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白帝城之時,馬謖尚沒有得到重用,劉備為何能夠看出馬謖不可大用

街亭之戰後,諸葛亮追究戰敗的責任斬了馬謖。在斬了馬謖之後,諸葛亮不禁放聲大哭。身旁的人勸解諸葛亮,說馬謖罪有應得,不值得惋惜。而諸葛亮的回答是,當年劉備在白帝城託孤的時候,專門說起馬謖不可大用。今天想起來,不禁後悔不及。那麼,早在白帝城之時,馬謖尚沒有得到重用,劉備為何就能夠看出馬謖不可大用呢?

一、不可大用的馬謖。

馬謖是諸葛亮看重的人才,也是讓諸葛亮吃虧最大的人。在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時候,曹魏在極端不利的情況下,派出以張郃為首的援軍,以挽回形勢。蜀軍和魏軍在街亭發生了戰鬥,諸葛亮對這一戰十分重視,特意違背大家的意願,派馬謖去守街亭。

可是馬謖在到了街亭之後,違背諸葛亮的節度,沒有據守街亭原有的城寨,而是把軍隊拉上了南山。張郃發現南山沒有水,派兵截斷了馬謖軍隊汲水的通道。馬謖的軍隊因為缺水大亂,被張郃的軍隊打得打敗,士卒離散。戰後,為了嚴明軍紀,提振士氣,諸葛亮不顧很多人的講情,揮淚斬殺了馬謖。

有人認為,馬謖的死是因為他沒有實戰經驗,被諸葛亮貿然投入戰場造成的。如果諸葛亮能夠原諒馬謖的罪行,讓他戴罪立功,積累實戰經驗,還是能夠成才的。其實,諸葛亮經過這一戰,已經看透了馬謖的本質。他贊同了劉備的看法,馬謖不可大用。

馬謖在街亭之戰中的表現十分卑劣,可以說根本不配為將。他在接過指揮權後,不能迅速建立自己的權威,反而遭到了全軍上下的輕視。這是因為他既沒有帶兵打仗的經驗,又喜歡指手畫腳胡亂指揮。本來諸葛亮訓練出的蜀軍是一支號令嚴密,紀律整肅的精銳之師,但是在馬謖的指揮下成了一盤散沙。

史書上說馬謖在街亭之戰中“舉措煩擾”,讓全軍已經感到無所適從。老將王平的規勸,馬謖還“不能用”。這個不能用,而不是不去用,顯示了馬謖指揮才能的拙劣。同時馬謖還不按照諸葛亮的安排行事,舍水上山,更是一種極端不負責任的行為。

諸葛亮作為一軍的統帥,對這場戰役有著自己的安排。馬謖只是一個區域性戰場的統帥,他的行動要嚴格按照諸葛亮的指揮行事。但是馬謖擅自改變軍事部署,造成了戰鬥的失敗,這使得諸葛亮的全盤戰略遭到了破產。這一切,都表明了馬謖作為一員將領,是不合格的。

而讓諸葛亮徹底放棄馬謖的原因,是馬謖在戰鬥失敗後的表現。在全軍潰敗的時候,馬謖不是挺身而出,像王平一樣挽救敗局,而是放棄指揮,自己逃命去了。由於馬謖的翫忽職守,使得街亭的主力“眾皆星散”,只有王平堅守崗位,嚇退張郃,帶回了部下。

最不能讓大家容忍的是,馬謖在逃跑後,連後方的諸葛亮都沒有去見一面,報告前線失敗的戰況,讓諸葛亮好做預防的準備。馬謖一溜煙的自己跑回了蜀中,躲藏了起來。如果不是王平的出色表現,再加上張郃遠道而來不想擴張戰果,諸葛亮的大本營也許會凶多吉少。馬謖的這種舉動,是十分卑劣的。

如果說馬謖的失敗是因為他紙上談兵,那麼以前也有一位紙上談兵的將領趙括,他的表現可以和馬謖做個對照。趙括在被圍時能夠團結部下,在無糧的情況下堅守四十三天,在兵敗時也能能夠戰死沙場,可以說馬謖的表現連趙括一半都不如。

可以說,街亭之戰完全是因為馬謖的緣故失敗,而且他還丟棄部下逃走,根本不管後方將士的死活。馬謖的所作所為,表明了他是一個自私自利、毫無擔當的人,已經喪失了一個將領最基本的做人、做事原則。這才是劉備說他不可大用的原因。

二、劉備如何看穿馬謖。

在劉備彌留之際,他和諸葛亮託孤的時候,看到了馬謖。於是他專門向諸葛亮說,馬謖這個人言過其實,不可大用,你一定要仔細考察他。諸葛亮對劉備的話還不以為然。直到街亭之戰後,諸葛亮才想起劉備的話,追悔莫及。那麼,劉備又是從那些方面看出馬謖不可大用呢?

