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文王姬昌太聰明,明明已經違抗聖旨,卻落得裡外都是好人!

在上一期的點評當中,蟲子天下和大家聊了一下小說《封神演義》中關於冀州侯蘇護的事情,蘇護只是一個凡人,卻知道一些封神大戰的秘密,確實有點匪夷所思。這一期,蟲子天下就和大家聊了聊關於文王姬昌的故事。

在小說《封神演義》中,文王姬昌雖然不是西周的開創者,卻是西周的奠基者。要不是有文王姬昌的運籌帷幄,也就不會有後來的周武王一統天下的事情。但是在小說當中,擁有先天八卦的文王姬昌並不是被動的接受命運的安排,而是從一開始就在試探紂王,結果如何呢?

為什麼說文王姬昌從一開始就在試探紂王呢?這還得從冀州侯蘇護的身上說起。

由於紂王想要讓蘇護的女兒蘇妲己為妃子,導致蘇護公開反商,於是紂王勃然大怒,開始派兵討伐蘇護。於是,北伯侯崇侯虎和西伯侯姬昌,就被紂王欽定為討伐蘇護的統領。

而就在這個過程當中,文王姬昌就開始試探紂王了!他的每一次試探,實際上都是在違抗聖旨!

試探一:想要力保蘇護,看看紂王是什麼反應。

當文王姬昌得知紂王要討伐蘇護的時候,並不是像崇侯虎那樣馬上遵從聖旨,而是提出了自己的質疑,相當於是第一次違抗了聖旨。文王姬昌認為,蘇護是一個忠臣,不可能公開反商,就想試探一下,在力保蘇護的時候,紂王是什麼反應。

但是很快,文王姬昌就從宣旨官那裡得到了答案,那就是紂王的態度非常堅決,一定要捉拿蘇護。

試探二:以暫回西岐為由,暫緩對蘇護出兵,看看紂王是什麼反應。

從書中呈現的故事情節來看,當四大諸侯來朝見紂王的時候,是帶著兵馬的,要不然北伯侯崇侯虎,也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就在朝歌聚齊幾萬人馬。同樣的道理,西伯侯姬昌也有自己的兵馬。

但是,當崇侯虎已經遵從聖旨,出發去討伐蘇護的時候,姬昌卻以要去西岐調集兵馬為由,第二次違抗聖旨,暫緩對蘇護出兵,這很明顯就是在試探紂王的反應。

試探三:最終不出兵,只是以一紙文書,就解決了所有問題。

其實這對文王姬昌來說,是一步險棋!這是很明顯的在違抗聖旨!

原因很簡單,在古代的統治體系當中,最有用的文書,當屬皇帝的聖旨。但是,蘇護不遵從紂王的聖旨,反而遵從文王姬昌的一紙文書,如果紂王有點心眼的話,肯定會對文王姬昌提高警惕的。

但是最終的結果卻是,不管是紂王,還是紂王身邊的大臣們,都沒有對文王姬昌的這一紙文書提出任何質疑。也就是說,所有人都沒有發現姬昌早就在違抗聖旨了!

那麼,當擁有先天八卦的文王姬昌從一開始就在試探紂王之後,結果如何呢?

只能說,文王姬昌真的是太聰明瞭,明明已經違抗聖旨,卻落得裡外都是好人!

首先,擁有先天八卦的姬昌,肯定事先已經把自己的命運演算好了,知道自己沒有性命之憂,所以才能放心大膽的去對紂王一次又一次的進行試探。

其次,文王姬昌的每一次試探,都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結果。

比如,當第一次試探結束之後,文王姬昌就知道,目前紂王的天下,還是固若金湯的,自己想要力保蘇護的舉動,沒有得到其他大臣的支援。於是文王姬昌知道,自己還得繼續隱忍。

而當第二次試探結束之後,文王姬昌就覺得,自己完全沒有出兵討伐蘇護的必要。

原因也很簡單,當自己有兵馬卻不出兵的時候,並沒有任何人提出質疑。於是,文王姬昌就開始想辦法,要在蘇護和紂王之間,做一個調和矛盾的老好人。

於是,當第三次試探結束之後,文王姬昌這個老好人的形象,就得到了幾方面的印證:

首先,是蘇護對姬昌感恩戴德。

蘇護之所以會公開反商,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因為自己的女兒蘇妲己。但是當蘇護真正的與北伯侯交手之後,這才發現,戰爭並不是像自己想象的那麼簡單。尤其是當自己的兒子蘇全忠被北伯侯崇侯虎的弟弟崇黑虎捉住之後,這種感覺尤為明顯。

於是,文王姬昌的一紙文書,等於是給姬昌送來一根救命稻草。

其次,北伯侯崇侯虎對姬昌心存感激。

雖然崇侯虎是一方大諸侯,但是很明顯不是冀州侯蘇護的對手,要不是自己的弟弟崇黑虎及時出現,估計自己就會被蘇護打敗。如果自己一旦被打敗,不僅顏面無存,也無法向紂王交代。

於是,文王姬昌的一紙文書,等於是解了崇侯虎的燃眉之急,自然會對姬昌心存感激。

最後,紂王會對姬昌大加讚賞。

紂王的最終目的,是想要蘇護的女兒蘇妲己,並不是真的想要殺死蘇護。雖然紂王也下令出兵討伐蘇護,但最主要的目的是想要彰顯一個皇帝的尊嚴。

所以,當文王姬昌的一紙文書,解決了所有的問題之後,紂王自然也會對文王姬昌大加讚賞。

最終,沒有出兵的姬昌,對於西岐的臣民而言,是一個好人的形象。而對於蘇護、崇侯虎和紂王而言,也是一個好人的形象。於是,文王姬昌終於在整個事件當中,落得一個裡外都是好人的名聲。

那麼,既然文王姬昌處心積慮的要落得一個好人的形象,為何還會允許蘇妲己進宮呢?他不怕像蘇護那樣,遭到天下人的恥笑嗎?

這一點,咱們下期再講!如果你喜歡,就請關注一下蟲子天下吧!

以上就是本次文章分享的全部內容啦,不知道大家對於此事有何見解呢?歡迎評論區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