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康熙為何不選擇傳位給才幹卓越的八阿哥胤禩,而是最終選擇了雍正!

曾幾何時,八阿哥胤禩也是康熙皇帝非常喜愛的皇子。

八阿哥胤禩,生於康熙二十年(1681年),其生母為良妃衛氏。

由於其生母衛氏辛者庫的卑賤出身, 使得胤禩的身份地位可以說是參與“九子奪嫡”的諸位康熙皇子中最為低賤的。這也就使得胤禩從小並不是由其生母撫養長大,而是有大阿哥胤禔的生母惠妃那拉氏所撫養。

不同於雍正皇帝的生母德妃烏雅氏,生下雍正的後很快就被封為德嬪,之後更是被封為德妃,位列“惠宜德榮”這“四妃”之一,並且在十多年的時間裡先後為康熙皇帝生下了三兒三女,其中就包括日後參與九子奪嫡的雍正和十四阿哥胤禵。反觀良妃衛氏,其生育八阿哥胤禩後再未誕育其他子女,並且是在剩下胤禩將近二十年後,才被封為嬪級,又過了幾年才被單獨封為良妃。雖然其也是妃級,但是其身份和地位相較於“四妃”,那依然是相距甚遠。

儘管出身卑賤,但這也恰恰充分激發了八阿哥胤禩的鬥志。

他從小就努力刻苦的學習功課,同時放下皇子身段,積極結交各方朋友,這樣使得其能力才幹,以及交際人緣口碑都是非常的好。

與此同時,康熙皇帝對其也是非常的喜愛和器重,不僅對其委以重任,安排其參與並且署理部分政務,更是在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康熙皇帝第一次分封皇子時,與四阿哥胤禛、五阿哥胤祺、七阿哥胤祐一同受封為貝勒,是當時所有受封的康熙皇子中,年齡最小的。

也就是在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康熙皇帝親自下旨安排胤禩迎娶了安親王嶽樂的外孫女郭絡羅氏,足可見對胤禩的重視與抬愛。

但是伴隨著“九子奪嫡”的爆發,康熙對於胤禩也變得厭惡且憤恨。

儘管出身卑賤,但是經過多年的經營與發展,八阿哥胤禩在皇子、宗室與朝臣中,結交了大量的支持者,其中包括大阿哥胤禔、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十四阿哥胤禵,以及以佟國維、馬齊、馬爾渾、阿靈阿、揆敘、鄂倫岱、王鴻緒為首的宗室貴胄與朝堂權臣。而這個時候,八阿哥胤禩等人也自覺能與太子胤礽一較高下了。

然而,最終的結果是,胤禩在這期間一次次的觸怒了康熙皇帝。

首先是在署理內務府事務期間,胤禩“邀買人心”的做法令康熙所不恥。

此前,內務府的工作一直都由太子胤礽負責署理,並且由其死黨,同時也是其奶媽的丈夫凌普擔任總管的。而在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胤礽被廢黜後,胤禩接管了內務府的工作,並負責對內務府進行整頓和調教。

然而胤礽的做法頗耐人尋味,除了因與太子關係密切,被康熙皇帝下令懲處的凌普外,其餘的內務府大小官員,非但沒有受到處分,反而或多或少都受到的胤禩的褒獎,以此將這些人收為己用。

可以說,這樣的做法讓康熙皇帝是非常不滿,認為其藉由此邀買人心,心術不正,但是康熙皇帝選擇了隱忍不發。

其次,就是“江湖術士張明德案”的發生。

這件事情的起因不在於八阿哥胤禩,而是在於大阿哥胤禔。

胤禔結交了算命先生張明德,於是在向其詢問有關太子廢立事情的時候,張明德說道:

>皇太子暴戾,若遇我,當刺殺之,八阿哥丰神清逸、仁誼敦厚、福壽綿長、誠貴相也。

胤禔先將這番話告訴了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十四阿哥胤禔等人,隨後才告訴了胤禩,胤禩聽到後直接將張明德接到了自己的府上。

之後,胤禔竟然將此事全盤告訴了康熙皇帝,康熙在審問胤禩等人的時候,胤禩也對此事是供認不諱,可以說這樣一來不僅將這個太子胤礽的反對陣營的成員和盤托出,更是讓八阿哥胤禩為康熙所痛恨。

再次,康熙發現自己的地位竟然開始受到了八阿哥胤禩的挑戰。

這起源於一場康熙“自導自演”的失敗會議,本來康熙在“一廢皇太子”後,想要復立胤礽的太子之位,於是為了名正言順,召集包括阿靈阿、鄂倫岱、揆敘、王鴻緒等多名在朝中地位顯赫且享有頗高聲望的權臣參與,希望藉此達成自己目的。

然而,與會的大臣完全不顧及康熙皇帝的感受,執意推薦八阿哥胤禩為新太子,並且極力反對康熙復立胤礽。而即便是康熙皇帝說:

“八阿哥未嘗更事,近又罹罪,且其母家亦甚微賤”

這些人也完全不為所動,繼續支援八阿哥胤禩。

此時的康熙,不僅對於這些朝臣是極為氣憤,更是對八阿哥胤禩產生了濃厚的“羨慕嫉妒恨”的情緒。

最後,就是“斃鷹事件”了。

康熙第二次廢黜胤礽的皇太子之位後,八阿哥胤禩竟然出乎意料的主動找到康熙說:

“我今如何行走,情願臥病不起。”

這種近乎於挑釁中帶有炫耀的說辭,讓康熙對他是更加的反感。

在這之後,康熙熱河秋闈回京,因為守孝留在北京的胤禩命人送了兩隻海東青給康熙,然而等到康熙接到這兩隻海東青的時候,已經是奄奄一息了,在清朝,這就意味著是對於康熙的詛咒。於是康熙將胤禩召喚到身邊,宣佈“與胤禩父子之情絕矣”,並大罵其為“辛者庫賤婦所生”。

至此,胤禩也就算是徹底與皇位無緣了。

與雍正相比,胤禩最大的缺陷就在於鋒芒畢露,提前暴露了實力,最終功虧一簣。

與胤禩相比,雍正在“九子奪嫡”中的表現,完全就是採取了“爭是不爭,不爭是爭”的這樣一種“韜光養晦”的策略,。

特別是在“一廢皇太子”前後,雍正更是將這種做法發揮到了極致。表面上,他與大阿哥胤禔、八阿哥胤禩等人在反對太子胤礽的利益上達成了一致,但是並沒有參與任何的反對行為。而在發現康熙對於皇子結黨行為的不滿以及想要復立胤礽的想法後,又果斷抽身出來,支援太子胤礽和康熙皇帝的決定。之後,就在康熙決定處分胤禩等人的時候,又站出來幫其進行了辯護。

於是,雍正的做法得到了康熙的認同,進而也得到了康熙的信任與器重,並將其封為雍親王以示褒獎,而在這之後十幾年中,康熙對於雍正的抬愛更是有增無減。

而在這期間,雍正所有的奪嫡行為舉動,全部是在秘密中進行,自始至終都沒有暴露其想法,從而贏得了康熙最終的信任。

反觀八阿哥胤禩,儘管其在康熙眾位皇子中,人緣出眾,能力卓越,並且此前受到了康熙皇帝的喜愛,就連雍正皇帝都對其的能力予以了高度認可:

“胤禩為人聰明強幹,才具優裕,朕深知其能辦大事。”

但是其過早的暴露了其奪嫡的野心,並且廣結黨羽,給康熙造成了巨大的壓力,同時也讓康熙感受到了威脅,加上其一而再再而三的挑戰康熙皇帝的心理底線,最終只能以失敗的結局收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