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長平之戰證明趙括是廢物,廉頗也被打得只能防守,那麼誰最合適?

大家好,我們的澤宇講歷史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長平之戰的失敗,並不能證明趙括的無能,也不能證明廉頗的無力,只能證明趙國朝堂的廢柴。

或許趙國考慮的不應該是誰做統帥合適,而是誰做大王合適。

長平之戰失敗最根本的原因是趙國戰心不足,左右搖擺,上無死戰之心,士有偷生之念,豈能不敗。

我們且不說長平之戰誰比較合適,先來看看邯鄲之戰,趙國是怎麼打贏的。邯鄲趙軍的主將是廉頗,趙軍主力只有十萬人,其餘的都是發動起來的邯鄲城內的老弱病殘,總戰力能有二十萬就不錯了。

秦軍方面,公元前259年,秦軍的主將是五大夫王陵,秦軍兵力為二十萬。從公元前259年十月打到第二年,秦軍增兵到三十萬,依然無法取勝,秦軍損失五校兵力,大約是四到五萬兵力。

秦國以王齕接替王陵為主將,再度增兵十萬,圍攻邯鄲。這樣雙方的對陣基本上回到長平之戰第一階段的交戰情況。

趙軍主將廉頗,率十萬趙軍,對峙秦軍主將王齕,率領近四十萬秦軍。雙方交戰的結果是,邯鄲依然穩如磐石,秦軍傷亡過半。

此後,秦國派出鄭安平率領五萬大軍,攜帶大量軍械糧草支援王齕,加強對邯鄲的圍攻。

趙國彈盡糧絕,形勢十分危急,趙王被迫向楚國、魏國求援。趙國平原君與毛遂出使楚國,說服楚王派遣春申君率領十萬大軍救援趙國。

魏王派出晉鄙率軍十萬救援趙國,但因為恐懼秦國,命晉鄙率軍在鄴觀望。信陵君“竊符救趙”,擊殺晉鄙,率領魏軍救援趙國。

公元前257年12月,楚、魏援軍到達邯鄲城郊,開始進攻秦軍。城內趙軍配合楚魏聯軍反擊秦軍,秦軍損失慘重,被迫撤回河東汾城,邯鄲之戰以趙魏楚聯軍獲勝結束。

邯鄲之戰對比於長平之戰,趙國的實力更弱,秦軍的實力相差不大,兩軍統帥相同,為何戰爭結果相差如此之大。

長平之戰的失敗,趙國戰心不足,首鼠兩端,趙王要承擔主要責任

趙國戰敗原因一:趙國戰略決策的首鼠兩端,堅守決心不足,臨陣換將,意圖反攻,招致大敗。

現在有《大秦帝國》作品對秦國的美化,很多人認為長平之敗是因為平原君趙勝主張接收上黨郡。

這完全就是人云亦云的騎牆派表現,在趙王與趙勝商議是否接收上黨時,趙勝就告訴趙王,野戰趙國誰也贏不了白起,如果堅守廉頗足以應付白起。

但是到長平之戰進入後半程時,趙王嫌棄廉頗丟失了第一道防線,以口若懸河,善於進攻的趙括替換了廉頗。

臨陣換將,這完全是趙王及趙國朝堂對長平之戰,戰略的不堅定造成的,與前線將帥的關係不大。

趙國戰敗原因二:對外邦交策略的嚴重失誤,盲目向秦國求和,被范雎當猴耍,失去向魏、楚求援的機會。

長平之戰陷入僵持的時候,趙國朝堂進行了一次外交策略的討論。最終趙王選擇了向秦國求和,被秦國上下欺騙,陷入孤立局面。

廉頗初戰失利後,虞卿就曾勸諫,向秦國求和肯定難以達成,不如派人攜帶珍寶向魏國、楚國求援,這樣必然能夠擊退秦軍,但趙王沒有采納。

趙國戰敗原因三:趙括的盲目進攻,長平之戰以前,趙括的事蹟並不見於史書,應該是他並沒有單獨指揮大的戰役。

但是趙括這個年輕人,非常自負,認為除了秦國的白起,自己就天下無敵了,完全不把廉頗、王齕放在眼裡。

