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楚懷王:戰國有名敗家子,被秦國欺騙多次,把一強國搞得四分五裂

學史可以明智,過去一切時代的精華盡在書中,在浩如煙海的歷史典籍中充滿了波譎雲詭的權謀爭鬥,但總有那麼幾個另類顯得格格不入,會給我們留下深刻的印象。

春秋戰國是一個紛亂的年代,幾百年間爾虞我詐、禮崩樂壞,但就是在這樣的大環境下,七雄之一的楚國國君確是一位如假包換的老實人,可惜生不逢時,落得一個客死他鄉的悲慘結局。

根正苗紅 順風開局

楚懷王熊槐是楚威王的兒子,繼承大統之時,楚國國力蒸蒸日上,與齊、秦並列戰國三強,是當時諸侯中疆域最廣、物產最豐、人口最多的國家,風頭無二。

即位之初的楚懷王頗有明君風範,對外重拳出擊,攻城略地,主導七國合縱攻秦國;對內他大膽啟用新人,破格提拔了一大批改革派官員,各國名士蜂擁而來,一時之間楚國朝堂人才濟濟,大有逐鹿中原、問鼎天下的勢頭。

人生如行舟,時來天地皆同力。楚懷王繼承的是當時最強大的國家,他銳意進取,在軍事、政治方面均取得了相當可觀的成就,可以稱得上是春風得意。

如果進一步擴大優勢,穩固基本盤,合縱攻秦,鹿死誰手未可知。

逐利忘義 屢戰屢敗

此時,以楚國為主導的合縱陣營打破了秦國東出的願望,並控制了秦國東出的險要關隘,諸侯之間雖然各懷心思,但是齊楚同盟依舊穩固,秦國四面受敵,無力抗衡。

就在這時,秦相張儀面見楚王,希望楚國可以主動斷絕與齊國的盟約,作為補償,秦國願意奉上楚國商於故地六百里,這對楚懷王確實是一個很大的誘惑。

商於之地本是楚國故土,如今可以不費一兵一卒收復故土,完成先王遺願,這是何等的功績。想到這裡,楚懷王自鳴得意,對張儀萬分感激,不顧大臣勸阻,當下便決定與齊國斷交,並賞賜給了張儀大量的金銀珠寶。

當齊楚徹底決裂後,楚懷王才知道自己空歡喜一場,立刻發兵攻打秦國,此時齊國因為楚國的行為已與秦國結盟,在兩國夾擊之下,楚國落敗,楚懷王心有不甘想要偷襲秦國,又被擊敗,幾回合下來楚國不僅沒有得到商於之地,還失去了不少城池。

事後,秦國變本加厲,還想要楚國的黔中之地,楚懷王不顧大臣反對,同意交換黔中之地,不過要張儀來楚國“做客”,這時楚王本有機會懲治張儀,但在左右近臣和宮中寵妃的勸說下,竟然對囚禁張儀萌生悔意,又放張儀返回秦國。

如何在面對巨大誘惑時做出正確的判斷,是命運對我們每個人的考驗。不要對沒有兌現的承諾有過高預期,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給予你的,註定要從你這裡拿走。

在利益抉擇時,要多聽聽旁觀者的意見,當局者迷旁觀者清,遇事總要做最壞的打算,有時及時止損也很重要。

武關會盟 淪為楚囚

在楚懷王執政後期,雖然在對外戰爭上消滅了越國,但總體上還是敗多勝少,國力損耗嚴重,此時的楚國已經不復當年輝煌。

這時前線又傳來了秦國攻佔楚國城池的訊息,但是秦國表示願與楚懷王在武關會盟,商討攻佔城池的相關事宜。

按理來說,有了之前被張儀誆騙的經歷,楚懷王應該已經熟悉了秦國的套路,已經攻佔的城池是斷斷沒有可能歸還的,但是楚懷王又一次做出了錯誤的決定,不顧大臣勸誡,執意前往武關赴會。

不出意外,這又是一個圈套,懷王抵達武關後便被秦國扣留。這時秦王開出條件,只要楚懷王同意割地,便可以放他回國。不知道是出於大義還是看透了秦國的伎倆,在有性命之憂時的楚懷王卻格外的淡定,寧願淪為階下之囚,也決不妥協,拒絕了秦王的威逼利誘。

心存希望是好事,但心存僥倖卻不利於長遠發展。眼前的利益固然重要,但透過現象看本質才是重點。楚懷王只是看到了秦國可能歸還佔領的城池,便貿然前往,無異於羊入虎口。

在大是大非的問題上,不應該心存僥倖,而是要客觀分析事態發展的可能。

寸土不讓 客死異鄉

就在楚懷王被囚禁的這段時間裡,楚國擁立太子為王。秦王假惺惺地將訊息透露給楚懷王,又“好言相勸”讓懷王割地歸國,不然楚王的位置可就要拱手相讓了。

但楚懷王還是沒有鬆口,依舊是寸土不讓。又過了些日子,楚懷王居然僥倖逃了出來,但通往楚國的道路上有重兵把守,他只好借道魏國,但又被秦國士兵抓了回來,見楚懷王還有歸國之心,秦王再次“好言相勸”,只要楚懷王肯割地,秦國就護送他返回楚國,楚懷王又一次拒絕了。

一年後,楚懷王在悲憤抑鬱中離開的人世。秦國將他的遺體運回了楚國。

人固有一死,或輕於鴻毛,或重於泰山。楚懷王在絕境中依然有著極強的求生欲,但是他沒有因為自己的求生欲而在國家大義上做出讓步,即使自己遭遇困境也不願出賣國家的利益,維護了作為一名國君最後的尊嚴。

結語

在爾虞我詐的亂世之中,哪怕心懷善意也可能萬劫不復。楚懷王本人吃了不少虧、上了不少當,當他仍然選擇溫柔相待這個世界。

很難評判他作為一名君主的是非功過,他即位之初確實銳意進取,推動改革,心繫百姓,甚是在寒冬臘月時能感同身受為平民百姓送去炭火,一時傳為美談。

但是,他當初接手的楚國是可以與齊、秦抗衡的大國,到他淪為楚囚時,楚國也成為了板上魚肉,任人宰割,這與他晚年寵幸奸佞不無關係。

楚懷王的一生是戲劇性的,楚國由盛轉衰有他不可推卸的責任,但當他被囚於秦國時,他又表現出了身為國君的責任擔當。

楚懷王的失誤主要體現在他對事物的判斷上,他輕信了張儀、秦王,輕信了靳尚、鄭袖,明明身邊有屈原、昭睢這樣的能臣卻不能用,這也許就是他本人的悲哀、楚國的悲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