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司馬懿能夠在三個月內大破公孫淵,為何面對諸葛亮選擇堅守不出?

237年,曹叡派遣毌丘儉徵召公孫淵,公孫淵得知後,大為驚恐,如果聽從曹叡的徵召,跟毌丘儉回洛陽(曹魏首都),估計這輩子也就留在洛陽了,這個結果絕對不是公孫淵想要的。公孫淵想要的是在遼東做個土皇帝,並不是去洛陽給曹叡當‘人質’。面對曹叡的徵召,公孫淵很快做出決定:造反,並在遼隧阻擊魏將毌丘儉。

說實話,公孫淵也確實有兩下子,遼隧一戰,與魏軍正面交鋒竟然打的魏軍連連敗退。打敗了毌丘儉後,公孫淵開始驕傲了,一看魏軍戰鬥力、將帥(毌丘儉)的指揮能力也就那麼回事,根本沒有南匈奴、烏桓人傳的那麼邪乎。公孫淵認為曹魏已經不復當年的強勢,而剛被自己戲耍不久的孫權也不敢復仇,現如今遼東被自己治理的井井有條、欣欣向榮,是時候做一個真正的王了!

打敗毌丘儉沒多久,公孫淵稱帝了,國號大燕,年號紹漢,設立文武百官。曹叡得知後非常震驚,震驚過後曹叡明白,再不消滅公孫淵任由發展,曹魏怕是會‘後院起火’了,三國鼎立的局面也會變成四國鼎立,這是曹叡最不願意看到的結果。於是,曹叡馬上將‘骨灰級’元老司馬懿召回征討公孫淵,此時的司馬懿,足以代表當時的軍事巔峰。

司馬懿被曹叡召回後,說了一句非常霸氣的話:到達遼東境內,消滅公孫淵我只需100天,也就是三個月。曹叡一聽,果然是‘骨灰級’元老,說話就是不一般。那還說什麼!去吧,司馬懿,將曹魏失去的榮耀雙倍賺回來!司馬懿到了遼東後,果然沒有食言,三個月過去後,遼東城破,公孫淵兵敗被殺。然而,公孫淵身死後並這場戰爭沒有結束,魏軍進入遼東城後,司馬懿下達了一條慘無人道的命令:凡年齡15者,殺。城內到處都是屍體,到處哭天喊地,司馬懿卻沒有任何心軟,任何同情,也許他深諳那句‘對敵人的仁慈就是對自己的殘忍吧!’

司馬懿雖然殘忍,贏得了勝利卻是不爭的事實。有很多人納悶了,既然司馬懿這麼厲害,能夠在三個月之內就把一個新崛起的國家覆滅,當初和諸葛亮對戰的時候為何總是堅守不出,當縮頭烏龜啊?!小編認為不外乎以下幾點(如有不足之處望您在評論區加以指正)。

第一點:諸葛亮的軍事才能比公孫淵高了不是一點半點,甚至比司馬懿還要強。諸葛亮最擅長的是反殺,司馬懿也明白諸葛亮的心思,想引來魏軍主力攻打,然後打一場漂亮的防守反擊戰,這是弱小戰勝強敵唯一取勝的辦法。我們想想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全是以少勝多的‘教科書’,除了以少勝多的共同點外,還有一點就是讓敵人先進攻,用堅固的‘防禦’阻擋敵人的進攻,然後再尋找機會用隱藏在防禦下面的利刃將敵人一擊斃命。司馬懿看透了諸葛亮的用意,所以會選擇堅守不出。

第二點:司馬懿已經被曹氏列入‘黑名單’。曹操曾叮囑過曹丕,讓其小心司馬懿這個人,因為什麼?因為司馬懿長得太對不起觀眾:狼顧相,鷹勾眼,簡直是一副天生的‘反叛相’。對於司馬懿來說,功勞越大肯定會越危險。就憑曹操這句話,曹氏家族不定幾百雙眼睛監視著司馬懿。諸葛亮北伐中,司馬懿選擇堅守不出,用時間來慢慢消磨諸葛亮,既不用擔心功高蓋主,也不用擔心無所作為。這麼做,不僅讓蜀漢損兵折將,士兵疲憊,而且還能讓諸葛亮‘自動’撤軍。

第三點:司馬懿看透了諸葛亮。在與諸葛亮交了兩次手後,司馬懿明白,諸葛亮也就這點本事,雖然這兩次交戰是以曹魏戰敗,但是諸葛亮進攻的套路司馬懿摸得一清二楚。對於司馬懿來說,最有效的戰略就是堅守不出,不只是在為自己的生命安全而考慮,堅守不出更是諸葛亮的軟肋。最終,諸葛亮被司馬懿活活拖死。

堅守不出更為司馬懿在軍中樹立威望,培養己方大將贏得了時間,以至於高平陵事變讓成功傾向了司馬家族,當然這是後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