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蕩寇志》為何成不了名著宋徽宗變身明君,水滸好漢成反面人物

文:都頭鄆哥(作者原創授權)

之前,筆者與大家品讀了《蕩寇志》第一百二十二回,吳用回到梁山與徐槐相持不下,宋江又被雲天彪、陳希真等牽制在泰安三城疲於奔命。今天我們繼續品讀《蕩寇志》(《水滸傳》續書,清代俞萬春著)第一百二十三回“東京城賀太平誅佞,青州府畢應元薦賢”,看看後續發展如何。

情節簡介:徐槐盼望張叔夜發兵來協助攻破梁山,但卻久等不至,原來方臘造反,童貫受梁山之託,建議天子派張叔夜去征討方臘,天子答應了。張叔夜出征前舉薦賀太平擔任吏部尚書,兼管太尉事務。正巧蓋天錫為賀太平推薦的僕人高鑑認識童貫家的孌童珠兒,珠兒因與童貫的女寵阿繡私通被童貫發現,並責罰了他,因此珠兒對童貫一直心懷不滿。一日,珠兒正巧與高鑑相遇,二人閒談過程中,高鑑得知童貫與梁山有書信往來的訊息,便讓珠兒把書信偷出來,並把書信交給了賀太平。賀太平拿著證據去天子處告發,天子大怒,因此將童貫處斬。賀太平又舉薦蓋天錫任山東檢討使者,蓋天錫又保舉曾經幫助偵破梁山刺殺侯蒙一案的畢應元擔任青州知府。畢應元從濟南赴青州上任途中,路過章丘,見眾人要捉水裡為害的豬婆龍,但是豬婆龍力氣很大,眾人沒有辦法,這是老將龐毅出現,成功將豬婆龍捉上岸,畢應元便與龐毅結為兄弟,又舉薦他為雲天彪效力,準備收復被梁山佔據的秦封山,沒想到此時雲天彪家中出現變故。

都頭曰:經過對官軍與梁山戰鬥連續多回的描寫,作者終於停了一筆,在本回抽空插入了一段朝廷除奸臣、收良將的故事。《蕩寇志》安排梁山與蔡京、童貫等大奸臣狼狽為奸,作者要實現天下太平的理想,那就一定會把二者全部剷除,繼蔡京被殺之後,作者又把刀對準了另一位奸臣童貫,當然這只是小說描寫,歷史上蔡京是被貶嶺南,途中死於潭州的。而童貫確實是被處死的,但是並不是宋徽宗乾的,而是他的兒子宋欽宗。小說中把除奸臣的功績都安排在宋徽宗名下,無非是想塑造賢君名臣的形象,但可惜的是,宋徽宗不僅不是賢君,就連自己也被金國俘虜,成了坐井觀天的階下囚。小說和現實的差異如此之大,因此如果真想靠小說的虛構情節來達到教化現實中百姓的目的,顯然是脫離實際的,這也是《蕩寇志》為什麼誕生後對百姓影響不大的原因之一。說到這裡,我們還是先來聊聊本回中出現的典故。

此回出現的典故只有一個,文中在介紹賀太平的相貌時說道:“原來賀太平生得麵皮黃縐,鬚髮蒼白,腰背微僂,舉步安詳,聲音幽靜。”範金門在句末批道【忽補出賀太平狀貌,奇。文子其中退然如不勝衣,其言吶吶然,如不出諸其口。作者命意本此。】這裡所引的句子出自《禮記》“檀弓”,原文為:“晉人謂文子知人。文子其中退然如不勝衣,其言吶吶然,如不出諸其口。所舉於晉同管庫之十七十有餘家。生不交利,死不屬其子焉。”意思是說春秋時期晉國有個能臣叫趙文子,這個人身體柔弱得像穿不起衣服,說起話來遲鈍得像說不出口一樣,像是個沒用的人。但是晉國人都認為趙文子很瞭解人。因為他為晉國推薦了七十多個管理倉庫的小官。這些人生前不貪求私利,臨死時也沒有託請誰照顧自己的孩子。也就是說趙文子雖然看似柔弱遲鈍,但是卻有過人的識人之明。範金門認為俞萬春在這裡是把趙文子作為賀太平的原型來寫,二人雖然都其貌不揚,但是都有識人之明,為國家舉薦賢才,剷除奸臣,是賢能的大臣。

