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為什麼不過分追求別人的喜愛:真正決定我們幸福的,是我們自己

春節在家,看到家裡長輩在看當年很火的清宮劇《孝莊秘史》,劇中皇太極和多爾袞兩兄弟都很喜歡大玉兒,後來皇太極死了,多爾袞也死了,大玉兒最終成為孝莊太后。

寧靜飾演的大玉兒(布木布泰)

但歷史上可不是這樣:

歷史上的皇太極,並不如影視劇般對布木布泰愛而不得,其實是很不喜歡的。五宮后妃中她位列最末,而且很可能是看在科爾沁面子上。但她熬到皇太極死了,最後成了孝莊。

相同的例子還有,順治的廢后大博爾濟吉特氏,大家可能更熟悉她的另一個稱呼——靜妃。根據朝鮮王朝史料記載,使者曾帶回這位廢后的資訊,她很早就回科爾沁縱馬馳騁,過熟悉的生活了;小博爾濟吉特氏,順治第二任皇后孝惠章皇后,為人賢良柔順,但順治專寵董鄂妃不喜歡她,想廢了她立董鄂妃。她和康熙感情很好,順治死後一直受康熙孝養。康熙五六十歲時,腳水腫了,還會用布裹著病腳,親自去探視皇太后;至於康熙自己,小時候更是一個不受待見的孩子,董鄂妃生的皇四子,被順治欣喜若狂宣佈:“我的第一個兒子誕生了!”

但他們活得都很好,反而比當時最受寵的人還長久——皇太極最愛的海蘭珠早逝,董鄂妃早逝,董鄂妃的兒子早夭。

事實證明:別人喜不喜歡自己不要緊,人生最終不是由他們決定的,是自己過去的福報和當前的抉擇。

我們有時候就是太在乎他人對自己的評價了。

個體心理學創始人阿德勒對當代社會關係學有著很深的影響。相比起許多挖掘童年、家庭關係的心理學流派,他更關注當下和未來。

阿德勒啟發了無數後人,後來有兩位作家根據阿德勒的學說合作了一本書,叫做《被討厭的勇氣》,書中只有兩個人物。一個是困惑的青年人,他自幼缺乏自信,對自己的出身、學歷、甚至容貌,都抱有強烈的自卑感。另一個是代表阿德勒看法的哲人,全書就是這兩個人的辯論對話。

作者認為為了獲得自由,是需要“被討厭的勇氣”的。相反,人們對“認可”的追求,會扼殺他們的自由。只有允許他人討厭自己,不追求被認可,才能一心專注於自己想做的事。

阿德勒本人也是這樣。他童年患有佝僂病,上學時又成績不好,老師判斷他長大後最多當一個鞋匠。但他的父親告訴他,你必須相信自己有任何可能性,不要被當下的困境困住——困境只是暫時的,不是你的一生!他聽了父親的話,最後成為心理學一代宗師,與弗洛伊德齊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