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漢文帝做代王時,王后給他生了四個兒子,為何在他登基後全都死了

漢文帝剛當上皇帝的時候有點心虛,因為他是被天上掉的餡餅給砸住了。什麼意思呢?就是皇位來得太突然,自己沒有想到,甚至擁立他的那幫人也是臨時起意。所以這裡面就有一種很微妙的關係,好比是一個人繼承了一大筆本不太屬於他的遺產,因此要對賦予遺產給他的人心存感激,甚至會毫不猶豫地答應對方提出的一些苛刻條件。

劉恆劇照

代王劉恆

漢文帝本名劉恆,是劉邦的第四子,母親薄太后。薄太后又稱薄姬,原為魏王豹的寵姬。韓信滅魏之後,俘虜了魏王豹及其妻妾,交給了駐紮在滎陽的劉邦。後來滎陽被項羽攻破,魏王豹被守城之將周苛斬殺。劉邦轉移到了成皋後的偶一天,去織布坊會薄姬。薄姬說星夜夢到被一條蒼龍攀腹,劉邦興起,遂將其臨幸。

其實滎陽敗逃時,劉邦很狼狽,他讓手下一個下叫紀信的人裝扮成自己的模樣,然後出東城門吸引楚軍的注意力,自己則趁機從西城門溜走。因此,處於生死攸關的頭劉邦不可能帶上女眷一起逃跑,至於薄姬及其他妃嬪是怎麼與劉邦會合的,史書並沒記載。總之,據載劉邦只臨幸了薄姬一次,便有了四子劉恆,可見“中獎率”之高。

薄姬與劉恆劇照

劉邦稱帝的五年後,既公元前197年,代國相國陳豨起兵造反,自立為代王,劉邦親自率軍平定。滅掉陳豨被滅後,劉邦將劉恆立為代王。劉恆當時只有7歲,後居代王位17年。

代國管轄範圍在今河北及山西北部一帶,與匈奴毗鄰,邊境經常遭受到侵擾。之前,劉邦將哥哥劉喜封為代王,結果劉喜很快被匈奴打跑。由此可見,劉邦對劉恆算是“特殊關照”,似乎對這個兒子並不感冒。

劉邦去世,呂后將一部分宮女遣送到下面的諸侯國,於是代王劉恆幸運地得到了五位美女。當時劉恆已經有了王妃,而且還生育了子女,但他很快迷戀上了其中一位叫作竇漪房的“京品”。之後,竇漪房共生下一女二子。

後來,這三個孩子在歷史上非常著名,長女劉嫖又稱竇太主、大長公主,長子劉啟就是漢景帝,次子劉武就是梁孝王。相比之下劉恆做代王期間,他的原配妻子,也就是代王后生的四個兒子就顯得悲催了許多,因為他們在劉恆稱帝前後全部去世。《漢書》記載,這四個孩子均死於劉恆稱帝之後的幾個月之內。以致於劉恆在稱帝幾個月後,只能將劉啟立為了太子。

史書對幾個孩子的死並沒有詳細記載,只用“病故”一筆帶過,但是出於對劉恆稱帝時間節點的敏感,後人一直持疑問的態度。因此,我們有必要回顧一下劉恆稱帝的過程。

劉恆為什麼能當皇帝

劉恆稱帝有一定的偶然性,也有一定的必然性,偶然性是指有資格當皇帝的人不止他一個,必然性是指他的皇位是由“誅呂功臣”決定的。

周勃劇照

前180年,呂后去世,以周勃、陳平為首的開國老臣反奪了趙王呂祿與梁王呂產的南北禁軍軍權,然後與周虛侯劉章與東牟侯劉興居等人聯手,將呂后族人誅殺殆盡。之後又將後少帝劉弘及濟川王劉太、常山王劉朝、淮陽王劉武殺掉。

值得一提的是,劉章、劉興居是已故齊王劉肥之子,代表的是劉姓諸侯宗室;少帝劉弘及三個弟弟為漢惠帝劉盈之子,也就是呂后的親孫子。所以在“誅呂行動”中出力的是兩股力量,一是劉姓諸侯,一是元老大臣。

顯然,這兩股力量的目標雖然一致,但目的存在差別,因為劉章與劉興居是為哥哥齊王劉襄做內應,而劉襄已經發兵準備到長安奪位,只是被同為元老大臣的灌嬰截在了滎陽以東。元老大臣卻沒有擁立劉襄,而是主動邀請代王劉恆到長安即位。

事實上,劉恆既沒有參加“誅呂行動”,也沒打算當皇帝。但是,如果劉襄不服,性質就變成了“同室操戈”,所以只能吃啞巴虧,眼睜睜看著叔叔輩的劉恆“不勞而獲”。

起初,劉恆並不相信“誅呂功臣”擁立他稱帝的真實性,所以又是與大臣們分析虛實,又是派人到長安打探訊息,甚至還煅燒龜板做了一次占卜。在判斷“皇位”十拿九穩後,劉恆一行才起身到長安繼位。所以,劉恆能當上皇帝,必須感激那幫擁戴他的“誅呂功臣”,這也是他繼位初對周勃畢恭畢敬的原因。

