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荊樊之戰,曹仁于禁龐德張遼徐晃五將,曹操用錯了誰?

荊樊之戰是三國時期的一場重要的戰爭,這場戰爭魏蜀吳三國都參與了其中,最終的結局自然很清楚了,蜀國失去了荊州地區,魏國保住了荊州以北的樊城重鎮,吳國成了最大贏家,幾乎佔領了荊州全境,基本解除了來自劉備方面的威脅。

荊樊之戰的背景是漢中大戰劉備慘勝曹操之後,關羽為了配合劉備的行動,出兵攻打曹魏北上重鎮樊城和襄陽,關羽派遣重兵把樊城團團圍住,曹操在漢中大敗之後與孫權聯合,一起出兵夾擊關羽,最終關羽兵敗身亡的一場大戰。

曹操為了救援樊城,一共派遣了五名大將,分別是曹仁,于禁,龐德,張遼,徐晃。這種陣容非常豪華了,這些武將除了龐德外官職都不低,都說手握重兵的集團司令的意思。在這五人中,有人表現好也有人表現差,曹操到底用錯了誰呢?

樊城之戰開始後,關羽就圍困樊城猛攻,樊城守城大將曹仁表現非常不錯,善守大將的名號沒有被打臉。曹仁在樊城最危險的時刻,與城內將士決心共存亡,親自在城門督戰,面對關羽的猛攻,他一直堅守樊城,與士兵共患難,在曹仁的堅持下,樊城內的曹軍沒有一人逃跑和投降,曹仁的帶兵能力得到了驗證。

其實早在赤壁之戰結束後,曹仁守南郡的時候就表現非常出色,在兵力弱勢的條件下,曹仁能擊敗周瑜,讓周瑜付出了極大代價之後才得到了南郡。此外曹仁還敢於身先士卒,主動帶隊衝殺,是為將者勇敢的典範。

曹操派遣給曹仁第一兵馬由於禁和龐德兩人統帥,不過最終這支兵馬未能解救樊城,而且還被關羽用水淹了,三萬人馬全成了鴨子。曹操在用於禁和龐德的時候,明明已經知道此二人不和還要用,這可是犯了兵家大忌了。

于禁為了防止龐德建功立業對龐德是處處受制,但龐德也是有脾氣的人,也對於禁的行為感到非常不滿。龐德一軍在被水淹的時候于禁見死不救,龐德最終在逃往樊城的路上被關羽水軍擒拿。于禁在四面楚歌的情況下,自知沒辦法逃走了,向關羽乞降。

從曹操的角度來看,他肯定是用錯了于禁,對於龐德而言他已經盡力而為了,做到了該做的本職工作,無奈上級不配合這也沒辦法的。

于禁一軍覆滅之後,曹操又派遣了兩支兵馬,一支是徐晃率領的青年士兵,一支是張遼從合肥向樊城援助。但徐晃和張遼各自解救樊城的方法有些不同,徐晃採用快速進兵方式,率先解了樊城之圍,張遼則有點反常理,聲勢很大但軍隊在戰場勝負未分之際一直按兵不動,有一種看熱鬧的樣子。

但曹操在讓徐晃和張遼出兵前給了一道密令:“須兵馬集至,乃俱前,”從徐晃和張遼二人的行動來看,張遼瞭解了曹操的用意,而徐晃卻違背了曹操的意思。

曹操給徐晃的主要任務是解救被圍困很久的樊城,徐晃第一步完成非常不錯,和于禁不同的是徐晃很快和曹仁會師,樊城之圍立刻解除,這裡又要鞭屍一下於禁,自己和徐晃一樣做不是一點事情都沒有了,還是拉不下面子,因為于禁和曹仁官差不多大,于禁想想憑什麼讓我救曹仁還得聽他指揮,我自己大敗關羽難道不香嗎?結局是關羽吃香了,踩著于禁的腦袋威震華夏了。

張遼這方面非常機靈,從出兵到樊城解圍了,還是原地不動,大張旗鼓卻不前進,搞對手心態。徐晃在樊城解圍後,就把曹操的叮囑拋到腦後了,立即率領新兵蛋子和關羽主力決戰,雖然打贏了但損失著實不小。且關羽和徐晃是同鄉,徐晃用他和關羽的情誼欺騙關羽的行為也多多少少有點不恥。

張遼在樊城之戰中始終沒有出兵,一直處於觀望狀態,他其實才是最理解曹操意圖的人了,自己儲存主力等待關羽和呂蒙大戰後曹魏收利。但由於徐晃擅自進攻,擊殺了關羽主力部隊,導致關羽無法和呂蒙作戰,最終東吳坐享其成拿下了荊州三郡,曹操解了樊城之圍外白忙活一場,關羽最慘,兵敗身死。

在樊城之戰中,曹操用了五個將領中曹仁和張遼無疑是完成最出色的,曹仁能守住樊城是頭功,張遼能儲存自己主力功勞也不小。毀掉自己名聲的是于禁,兵敗投降晚節不保,龐德雖敗但保住了名節,曹操也對此多有可惜,徐晃就不好說了,樊城之圍解了,但曹操的機動部隊也被他拼光了,算是有功有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