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趙匡胤杯酒釋兵權時,獨漏掉一人,結果此人奪去了宋朝江山

宋朝是我國曆史上十分輝煌的一個時代,在那個時代,詩詞歌賦有著巨大的進步,百姓安居樂業,生活水平相比於前朝有著翻天覆地的變化。

而這一切都需要歸功於開國皇帝趙匡胤的英明領導,雖然他投身於行伍,戰功赫赫,但是在他取得大權後,吸取了前朝過於重用武將的最終導致亡國經驗教訓,杯酒釋兵權,將全國兵權歸結於中央,並且重用文官監督武將。

但是趙匡胤在如此小心翼翼的情況下,

還是不慎漏掉了一個他最為親信的人,而這一個致命的錯誤導致了他丟掉了宋朝江山。

陳橋兵變,黃袍加身

趙匡胤出身於行伍世家,家中祖上不乏高官大將,其父親趙弘殷更是官至後周護聖都指揮使,相當於今天首都衛戍司令官。

在這樣的家庭中長大,趙匡胤自然也是對軍事十分感興趣,自幼就熟讀兵書,滿腹經綸,擅用奇招致勝。

後來,趙匡胤在遊歷天下之時,幸得一位高人指點,投奔於後周開國皇帝郭威。

趙匡胤在追隨郭威南征北戰之際履立奇功,在高平之戰時,奮勇當前,不顧自身安危,頂著滿天箭矢,帶領部下不斷向前,最終大破敵陣。

有著如此戰功,趙匡胤自然也被後周皇帝重用,官至太傅。

但是後來後周皇帝柴榮病重,不久便離世,年僅七歲的柴宗訓繼位後,大權便旁落於趙匡胤之手。

恰逢此時風聞北邊契丹大舉入侵,朝廷便急急忙忙派遣趙匡胤率部迎擊,但是趙匡胤聞之卻欣然接受,不緊不慢地調撥軍隊。

按理來說,軍情如此緊急,趙匡胤作為大將應當十分緊張才對,但是為什麼他卻表現得如此輕鬆呢?

原來是趙匡胤手下早已回報軍情有誤,但是這個假訊息卻給了趙匡胤一個十分光明正大的理由去領兵符。

在經過一番策劃後,趙匡胤率領自己的親信以及大軍正式“迎敵”,不久,大軍在行至陳橋這個地方時,趙匡胤便下令安營紮寨,不再前行。

在趙匡胤的特意安排下,軍營中流言四起,言當今聖上年幼,不堪大任,還不如由戰功赫赫的大將軍趙匡胤取而代之。

當趙匡胤聽聞如此“大逆不道”的話,正要殺雞儆猴,以正軍風之時,十分湊巧,一群將士衝進趙匡胤的營帳,將黃袍裹在趙匡胤身上,跪下高呼萬歲。

之後趙匡胤自然是多次推脫,而將士自然也是一再堅持,就這樣,趙匡胤只能“無奈”接受這個皇位,率領軍隊回京“覆命”。

此時,米已成粥,木已成舟,年幼的周帝手中沒有兵權,自然只能將皇位拱手相讓。

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陳橋兵變,黃袍加身。”

杯酒釋兵權

在趙匡胤奪權後,便勵精圖治,發展生產,同時選賢舉能,宋朝越發強盛。

於是在合適的時機,趙匡胤便調兵遣將,一舉平定了南方。

在統一山河後,天下已然太平,無數跟隨趙匡胤南征北戰的將士便再無用武之地了。

自古以來,以武謀反的都是戰功顯赫的武將,而現在趙匡胤身邊全是精通兵法,手握重權的將軍,趙匡胤看到這樣的情況,又想到自己的權力是如何得來的,自然是寢食難安。

古人云:飛禽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所以在歷朝歷代,開國君主在立國後往往選擇磨刀霍霍向這些有功之士。

但是趙匡胤卻一反常態,並沒有誅殺功臣

,但是俗話說功高震主,這些有功之士還手握兵權,趙匡胤就一點也不擔憂嗎?

其實趙匡胤十分擔憂這些部下效仿他當年陳橋兵變,但是趙匡胤卻採取與眾不同的方式解決了這個問題,成為千年來少有的幾個不誅殺功臣的開國皇帝。

他先是在政治上限制兵權,要求軍隊的調動要有中央的政令

其次,趙匡胤大幅提高文官的地位,推行以文制武的政策。

在推行了一系列的政策後,宋朝的武官已經失去了很多權力,之後在一次晚朝後,趙匡胤留下了一群高階武官喝酒。

當大家喝得都有些許醉意後,趙匡胤讓侍從退下,嘆息說他這幾日徹夜難安,總是擔憂陳橋兵變之事再次發生。

左右武官是何等聰明的人,立馬聽出了趙匡胤華麗之話,立馬深表忠心。

趙匡胤見此,藉機勸說各位將軍不如放棄手中兵權,由我給你們宗族榮華富貴,並且君臣間永結婚姻,從此君臣同心,兩無猜忌。

趙匡胤部下見此,連連應下,自願放棄兵權。

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杯酒釋兵權,但是趙匡胤卻漏下了一個人,而這個人日後也奪走了趙匡胤的江山。

燭影斧聲

奪走趙匡胤江山的人不是別人,正是趙匡胤的弟弟趙光義。

在開寶九年之時,趙匡胤身患重病,眼看就要駕崩了,便急招四子趙德芳覲見。

但是後來不知道為何,進宮覲見的卻是趙匡胤的弟弟趙光義。

據傳,當時兩人在一間昏暗的房間下密探,房間的門口被屏風所遮住,只透出微微燭光。

起初兩人交談得和和氣氣,十分愉快,不久便起了爭執,

甚至在遠處的宮女都能看見趙匡胤指著弟弟破口大罵,後來又能看見斧頭落地的影子。

在這件事不久,趙匡胤便撒手人寰,死前留下金匱之盟,將皇位傳給弟弟趙光義。

但是坊間一直傳聞趙匡胤原意是將皇位傳給四子趙德芳,但是由於貼身太監的通風報信,導致最終覆命的人是趙匡胤的弟弟趙光義。

加之發生了燭影斧聲這一十分離譜的事情,

所以許多人認為是趙光義利用權謀奪走趙匡胤的江山。

如今事情已經過去了千餘年,事情的真相早已無法探明,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奪得皇位的趙光義確實是個十分賢明的君子,在他的治下,宋朝的百姓安居樂業,而這在數千年的封建社會中實屬難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