既然劉恆如同白撿了一個皇帝,那麼有沒有某種“前提”呢?因為相當一部分人,最大的疑惑就是代王后與她幾個孩子的身份問題。如果王后是呂后族人,那麼這幾個孩子必然不能留,因為他們其中的一個將來當上皇帝,對“誅呂功臣”或其後代都是極其不利的。

關於代王后四個兒子的猜測

劉恆的原配王后的身份撲朔迷離,史書上連她的姓名都沒有留下,這是一個很不尋常的現象。要知道,如果一個諸侯國王后細枝末節的生活瑣事被忽略,很正常,但任何有關身份的記載都沒有,是不合乎常理的,因此不排除有被刻意隱瞞的嫌疑。

呂后劇照

為什麼被隱瞞?其實原因很簡單,該王后是呂后的族人。眾所周知,劉邦去世之後,漢朝實際的主人就是呂后,而呂后為了鞏固自身的權力與地位,刻意讓自己族人與劉姓諸侯聯姻。比如琅琊王劉澤、梁王劉恢、趙王劉友、朱虛侯劉章等人都娶了“呂家女”為妻。

當然,此舉對於呂后來說,不光是壯大自身實力,另一個目的就是讓這些族女監視劉姓諸侯的舉動。所以這些“呂家女”基本上都底氣十足,很霸道,特別是劉友、劉恢之死,與她們有直接的關係。因此,代王劉恆的王后,極有可能就是呂后的族人。

如果王后是呂后族人,那麼這幾個孩子就成了“誅呂功臣”的心頭之患,所以他們在擁立劉恆稱帝的同時,必然會提出一個附加條件,那就是將這些孩子殺掉,而這些條件還是在劉恆到達長安之後提出來的。

因此,當時的劉恆沒有退路,如果不答應,就等於將皇帝的寶座讓給了別人。更何況,他當時只帶了中尉宋昌、郎中令張武、舅舅薄昭等六個人,如同隻身一人闖龍潭虎穴一般,稍有差錯,後果不堪設想。所以極有可能,劉恆權衡利弊之後,下了狠心,拿幾個孩子和擁立他的大臣們做了交易。

而後世史官司馬遷在記載這件事時,必然是越模糊越好,因為他不可能將當今聖上漢武帝祖父的“黑歷史”公佈於眾,所以就讓幾個孩子陸續“病亡”了。到了東漢,班固寫《漢書》的時候,與司馬遷有同樣的顧慮,所以只能讓四個孩子繼續“模糊”下去。至於到了後面的朝代,史官們也沒有修改的權力,更擔不起“篡改歷史”的罪名,於是讓幾個孩子的死一直“模糊”到了現在。

另外還有一種推測,就是竇漪房害死了幾個孩子,因為她本就有“作案動機”,恰後來被立為太子的正是她的長子劉啟。那麼竇漪房有沒有可能對四個孩子下手呢?答案是,不排除。

劉啟劇照

首先,劉恆稱帝之後,必然要確立太子,而竇漪房生的兒子並不佔優勢,因為她本人不是王后,兒子沒有嫡子的身份,或者也不是最年長,如果遵循“宗法制”,劉啟根本沒有當太子的資格。如何扭轉這個不利的局面呢?自然就是將前面的“攔路虎”除掉,而竇漪房兒子成為太子的人最大障礙正是代王后生的兒子。

其次,竇漪房有兩個便利:一是當時孩子們的母親,也就是代王后已經去世,既然孩子們的主心骨、靠山都沒了,這幾個“流浪的孩子”也只能任由竇漪房宰割了;另一就是當時代王到長安忙著稱帝的各項事宜,給了竇漪房實施的空間。

再則,劉恆當了皇帝,不僅面臨繼承人選的問題,還有冊立皇后的問題。如果王后的兒子當了太子,那就意味漢文帝可以隨意冊立皇后,只要寵幸誰,誰就是皇后,屆時,該皇后再把太子過繼給自己就行了。恰好,漢文帝最寵幸的妃嬪是慎夫人。毋庸置疑的是,一旦劉啟成為太子,竇漪房便成了皇后的不二人選。

竇漪房劇照

結語:

綜上所述,四個孩子病逝的可能性不大,要麼是他們因“呂家女”之後的身份招來禍端,要麼成了皇嗣之爭的犧牲品。其實,凡是帝王家的孩子基本不能主宰自己的命運,從出生就註定要為權力爭鬥,而大多數又無可奈何地淪為了犧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