在史書上記載,馬謖出身於荊州馬氏。馬氏兄弟五人,都有人才的聲望。尤其是其中的馬良,更是得到劉備的賞識重用。在夷陵之戰中,馬良被劉備派往武陵聯絡當地的少數民族,一起攻擊吳軍。馬良出色地完成了任務,有力配合了蜀軍的行動。夷陵之戰失敗後,馬良也因為兵敗戰死沙場。

我們可以看到,馬氏兄弟作為荊州士人中的佼佼者,當然被劉備、諸葛亮重點看顧。劉備賞識、重用馬良是經過慎重考驗的,而才器過人的馬謖自然也不會被他放過。從馬謖與諸葛亮的關係很好,情同父子來看,他們之間的私人關係也必然不錯。馬謖平日喜歡談論軍國大計,這也是劉備最喜歡聽的。劉備就是在這個時候,對馬謖暗中進行了考察。

我們看馬謖的履歷,就能夠覺察出一絲異樣來。馬謖是以荊州從事的身份隨劉備一起入川的,這說明他在荊州的時候,就得到了劉備的提拔。並且他還跟隨劉備參加了奪取益州的戰爭。在這場戰爭中,很多人都脫穎而出。包括張飛、法正、黃忠、魏延等這些軍政人才在內,都在戰場一展身手。但是,我們卻沒有看到馬謖的身影。而奪取益州後,馬謖的任職也是綿竹、成都令、越轀太守,都是治理地方的官員。

這說明了一件事,那就是劉備對馬謖的軍事能力並不認可,而是把他當作一名文官對待。這是劉備在戰場上,對馬謖的實際表現得出的結論。在漫長的戰鬥中,劉備多次在戰場出生入死,連軍師龐統都戰死沙場,馬謖當然也有在戰場表現的機會。史書上對他的表現沒有記載,我們可以想到他的表現不會很好。馬謖的表現自然也被劉備看到眼裡,對他有了一個客觀的評價。

這是因為為將之道是一個人能力的綜合表現,並不是僅有書本知識就能夠勝任的。劉備和馬氏兄弟交好,對馬謖的平日裡的作為有著一定的瞭解。馬謖喜歡談論軍國大計,劉備也肯定有所耳聞。因此他提拔馬謖為荊州從事,在入川時帶著他一起去。

可是經過益州之戰的考驗,馬謖的戰場表現讓劉備失望。他發現了馬謖眼高手低的毛病,雖然滿口的軍國大計,可是在戰場上卻是無所作為。正是透過日常和戰場的考驗,讓劉備得出了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的結論。

三、劉備提醒諸葛亮的用意。

劉備專門提醒諸葛亮是有用意的,這是因為劉備觀察到馬謖對諸葛亮的影響,怕在將來對蜀漢造成危害。在白帝城託孤的時候,劉備把諸葛亮從成都調來,兩人商談蜀漢將來的安排時,劉備卻看到了馬謖的身影。馬謖能夠來到白帝城,自然是因為諸葛亮的調遣。

諸葛亮的這一舉動,是對馬謖信任的表現。他和馬謖關係友善,再加上器重馬謖,自然把他帶在身邊,來幫助自己。劉備看在眼裡,自然知道在自己死後,掌管蜀漢政權的諸葛亮,一定會重用馬謖。可是自己已經發現了馬謖的缺點,並且讓他擔任文職,這中間的道理一定要告訴諸葛亮。

劉備對諸葛亮提醒說,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這句話完全是針對馬謖喜歡談論軍國大計而發的。從馬謖的言談中,我們可以看到馬謖的志向,那就是帶兵打仗,在戰場建功立業。劉備深知馬謖的真實能力有限,所以提醒諸葛亮,馬謖雖然可用,但是不能把他放在關鍵的位置上。

在諸葛亮接受託孤後,他沒有違背劉備的囑託。他出兵平定南中的時候,就沒有帶馬謖,而是讓馬謖幫他出謀劃策。馬謖為諸葛亮謀劃了“攻心為上”的戰略,獲得了成功。可是到了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時候,諸葛亮把關鍵的街亭之戰交給馬謖指揮,就恰恰發生了讓劉備擔心的情況。馬謖全軍潰敗,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以此失敗。

結語:

劉備在彌留之際,向諸葛亮專門囑咐,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這是因為劉備知道諸葛亮對馬謖的器重,害怕將來諸葛亮重用馬謖,給蜀漢帶來危害。諸葛亮對此不以為然,遭受了街亭之戰的慘敗,追悔莫及。

劉備說出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是經過他的精心考察的。他和馬氏兄弟交好,對馬謖喜歡談論軍國大計早有耳聞。他認為馬謖可以培養,於是把馬謖提拔為荊州從事,帶著一起入川,參加了益州之戰。但是在戰爭中,馬謖卻表現得默默無聞,這讓劉備對他的真實能力有了客觀的評判。可惜劉備的評判被諸葛亮忽視了,這才造成了街亭的慘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