說完典故,我們再來聊聊本回中創作方面的一些事。

首先是《蕩寇志》的一個矛盾錯誤之處,那就是關於方臘造反的描寫。第92回中作者就曾借侯發之口說過:“去年十二月初一日早朝,因浙江妖人方臘造反,賊勢猖獗,官兵屢敗,……”相隔二十回,到了第112回中,又寫道:“不數日,韋揚隱自睦州回來,來見任森。任森方知韋揚隱奉童貫差徵方臘,不料諸庸將掣肘,以致敗績。”本回中,又一次提到“徐槐正在疑惑,忽一日接閱京報,方知睦州方臘造反,賊勢浩大,童貫奏請將征剿梁山之師,改徵方臘……”後文中的第132回才對本回中徵方臘的過程做了簡短的描寫:“且說張叔夜自上年七月奉旨征討方臘,八月到了睦州,方臘抗命迎敵。可想方臘如何對付這位張天神?但與官軍一遇,動輒敗衄。那張伯奮、張仲熊、鄧宗弼、辛從忠、張應雷、陶震霆、金成英、楊騰蛟八員大將,雷轟電擊,雲捲風馳,不及五個月,早已掃平賊寨,方臘就擒。”

可見《蕩寇志》中關於方臘造反的描寫完全就是前後矛盾,按照小說中的時間推算,政和六年(1116年)二月侯發到達梁山,那麼方臘造反就是政和五年(1115年)的事,而韋揚隱投奔徐槐已經是政和八年(1118年)五月的事,徐槐得知方臘造反、張叔夜前去征討更已經是宣和二年(1120年)七月的事,如果前後都算上的話,那《蕩寇志》中方臘造反竟延續了四五年之久!這顯然是邏輯不通的。歷史上方臘是於宣和二年十月起義,宣和三年四月被擒。小說中方臘造反和失敗的時間顯然與歷史時間相出入(但也有重合的時間,宣和二年十月至年底)。這其實與俞萬春完成初稿後沒來得及修訂就去世有關,後來其子俞龍光僅用三個月校訂,並不仔細,因此留下了這個前後矛盾的情節。

此外,範金門也對平定方臘起義的事件寫了批語,他寫道【按:史稱討平方臘,實童貫之功。續貂者奪童貫而予宋江,吾不知其何厚於宋江而薄於童貫也。江之與貫果有異同乎?今仲華奪以予嵇仲,庶為平允。然童太冤抑矣,乃無人為之呼冤者,是以君子惡居下流,一身之善皆奪焉。】範金門認為宋江和童貫都是一丘之貉,對水滸原著中寫宋江平方臘表示不滿,又認為俞萬春把功勞移給張叔夜,是因為童貫是奸臣,因此本來屬於他的功勞也被剝奪了。

再來說說本回中登場的老將龐毅,書中寫他靠著豐富的閱歷和過人的力量成功活捉豬婆龍,其實豬婆龍就是我們熟悉的揚子鱷,《本草綱目》稱揚子鱷為鼉龍,老百姓則將揚子鱷稱為土龍、豬婆龍,古代人是把揚子鱷視為龍的。小說中除了描寫龐毅力大無窮外,還寫了一個看似很“另類”的事,那就是龐毅曾經把大刀關勝當作自己的偶像。原文說“當世英雄中,老夫素所稱許者,乃是蒲州大刀關勝,竊以為此人忠勇軼倫。續聞那廝竟降於賊,詫異不絕者累月。因嘆世上人心難測如此,遂不敢出而問世了。”在以“尊王滅寇”為主題的小說中,竟然出現了“雷將”仰慕“賊寇”的事情,確實很少見。關於這樣的設計,範金門在批語中做了解釋【妙筆。此實耐庵誤之,非龐公無識也。餘嘗曰:耐庵一片奇才,不料寫出冠勝一段大惡札,令人不堪注目。今觀仲華此論,蓋先得我心者也。】原來範金門和俞萬春都認為水滸原著中施耐庵設計關勝作為武聖之後,竟然投降了梁山,辱沒了武聖之名,因此對施耐庵這樣寫頗有不滿,對關勝這個人物更是嗤之以鼻,甚至認為他不配姓關,而將其改為冠勝。俞萬春之所以讓龐毅再次提到關勝之事,就是為了再諷刺一下關勝降敵之舉,這與全書尊王滅寇的宗旨其實是一致的,梁山好漢即使有優點和過人之處,但一旦做了盜賊,那就“恰似丟到糞窖裡”,這就是作者的邏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