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這部經典國漫作品,畫出了中國歷史的滄桑感

《西遊記》是中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向我們描述了以唐三藏為首的取經團隊一路披荊斬棘,前往西天求取真經的故事。正因為這部作品太經典,所以如今很多文藝工作者以《西遊記》為藍本再創作的時候,很難跳出原有的故事框架,始終重複講述著同一個故事。不過本篇筆者要向漫迷們介紹的《西行紀》,已經完全發展成一個獨立的故事,並且畫出了濃濃的歷史滄桑感。

《西行紀》塑造的世界中,人類、天眾和阿修羅等族群生活在同一片天地,各種族之間時常爆發衝突,此時人類還沒有點開科技樹,屬於勢力弱小的一方,天眾和阿修羅才是天地間絕對的主角。

天眾和阿修羅原本同出一源,都是靈寶天尊的創造物,但兩者又像磁石的兩極一樣,一個崇尚文明禮節,一個喜歡茹毛飲血,互不相容。隨著時間的推移,天眾和阿修羅終於不能再忍受對方,雙方之間爆發戰爭。戰爭的結果是天眾獲勝,把阿修羅趕出天宮,獨享天宮的優渥環境。而戰敗的阿修羅只剩下最後的99人,逃到地面上開闢一片無主之地延續生存。

阿修羅的生物適應能力極強,經過一段時間休養族群再次繁盛,緊接著就開始了和天眾一次又一次的戰爭,並在戰爭中不斷變強。到了《西行紀》時期,阿修羅從最初流落地面時期的一王,發展到了“四王並存”的局面,逐漸和天眾並駕齊驅。再加上天宮遭受“暗影之亂”,分裂為光、暗兩部分,實力進一步削弱。理論上來說,此時阿修羅四王的實力已經勝過天眾光、暗任何一部。

這種情況下,阿修羅四王聯手向光部天眾發起了最高級別的“百年戰爭”。所謂“百年戰爭”就是阿修羅全族出動,和天眾打一場你死我活的全面戰爭,因為雙方勢均力敵且都投入巨大,通常持續時間很久,百年時光也毫不出奇。這場“百年戰爭”很容易就能讓熟悉中國歷史的漫迷們聯想到大漢(天眾)和匈奴(阿修羅)之間的恩怨情仇,讓我們從一部漫畫中看到“歷史的滄桑感”。

二千多年前,已知世界主要由兩類人組成,一類是生活在中原大地的華夏人,他們文明知禮,富有智慧且等級嚴密,創造出像“天宮”級別的璀璨文明和物質財富;另一類則是生活在中原大地周邊的蠻夷,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匈奴,他們茹毛飲血,崇尚武力,過著遊牧式部落生活,物質匱乏。

原本前強後弱,力量差距大到讓人絕望,但引入“時間”變數後,一切都變得不可控起來。

秦末漢初,中原大地上各路諸侯混戰,消耗了大量的人力和財富,華夏陷入虛弱期,像極了“暗影之亂”後的天眾。此後歷史的發展也和天眾一樣,劉邦(靈寶天尊)用“創世之手”彌合了分裂的大地,局勢暫時穩定下來。

但剛消停下來的華夏大地,很快又要迎接老鄰居的衝擊!

華夏大地混戰的這段時期,老鄰居匈奴首次完成了統一,幹成這件大事的人叫冒頓單于。短暫消化之後, 冒頓單于率領整個匈奴部族向初生的漢帝國發起衝擊。一番交戰下來,漢高祖劉邦被圍困在白登山,也就是著名的“白登之圍”!

眼看要被圍死了,劉邦是怎麼脫困的呢?這點和《西行紀》裡阿修羅圍困天宮卻最終撤兵的走向類似!

面對生死存亡,劉邦集團做了兩件事,一件是以僅有的5萬兵力固守待援,期間連續硬剛冒頓的四十萬大軍,給對方造成重大打擊。這讓冒頓認識到“別看對方人少,卻是把硬骨頭”,就算最後啃下來,自己付出的代價也極大。

第二件則是遣陳平和冒頓密議,以和親、歲貢、邊市(史學家猜測)為籌碼,達成和解協議,冒頓退兵!這種做法其實和如來的選擇非常像,和狂王結盟,許諾他一系列好處,以此終結天眾和阿修羅的戰爭。

《西行紀》漫畫中,很多漫迷沒看懂,明明狂王形勢一片大好,為啥仍然選擇退兵?其實就和當年冒頓單于的選擇一樣,一邊是繼續打必定會付出極大代價,另一邊則是不打就能拿到想要的(阿修羅唯一的王),仔細權衡下來,阿修羅退兵就不難理解,而且這是“歷史驗證過的”。

反過來再看,如來用“放阿修羅進入天宮”和“阿修羅唯一的王”兩顆蜜糖引誘羅睺退兵,明面上不費一兵一卒就解決了“阿修羅之患”,可實際上天眾付出了極大的代價 - 摧毀了天眾的信念。

一直以來,天眾都以諸神王者自居,把阿修羅看作蠻夷,可“放阿修羅進入天宮”的行為和“放匈奴進入長安”無異,直接擊垮了天眾文明和勇武冠絕天下的信念。

一通合縱連橫下來,阿修羅退出天宮,匈奴也主動解除圍困放走了劉邦。但是這種平衡是脆弱的,狂王羅睺不會一直年輕,當下一個阿修羅王再出現的時候,阿修羅和天眾還會走向對抗,就像匈奴和漢帝國一樣。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