到底是怎麼想的。後來太平天國王爵氾濫,李容發也沒有被封王,一直都是被叫做忠二殿下。

(二)

儘管“忠二殿下”這個封號有點不倫不類,但是李容發的名頭卻是越來越響亮了。此後,他跟隨著李秀成南征北戰,在各種記載中,我們越來越多地看到了忠二殿下李容發的大名。

從記載來看,李容發一直都是隨扈在李秀成的左右,算是李秀成親兵衛隊的首領。李秀成的貼身的警衛部隊裝備是十分精銳的,每人都有洋槍,一般情況下,李秀成都不捨得使用這支力量。但是到了太平天國危難關頭,李秀成不得不將自己最後的家底也亮出來,這樣,李容發就有了出頭露臉的機會。

1862年底,在雨花臺之戰失利後,李秀成決定北上安徽,調動湘軍。12月1日,李容發隨同章王林紹璋、對王洪春元、納王郜永寬等人一起從南京下關渡江直撲九洑洲,從這裡北上。

李容發擔任的是全軍的後衛任務,在林紹璋等人透過江浦北上之後,李容發率軍斷後,與湘軍李世忠部在小店展開了激戰。由於李容發一心北上,並沒有消滅李世忠所部的意圖,所以他只是想辦法擺脫了敵軍的糾纏,隨即就揮師北上了。不過,這一戰開始,李容發就慢慢地開始自己帶兵作戰了。

到了1863年的時候,太平天國的形勢越來越危急,李秀成東奔西走,一會兒到南京迎戰湘軍,一會兒到蘇州去對付淮軍。李容發和他的洋槍近衛軍也始終和李秀成在一起,多次參加激烈的戰鬥,經歷了不知多少場浴血拼殺。

1864年1月,李容發和然王陳時永、章王林紹璋等人一起奉命救援常州。在常州城西的奔牛鎮之戰中,李容發設下伏擊圈,一舉殲滅了淮軍劉銘傳部兩千餘人,取得了一次重大勝利。

3月,李容發與陳時永等人主動向著淮軍後方出擊,一舉攻克了江陰附近的楊厙,並且開始圍攻江陰。李鴻章急忙調集戈登的常勝軍來救援。

李容發設好了埋伏,然後誘敵深入,在楊厙將戈登的部隊團團包圍。經過激戰,常勝軍八百人被殲滅,戈登負傷後狼狽逃走。這是常勝軍在中國最大的一次敗仗。

不過,在接下來的戰鬥,李容發和陳時永還是抵擋不住淮軍的大舉進攻,只好被迫撤退。

隨後,李容發被李秀成派到了皖南,去與叔叔李世賢一起作戰。李秀成沒有讓李容發隨同自己一起堅守南京,而是讓他到李世賢那裡去,這顯然是要給兒子留一條生路,舐犢之情溢於言表。

(三)

李容發首先奉命駐守安徽廣德,很快就又接到李世賢的命令到湖州協助黃文金守城。

李容發到了湖州之後,又隨同黃文金撤出湖州,護送幼天王洪天貴福南下投奔李世賢,後來在江西石城縣遭到湘軍席寶田部襲擊,全軍潰散。洪天貴福在供詞中說:“……那忠王李秀成有兩個兒子,一名李榮桂,並非親生,不知下落;一不知名,現在四歲,系他親生的,已在石城被獲。”

很顯然,“李榮桂”就是李容發,這是李容發最後的正式記載。此後,他就不知所蹤了。

著名的太平天國史大家簡又文先生經過考證,認為李容發很可能是在護送幼天王洪天貴福去投奔李世賢的路上,遭到了湘軍席寶田所部的襲擊,全軍潰散,李容發被俘。當時在清軍中擔任幕僚的候補知縣陳寶箴見李容發一表人才,深為惋惜,所以偷偷放走了他,還把自己的婢女配給他為妻。此後,李容發就與妻子到湖南定居,直到光緒年間,李容發去世。

陳寶箴照片

簡又文先生的考證主要來自私人筆記,而且這些私人筆記也不是記錄者親眼所見,都是他們聽來的傳聞。

這樣一來,就不免會有很多人對此說法感到懷疑。

陳寶箴偷放李容發實在是讓人有點匪夷所思。陳寶箴作為一個清朝基層官員,竟敢私放太平軍重要將領,他的動機何在?

陳寶箴當然是歷史上大名鼎鼎的人物,後來在戊戌變法期間,陳寶箴擔任湖南巡撫。他是全國督撫中唯一積極響應變法的官員。顯然,他思想開明,追求進步,但是要說他進步到可以私自放走太平軍將領的程度,那還是讓人難以置信的。

陳寶箴的兒子陳三立、孫子陳寅恪都是著名的國學大師,陳寅恪更是以史學宗師而聞名天下。但是,無論陳三立還是陳寅恪都沒有說過自己的先人還有這麼一段事蹟。

不過,簡又文先生是研究太平天國最有成就的幾個人之一,他這樣說應該也是有理由的。私人筆記雖然不能完全作為信史,但是也有一定的可信度。更何況,簡又文先生也沒有把這一條說死,並沒有完全肯定私人筆記的說法。

歸根結底,李容發還是完全有可能繼續活在人世間的。那幼天王洪天貴福作為一個十四歲的孩子,從來都沒有出過深宮,尚且能夠自己一個人在小山村裡藏匿好幾天,後來因為意外才被官兵俘獲。李容發已經成年,又經歷豐富,他逃過劫難,得以倖免並不足為奇。

所以,我們還是相信李容發確實活下來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