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梁山好漢的四個仇人蔡京餓死童貫被殺,楊戩和高俅跑哪裡去了

一提起“水滸四奸臣”就有人想笑:蔡京高俅童貫楊戩,這二郎神怎麼跑到宋徽宗宣和年間當奸臣去了?

讀者諸君切莫發笑,正史中確有楊戩其人,而傳說中的二郎神姓其實二郎神是不是叫楊戩,這還真說不準,因為在不同的傳說中,二郎神有不同的名字:李二郎、趙二郎、楊二郎,隨便一翻,就能找出三個二郎神來。

在水滸傳中,對四大奸臣有這樣的描述:

“當此之時,卻是蔡京、童貫、高俅、楊戩四個賊臣,變亂天下,壞國壞家壞民。”

按照楊戩和高俅的本意,並沒有想做掉玉麒麟盧俊義:

“待上皇賜御食與他,於內下了些水銀,墜了那人腰腎,做用不得,便成不得大事。”

楊戩和高俅密謀的時候,並沒有請示蔡京,而楊戩如此痛恨梁山好漢,還是李逵惹的禍:楊戩當年跟宋徽宗趙佶相約在李師師家喝花酒,酒沒喝成,卻被李逵揍了一頓。

傳說中的楊戩比正常人多一隻眼睛,正史中的楊戩比正常人少一個零件——他跟童貫一樣,都是太監。楊戩在正史中有傳,而且是跟童貫在一起,都在《宋史·卷四百六十八·列傳第二百二十七·宦者三》之中。

正史中宋江或許算得上一個悍匪,但卻絕不是一心想招安的懦夫,他手下也沒有一百多天罡地煞,更沒有千軍萬馬,鬧出的動靜也沒有方臘大,蔡京高俅童貫楊戩還真未必會正眼看他。

可能有很多讀者都是透過《水滸傳》才知道徽宗朝有這麼四大奸臣,而熟讀宋史的人都知道當時能夠稱得上大奸臣的是六個,人們習慣稱之為“北宋六賊”,這六賊以蔡京為首,以下五個分別是王黼、童貫、梁師成、朱勔、李彥,其中還真沒有高俅楊戩。

六賊也好,四大奸臣也罷,反正在演義小說裡壞人都沒有好下場。但事實上梁山好漢的四個仇人在正史中結局卻完全不同:蔡京和童貫一個被餓死一個被斬殺,高俅和楊戩卻逃過了懲罰,至於他們去了哪裡,就是咱們今天重點要聊的話題。

蔡京本人餓死,家族也基本被誅滅了:

“子八人,壝先死,攸、翛伏誅,絛流白州死,鞗以尚帝姬(娶了公主)免竄(免於流放),餘子及諸孫皆分徙遠惡郡。”

蔡家那個公主兒媳後來結局也不太好,被宋欽宗當作賠款的折價物送給了金人,最後被完顏宗望收納了。

蔡京餓死,也算留了全屍,而童貫則是身首異處:

“監察御史張澂跡其所至,蒞斬之,及於南雄。既誅,函首赴闕,梟于都市。”

我們細看水滸傳中的高俅和楊戩,其實存在感都不太強,高俅想做掉手下眾多教頭之一的林沖,還要透過開封府尹,府尹不給他面子,他也沒辦法,這說明高俅在宋徽宗面前,並不是頂級大臣。

高俅在正史中從存在感同樣不強,元朝人甚至沒有給他做傳,高俅的結局只在《宋史·卷四百四十六·列傳第二百五·忠義一·李若水》中提了幾句:靖康元年,開府儀同三司高俅死掉了。按照宋朝規矩,宋欽宗趙桓應該“掛服舉哀”,候吏部侍郎李若水站出來表示反對。

李若水上奏宋欽宗:

"俅以倖臣躐躋顯位,敗壞軍政,金人長驅,其罪當與童貫等。得全首領以沒,尚當追削官秩,示與眾棄;而有司循常習故,欲加縟禮,非所以靖公議也。"

可能是高俅根本就沒做太多壞事,所以宋欽宗還不想取消他應有的待遇,但是架不住李若水一再堅持,於是為高俅致哀的事情只好作罷(章再上,乃止)。

雖然沒有舉辦隆重的葬禮,但是宋欽宗並沒有取消高俅生前的官職,這樣看來,高俅雖然名聲不太好,但結局還不算太壞,起碼他比楊戩的待遇要好多了。

要是看正史記載,楊戩做的壞事,高俅跟跟就沒有資格做——能得到宋徽宗信任並有機會搜刮民脂民膏的,必須身上少一個零件才行,楊戩恰恰就是少零件那夥的:

“少給事掖庭,主掌後苑。”

楊戩壽終正寢,趙佶居然很傷心,還給了這死太監很豐厚的封贈:

“宣和三年,戩死,贈太師、吳國公。”

太監封國公甚至郡王,這樣的荒唐事在歷史上很少見,也就宋徽宗趙佶等少數幾個人做得出來。

老百姓常講一句話:“別看現在鬧得歡,小心將來拉清單。”官場上也有一句話,叫做“一朝天子一朝臣”。宋徽宗趙佶甩鍋給兒子(宋朝是太上皇最多的朝代之一,這是因為皇帝不如太上皇好當,連趙構後來也當了太上皇),背鍋俠趙桓憋了一肚子氣,就拿太上皇的寵臣開刀:

“靖康初,詔追戩所贈官爵。”

都說好人不長命,禍害遺千年,水滸四大奸臣,居然有兩個人得以善終,他們生前沒有被明正典刑,死後是否被剝奪官爵,其實都已經跟他們無關了,因為按照奸臣的本心,是“在我死後,哪管洪水滔天”。

有人說正義或許會遲到,但永遠不會缺席。事實上正義遲到本身就是一種悲哀:等到壞人享盡榮華富貴壽終正寢了,懲罰才姍姍來遲,那還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