結果一到長平前線,就全盤改變了廉頗的嚴防死守戰略,積極準備反攻秦軍。結果被秦軍抓住漏洞,白起派兩萬五千精銳,攻佔百里石長城,斷絕趙軍後路。

隨後掉入秦軍的圈套,被秦軍的佯敗引出丹河的防禦壁壘,反攻秦軍壁壘受阻,被白起分割包圍,最終糧盡全軍投降。

從這幾點來看,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趙國上下對長平之戰的決心不足,完全沒有拿出決死一戰的勇氣。而秦國基本上就是豁出家底來幹趙國了,兩廂對比,趙國豈能不敗。

有人會說長平之戰對峙了三年,趙國糧草告罄了。這完全就是胡扯洗地,從公元前260年初,王齕進攻上黨,到公元前260年十月,趙軍投降。

整個長平之戰,秦趙交鋒,都不到十個月,嚴格來說,王齕攻佔上黨後,四月才與廉頗的趙軍交戰。

整個戰爭打了不過五個多月,趙國何來糧草不濟,國力不行了的藉口呢?

反觀邯鄲之戰,戰爭從公元前259年11月,一直打到公元前257年12月,持續了兩年多,趙國都還在堅挺,沒有滅國。

因此長平之戰的失敗,是趙國朝堂對戰爭的重視度不足,認為這只是一場可以速戰速決的區域性戰爭。

而秦國卻把這一戰,視為一戰弱趙,甚至是滅趙的國運之戰,所謂“有志者,事竟成”,趙國輸在腦子不夠數上了!

長平之戰,趙國堅定戰心,聯結諸侯此戰必勝

趙國如何能夠獲勝,其實很簡單,趙王把自己原本做的選擇題,從選擇A,改為另一個選擇B,那麼趙國在長平之戰就輸不了。

雖然趙軍在長平之戰處於被動守勢,但是對趙國來說,堅守住,秦軍撤退就是勝利。而秦軍的勝利,則是必須要攻破趙軍壁壘,擊潰趙軍。

再提另一個戰術,並不是什麼新鮮的戰術,而是邯鄲之戰後,趙國曾經採取的一種戰術。邯鄲之戰後,趙、韓、魏組成聯軍,企圖阻止退至汾城的王齕東進。

王齕趁聯軍立足未穩的機會,率先進攻三晉聯軍,一舉擊潰聯軍,斬殺聯軍兩萬六千多人。

但在王齕與聯軍作戰時,趙國派出另一支部隊,從晉陽南下,攻佔秦國在河東的重鎮汾城,王齕不得不撤軍奪回汾城。

那麼在長平之戰時,趙國完全可以從雁門、雲中一帶抽調兵力,從晉陽南下,進攻秦軍的後方汾城。

那麼長平一線的秦軍必然難以持久,將不得不進行調整,趙軍反擊的機會就出現了。

如果趙國要換將,誰適合接替廉頗呢?

趙國此時除了廉頗,應該還有三位名將,一位是同為“四大名將”之一的李牧。另外兩位就是伐齊戰爭中的對陣雙方,樂毅與田單。

長平之戰發生在趙孝成王六年,此時李牧尚且年輕,李牧是趙孝成王二十年才進入趙國朝堂,成為趙國的大將軍。

長平之戰時,李牧應該是剛剛成為趙國北部邊境的將領,能力還沒有經過戰爭的洗禮,很難在趙國獲得出任一方主將的機會。

不過以李牧的能力來看,讓他接替廉頗防守可惜了,他應該率一支奇兵,奇襲河東汾城,斷絕秦軍的後路。即使秦國派白起與他對陣,他也是有一戰之力的。

最後來說樂毅和田單,這二位從戰績來看,個人更加認可田單接替廉頗,出任趙軍主將。田單也是出了名地善於防守,面對樂毅堅守即墨五年。

而且田單也十分善於抓住和創造機會,反擊制勝。田單復齊之戰,就是利用反間計令樂毅被排擠,如果他和秦軍在長平對陣,一定非常精彩,趙軍獲勝機率很大!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