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啃《水滸》」從火併王倫--一個人的格局影響一生。

火併王倫的情節可以說看著很過癮,因為任誰看來他也不是一個大寨之主的材料,空據寶山不知物盡其用,不能招納人才這都是他身上的弊病,但是仔細想想也能理解他:

首先,他能看到自己的實力,明確自身的定位。

按照林沖的說法,他只不過是一個落地不中的秀才,靠著杜遷的幫助才能佔據梁山,才能作山寨之主。言外之意就是說王倫什麼本事也沒有,王倫自己也深刻的認識到了這個問題,知道自己最多也只能在這裡小打小鬧,若是乾點大事業、做點大案子那是萬萬不能的,這些人分分鐘就容易被縣裡的治保大隊給滅掉。

其次,他沒有遠慮,偶有近憂。

作為一寨之主,對於梁山未來的發展沒有什麼規劃,對於前來投奔的人,人才的,有能力的,武藝好的,統統不要,因為這些人既不好控制,又沒辦法讓他們發揮自己的優勢,所以唯一的辦法就是不招納人才,放棄他們。好酒好菜招待,隨後奉上金銀,川資路費,禮送下山。但是並非每個人都能理解,譬如林沖、朱貴、晁蓋等人,每次王倫都需要好言勸撫。

“楚人無罪,懷璧其罪”,坐擁寶山,卻不知利用,只想做一個小的山大王,麻煩就來了,有人惦記上了他自己的留守地,他最多也就只能死後埋葬在這片山崗了,可以說格局太小影響了他的一生。

史說心語腦海中總在幻想,若是王倫當時主動接納了林沖,接納了晁蓋等七星,最後的結果會如何呢?他會不會是第二個宋江、第二個方臘呢?

可惜歷史沒有如果,歷史不能重演,我們看歷史、看文學,主要是從中汲取經驗教訓避免重蹈古人的覆轍。一個人的格局到底有什麼影響呢?我們就拿梁山的三任寨主來談一談。

上文中也說了王倫的人生夢想就是一個小山大王,不指望與朝廷做大的對抗,只想在水泊梁山下收一收保護費,順便劫個色也不是不可能的。他的這種格局可以說比較小,比較圖安逸的這種,這樣的格局必然被歷史所淘汰,被人所兼併。

我們再看晁蓋,晁蓋的格局比王倫要大得多,小的山大王並不是他的志向,他想成為反抗朝廷的眾多山大王的頭領,成為領袖,與手下的小弟們大碗喝酒、大口吃肉、大秤分金銀,所以他一上梁山就開始對抗官軍、整理軍器、操練水軍,以及後來的討伐不服管轄、不服領導的祝家莊。這種格局也有一定的侷限性,就是目標太低,沒有長遠考慮,所以在梁山發展到一定規模的時候,他就成了梁山發展的絆腳石,他也最終被取代。

梁山的最後一人首領是讀書人出身的做過小吏的宋江,他的格局不同於其他人,他上臺伊始就改了前任的招牌,豎起“替天行道”的大旗,這就是他的格局,他做事就是不太出圈,打到最後還是心向趙官家的,最後他只能帶著自己的隊伍去投降,去當朝廷的打工仔。

由此觀之,一個人的格局會影響人一生的走向,決定人一生的命運成敗,樹立一個大的格局,大的志向對人的發展就顯得尤為重要,王倫因為格局小而死於非命值得我們借鑑。

這就是史說心語今天的閱讀心得,歡迎各位朋友留言討論,如果喜歡請加關注,史說心語每天會奉上一篇自己的讀書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