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為什麼古代的將軍們都是以一敵百而小兵充當炮灰呢?原來是這個原因

在很多古代戰爭小說中,將軍們有著神一樣的描寫,他們驍勇善戰,武藝高強,前有趙雲七進七出救少主劉禪,後有岳雲硬闖遼營取遼兵首級祭祀,而在近代的電視劇、電影裡不乏很多個人英雄形象,而被主角一腳踢飛或一刀砍死的小角色數不勝數。

這些劇情都讓人大呼過癮,彷彿置身其中,自己就是那些英雄一樣。但轉念一想,其實大家都是人,為什麼將領可以以一敵百而小兵總是充當炮灰呢?這其中總應該有個合理的解釋。

一:戰鬥經驗和武力差距

很多將領都是在士兵階層待過一陣子的,殺敵上百,才被提拔成將領的,比如說宋朝將領狄青,明朝將領周遇吉,都是從士兵一點點被提拔上來的。而在武藝上,將領確實有著一些武藝,每個將領都有自己擅長的兵器,不同的兵器又有著不同的技巧。

比如呂布的方天畫戟,一般人拿不動,而呂布用起來就十分流暢,一般將領自然抵不過,更不用說小兵了。這些將領有著優秀的戰鬥素養和豐富的戰鬥經驗,在面對一群小兵時,未嘗不是虐菜的感覺。

二:裝備差距

將領的裝備通常不是小兵可以比的,甚至武將的每把武器都是有自己的名字,像青釭劍,青龍偃月刀之類,每一匹馬也都有自己的名字,赤兔、的盧等等,甚至鎧甲也有,比如鳳翅金盔、魚鱗鎧。可小兵就沒有這種待遇了,因為資源有限,小兵的武器裝備一般比較粗糙,劍也不是很鋒利,很容易在火拼中斷掉,“折戟”就是士兵的武器斷掉留下的詩詞。

三:統帥認知

統帥和士兵歸根結底認知是不一樣的,如果一個軍隊的將領被殺掉,這支軍隊很容易就會潰散敗逃,比如在長平之戰中,趙括被殺,趙軍還有四十萬兵力,但還是投降了。

反過來,如果一支軍隊只剩下統帥,而另一隻軍隊還有幾千小兵,勝負還真不一定,《資治通鑑》中記載,劉裕曾在與民兵的戰鬥中部下全部戰死,收到數千敵軍包圍,可在支援部隊趕到的時候,看到的卻是劉裕在揮舞大刀追砍這幾千民兵。

從生理角度上看,一個人怎麼也是無法和一百個人比的,但正是這些因素綜合在一起,讓將領以一敵百變成可能,看來深入的分析這些歷史問題的同時,我們也會面對很多很深奧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