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德國入侵蘇聯後,許多的烏克蘭人,為何夾道歡迎德軍?

1941年6月22日,納粹德國調集550萬軍隊,兵分三路,對蘇聯全面開戰,蘇德戰爭就此爆發。在戰爭初期,由於蘇聯準備不足,德軍長驅直入,德軍名將古德里安率領的裝甲兵團進入烏克蘭境內。可是古德里安沒有想到,當地的蘇聯民眾居然夾道歡迎德軍的到來!那麼,身為蘇聯公民的烏克蘭人為何歡迎德軍呢?

古德里安在他的回憶錄中寫道,“鄉村裡的婦女用木盤子裝著牛奶、麵包和雞蛋,送給我們吃,並且攔著我的車子,一定要吃完了才準我們走”。在烏克蘭地區,當地的許多農民用鮮花和麵包迎接德軍的到來,有人帶著德軍去抓捕當地集體農莊的負責人,甚至還有人拿起武器,充當德軍的嚮導,為德軍衝鋒陷陣。

可能有人會說,這些烏克蘭人就是蘇聯的“偽軍”,或者是受到德軍脅迫,才幫助德國的,事情的真相併沒有那麼簡單!事情還得從頭說起,雖然說烏克蘭人、俄羅斯人都屬於東斯拉夫人,可是兩個民族的關係卻並不融洽。在沙俄時期,烏克蘭處於俄國的統治之下,一直受到沙皇俄國的打壓。

1917年,俄國爆發二月革命、十月革命,沙皇俄國政府垮臺,許多原來受到俄國統治的地區紛紛獨立,比如芬蘭以及波羅的海三國。在此期間,烏克蘭地區也成立了共和國,宣佈獨立。可是在之後的戰爭中,烏克蘭地區被蘇俄、波蘭分割,後來以“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的名義加入蘇聯。

烏克蘭大饑荒。在蘇聯統治時期,由於烏克蘭地處平原地區,素有“歐洲糧倉”之稱,所以地位非常重要。可是在蘇聯建設的過程中,蘇聯推行集中力量發展重工業的政策,用農業來支援工業建設。由於蘇聯缺乏資金,所以他們將大量穀物用於出口,然後用這些資金來購買先進的工業裝置。因此,蘇聯在農村地區推行集體化的政策,同時徵收農民手中糧食。

為此,蘇聯當局建糧食徵購委員會,以非常低廉的價格、粗暴的手段,從農民手中徵走他們的餘糧,甚至包括口糧。由於蘇聯政策的失誤,導致烏克蘭地區出現了大饑荒。在1932—1933年的大饑荒中,烏克蘭地區有至少700萬左右餓死。1932年,烏克蘭地區每人每月平均僅有1。7公斤的口糧!這場饑荒加劇了烏克蘭人對蘇聯當局的不滿。

與此同時,烏克蘭地區的民族主義者沒有放棄獨立的想法。蘇德戰爭爆發後,德軍進入蘇聯境內,許多“少數民族”紛紛站到了德軍一邊,比如由立陶宛人、愛沙尼亞人組成的黨衛軍第15師,由拉脫維亞人組成的黨衛軍第19師,由愛沙尼亞人組成的黨衛軍第20師,由烏克蘭人組成黨衛軍第14師。

這些地區的人們,一直為爭取民族獨立而進行著不懈的鬥爭,但憑藉他們自身的實力,很難擺脫蘇聯的控制,所以當德軍到來的時候,他們認為自己的“救星”來了!不過,納粹德國對佔領區橫徵暴斂,激起了當地人們的不滿,激化了矛盾,當地不少人才認識到德軍侵略者的本質,有些人才拿起武器,反抗德軍。總而言之,烏克蘭民族主義情緒屬於歷史原因,大饑荒是現實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